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 专科论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16567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 专科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 专科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 专科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 专科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 专科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 专科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 专科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摘要2关键词21病原22发病机制23流行病学33. 1生活史简单33.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33.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34临床症状34.1仔猪34.2成年猪45病理变化45.1幼虫期45.2成虫期46诊断47综合防治57. 1治疗57.2预防57.2.1定期驱虫57.2.2保持圈舍清洁卫生57.2.3改善饲养管理57.2.4严格检疫68小结6参考文献6致谢6猪蛔虫病及综合防治摘要:猪蛔虫病主要是感染26月龄的仔猪,是仔猪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农户散 养的猪群中感染率很高,一般都在50%以上,在不卫生的猪场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 感染率更高。猪蛔虫病对仔猪危害最大,感染蛔虫病的仔猪发育

2、不良,增重往往比同 样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降低30%左右,严重者发育停滞,甚至造成死亡。本文 主要讨论了猪蛔虫病的病原、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 并讨论了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猪蛔虫病;预防;治疗猪蛔虫病是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是仔猪的 重要疾病之一。猪场卫生条件差,猪只营养不良,拥挤,饲料不足,特别是缺乏维生 素或微量元素时猪群感染率最高。据调查,我国猪只得感染率为17%80%。仔猪常 因感染蛔虫而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僵猪,甚至死亡。1病原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虫体呈 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

3、,似蚯蚓形状的大型线虫。雄虫长1525cm,尾端向 腹面弯曲,形似鱼钩;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虫卵近似圆形,黄 褐色,卵壳厚,由4成组成,最外层为呈波浪形的蛋白质膜。虫卵大小为60um。未 受精卵较长,多数没有蛋白质膜,或有而甚薄,且不规则,内容物为很多似油滴状的 卵黄颗粒和空泡。2发病机制蛔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雌虫受精后,产出的虫卵随粪 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氧气环境下,在卵内发育为第1期幼虫, 蜕皮变为第2期幼虫,在经过一段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内孵出 幼虫。大多数幼虫很快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进行第2次蜕

4、化,变为 第3次幼虫,幼虫随血液经肝静脉、后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穿过肺 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第3次蜕化发育为第4期幼虫并继续发育。幼虫上行进 入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随黏液到达咽部,被咽下后进入小肠,经第4次蜕化发 育第5期幼虫(童虫),继续发育为成虫。此期间一般需22.5个月,成虫寿命在小 肠一般生存710个月。3流行病学猪蛔虫病流行很广,特别是仔猪蛔虫病,几乎到处都有。主要原因是:3.1生活史简单本虫属土源性寄生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参与,因而不受中间宿主所限制。3.2蛔虫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产卵旺 盛时期每天

5、可排100万200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000万个。3.3虫卵对各种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猪蛔虫卵具有四层卵膜,内膜能保护胚胎不受外界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蚀;中间两 层能保持虫卵内水分而不受干燥的影响;外层有阻止紫外线透过的作用,且对外界其 他不良环境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此外,虫卵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卵壳内进行,使胚 胎和幼虫得到了保护,因此,大大增加了感染性虫卵在自然界的累积。温度、湿度和 氧气对虫卵的发育影响很大。高于40C或低于一2C时,虫卵停止发育,4550C时 30min死亡。在一20一27C时,感染性虫卵可活30d。虫卵在疏松湿润的土壤中可 以存活25年,在2%福尔马林中可以正常发育。

6、一般用60C以上的3%5%热碱 水,20%30%的热草木灰或新鲜石灰水才能杀死虫卵。猪只拱土的习惯,增加了感染机会,母猪乳房不洁,拖地污染虫卵,仔猪在吮乳 时就容易把虫卵食入,这都是幼猪感染本病的途径。4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随着猪只的年龄大小,猪体质的好坏、感染的数量以及蛔虫 的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以36个月的仔猪比较严重;成年猪往往有较 强的免疫力,能忍受一定数量的虫体侵害,而不呈现明显的症状,但却是本病的传染 源。4.1仔猪仔猪在感染早期,由于虫体移行引起肺炎,表现轻度湿嗽,表现轻微的咳嗽,呼 吸加快,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0C左右。感染1418d,可呈现嗜伊红细胞增多症。

7、 较为严重者,表现精神沉郁、呼吸短促和心跳加快、缺乏食欲,营养不良,被毛粗糙, 有异嗜癖。多喜躺卧,不愿走动,可能经1-2周好转或逐渐虚弱,导致死亡。病猪营 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乱逆立,有的生长发育受阻,变为僵猪。严重病例,呼 吸困难,急促不规律,常伴发沉重而粗厉的咳嗽,如果此时病猪并发流感、猪瘟、猪 气喘病疾病时,往往由于蛔虫的幼虫在肺脏的协同作用,而使猪只的病情加剧,导致 死亡。此外,病猪表现为渴欲增加、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4.2成年猪成年猪寄生数量不多时症状不明显,但因胃肠功能遭受破坏,常有食欲不振、磨 牙和增重缓慢。虫体误入胆管时,可引起胆道阻塞而出现黄疸,可引起死亡。5病理

8、变化猪蛔虫幼虫和成虫阶段引起的症状和病变是各不相同的。5.1幼虫期幼虫移行全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有时 也称乳斑。移行全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白细胞增 多,出现荨麻疹和某些神经症状之类的反应。5.2成虫期(1)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成虫少量寄生时没有 可见病变,寄生多时可见有卡他性炎症、出血或溃疡。肠破裂时,可见有腹膜炎和腹 腔内出血。因胆道蛔虫症而死亡的病猪,可发现蛔虫钻入胆道,使胆管阻塞。病程较 长的,有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裂,胆

9、汁外流,胆囊内胆汁减少,肝脏黄染和变硬等 病变。(2)成虫能分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成虫夺 取宿主大量的营养,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被毛粗乱,常是造成“僵猪”的一 个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6诊断根据仔猪多发,变现消瘦贫血,生长缓慢或停滞,初期发生肺炎,抗生素治疗无 效时可怀疑本病。生前诊断可用粪便检查发现特征性虫卵而确珍。必要时可进行免疫学检查或驱虫 诊断。剖检时,须在小肠中发现虫体和相应的病变;但蛔虫是否为直接的致死原因,须 根据虫体数量、病变程度、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以及有否其他原发或继发的疾病 作综合判断。仔猪(两月龄以内)因其体内尚无发育到成熟的

10、蛔虫,故不能用粪检法 作出生前诊断。若为蛔虫病,剖检时在患猪肺部见有大量出血点;将肺组织撕碎,用 幼虫分离法检查时,可见大量的蛔虫幼虫。幼虫寄生期可用血清学方法或剖检的方法 诊断。目前已研制出特异性强的酶联免疫反应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肝脏和肺 脏的病变有助于诊断;用贝尔曼法或凝胶法分离肝、肺或小肠内的幼虫也可确诊。7综合防治7. 1治疗对蛔虫的有效驱虫药物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左咪唑10mg/kg,混在少量饲料中喂服,也可配成5%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甲苯咪唑1020mg/kg,混在饲料内喂服。敌百虫0.1g/kg,混入少量精料中喂服,服前停食12h。如若中毒,可用硫酸 阿托品12

11、mL,一次肌肉注射。伊维菌素针剂:0.3mg/kg,一次皮下注射;饲料预混剂:每天0.1mg/kg,连 用7天。阿维菌素0.3mg/kg,皮下注射或口服。7.2预防7.2.1定期驱虫对散养育肥猪,仔猪断奶后驱虫1次,46周后再驱虫1次。母猪在怀孕前和 产仔前12周驱虫。育肥猪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1次。引入的种猪进行驱虫。 对规模化养猪场,对全群猪驱虫后,以后每年对公猪至少驱虫2次;母猪产前12 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群时驱虫1次;后备猪在配种前驱虫1次。7.2.2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圈舍要及时清理,勤冲洗,勤换垫草,粪便和垫草发酵处理;产房和猪舍在进驻 前要彻底清洗和消毒;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

12、肥皂水清洗;运动场保持平整,排水良好。 对饲槽、用具和圈舍应每月一次用热碱水或20%30%草木灰水进行消毒,杀灭虫 卵。7.2.3改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减少和防止虫卵污染,饲料中保证足够得维生素和矿 物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7.2.4严格检疫对新引进的猪要先隔离饲养,进行粪便检查,对感染猪驱虫,然后再合群。8小结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猪蛔虫病的感染也相对减少,但是为了更好 地控制本病,我们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发现病情及时有目的、有针对 性地用药,致力于筛选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抗菌药物,用药应有足够疗程和剂量, 尽量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效控制本病。

13、参考文献1杨锡林.家畜寄生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2葛兆宏.猪场兽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甘孟侯,蒋金书.畜禽群发病防治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4王天颐.畜病防治手册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张宏伟,杨廷桂.动物寄生虫病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韩陆奇.猪病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281-286.7许国华,林祥洪.猪病防治M.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8岳作军.常见猪病快速诊断与防治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李雁冰.农村实用科技技术J.吉林,延边大学,2006.145-146.致谢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感谢指导我的张 老师,在张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和严格的要求下论文才能顺利完成。同时还要感谢辅导 我们的老师,因为有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的学业才能顺利完成。祝愿各位老师们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