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传染病重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1157306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传染病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科护理学传染病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科护理学传染病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科护理学传染病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科护理学传染病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传染病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传染病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概述1. 感染 5个过程1)病原体被清除 不传染2)潜伏性感染 不传染3)隐性感染 最常见 有免疫学改变无症状体征 传染4)病原携带状态 第二常见 重要传染源 病原体不被清除 第二常见5)显性感染 最少见 传染2. 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IgM抗体3. 复发与再燃区别:已退热一段时间复发体温尚未稳定再燃4. 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 丙类传染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 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乙丙共39 种5. 检疫日从最后接触日到该病最长潜伏期6. 切断消化道传

2、播途径三管一灭:管食管便管水源,灭苍蝇蟑螂老鼠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重要措施第二节 传染病常见症状体征7. 各种热型1)稽留热 伤寒极期2)弛张热 肾综合症出血热 败血症 伤寒缓解期3)间歇热 疟疾 败血症4)回归热 布氏菌病5)不规则热 流感 败血病8. 斑丘疹 伤寒 麻疹风疹 压之褪色出血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肾病综合症出血热疱疹 水痘 单纯疱疹荨麻疹 结节状 病毒性肝炎 血清病9. 一痘二猩三天花四麻五斑六伤寒第三节 病毒感染一. 流行性感冒1. 典型症状: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伴相对较轻呼吸道症状2传染期:潜伏期(12天)末到发病后5天有病毒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发病初

3、 23 天传染性最强3.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4.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不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5. 流行特征:发病突然,迅速蔓延,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6. 分型:1)单纯型 最多见 全身症状重,呼吸道症状轻2)肺炎型 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 病死率高3)胃肠型 儿童多见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23 天可恢复4)中毒型 极少见5)非典型(轻型) 与单纯感冒难以辨别7. 并发症 : 1)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2) 肺外并发症8. 甲型抑制病毒增殖药物:金刚烷胺不良反应:中枢 孕妇和癫痫病史者禁用9. 预防:接种疫苗 用于免疫力低下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典型症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

4、,干咳,胸闷,腹泻和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快速 讲展的呼吸功能衰竭2主要机制为免疫损伤3.病原:SARS相关冠状病毒4传染源:病人尤其急性期发病初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5. 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2)接触传播(距离1m内)3)其他6. 临床分型: 1)普通型 24周 发热呼吸道症状2)轻型3)重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符合一条为重型: p6836. 重症处理: 1)无创正压通气2)严重5Lmin下SaO2v90%或氧合指数200经无创无改善或不能耐受无创7. 出院指标: 1)未用退热药物,体温正常7 天以上2)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3)胸部影像 学显示明显吸收8. 标本采集:发病早期5天内采集漱口液三

5、. 病毒性肝炎1典型症状: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戊型肝 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可转化为慢性肝炎并发展为肝硬化,与肝癌有密切关系2传播途径:甲型戊型粪口传播乙丙丁型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3. 流行病学:1)甲型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2)乙型 乙肝病人 病毒携带者 ,HBe Ag 、HBV DNA 阳性传染性最强3)丙型4)丁型混合感染同时重叠感染HBV基础上HDV5)戊型 成年人3. 黄疸型肝炎 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肝炎 间接不升(尿胆原)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用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诊断5.乙肝病原学检测: HBSAg 阳性感染抗 HBS 抗体阳

6、性感染过或预防过HBeAgHBV 复制活跃 传染性强抗 HBe 抗体阳性复制停止或仍活跃基因变异IgM型抗HBC抗体急性期IgG型抗HBC抗体过去感染HBV DNA最直接最特异最敏感指标 诊断和判断疗效6肝衰竭促进肝细胞再生用G-I疗法即胰高血糖素一胰岛素7. 抑制肠道有害物质生成用诺氟沙星8. 各型肝炎不宜高糖高热量饮食9乙肝疫苗三针0月,1月,6月10.意外接触HBV应立即注射HBIG四. 肾综合症出血热1典型症状: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衰竭2. 传染源:鼠3. 病原学:布尼亚病毒科4. 最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受损5. 早期休克主要病因:血浆外渗血容量下降(

7、出血)6. 传播途径多种7临床表现:三点五期三点:发热 出血 肾损害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发热期: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三红:眼结膜,软腭与咽部充血,肾损害 少尿期:具有特征性一期,持续时间与病情成正比,出现高血容量综合症7.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血红蛋白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蛋白尿免疫学检查:IgM IgG相隔一周双份血清效价4以上升高有诊断价值8.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9免疫不强五. 艾滋病1典型症状: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2主要破坏辅助T淋巴细胞3. HIV有高度变异性广泛细胞和组织

8、嗜性,毒力的变异影响疾病的进程和严重性4. 传染源:病人和病毒携带者5. 临床表现:分期1)急性感染期:血清病症状感染26周后HIV可成阳性2)无症状感染期: 210 年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 除腹股沟淋巴结外,质韧无痛能活动4)艾滋病期:机会感染,恶性肿瘤5肺孢子菌肺炎为机会感染主要死因6实验室检查:三系细胞减少HIV RNA 定量检测既有助于诊断,又可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7.核苷类似物反转录酶抑制剂 齐多夫定首选8意外感染2h内,HIV孕妇,产前3个月开始齐多夫定9齐多夫定有骨髓抑制作用,HB小于等于80g/L或骨髓抑制可输血,并减量,中性粒细胞 小于0.5乘以10的九次方停药10预防用

9、药:1)基本用药:两种反转录酶抑制剂连用28天2)强化用药: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六乙脑典型临表: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有呼吸衰竭1传染源:幼猪2. 传播途径:蚊虫3. 隐性感染,持久免疫,儿童发病率高4临床表现:1 )初期:发热,颅内高压,颈部强直2)极期高热惊厥呼吸衰竭严重症状 呼吸衰竭:中枢性,节律不规则幅度不均匀。是严重症状,重要死因 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最危险期3)恢复期4)后遗症期 精神神经症状5)并发症:支气管肺炎5.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脑脊液检查: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6. 脑实质炎症镇静首选

10、地西泮七.狂犬病典型临表:恐水怕风,恐惧不安,流涎和咽肌痉挛1病原:弹状病毒科嗜神经病毒,野毒株易侵入脑组织和唾液腺2传染源: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3病理变化: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4. 最具特征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内格里小体5临床表现:1)前驱期:伤口处异样感2)兴奋期 恐怖,痉挛,恐水,发热,流汗流涎3)麻痹期:痉挛停止,全身弛缓性瘫痪6. 实验室:白细胞增多 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蛋白质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内格里小体第五节 细菌感染一伤寒1典型临表: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与消化道中毒症状,肝脾大,玫瑰疹及白细胞 减少2. 主要病理改变: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3. 好发部位:回

11、肠下段4. 病原学:沙门菌属D群,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表面Vi抗原5. 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发病24周传染性最强 慢性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6.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7.病后产生持久免疫力,免疫水平与抗体效价无关儿童青壮年发病率高8临床表现:1)初期 体温阶梯上升2)极期 肠出血肠穿孔 传染性最强发热:稽留热。消化道症状:便秘右下腹有压痛。神经系统症状:中毒面容,神情恍惚表 情淡漠,呆滞,听力减退,襜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等。循环系统:缓脉,重脉。肝脾肿大。 玫瑰疹。蛋白尿。汗疹3)缓解期4)恢复期9并发症:肠出血最常见,肠穿孔最严重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10. 实验室:白细胞减少细菌学检查

12、:血培养最常用的确诊方法 骨髓培养更准确 免疫学实验 肥达实验11. 病原治疗:第三代喹诺酮首选,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哺乳期慎用常用各种沙星12. 解除隔离:体温正常后 15天或间隔 57天粪便培养一次连续两次阴性二. 细菌性食物中毒1.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杆菌沙门菌胃肠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剧烈呕吐2. 传播途径:消化道 ,可重复感染3. 临床表现:先吐后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4. 不止吐不止泻,禁食,多饮水和淡盐水三. 菌痢1典型症状: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为主要病变,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黏液 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2. 痢疾杆菌:革兰阴性,内毒素全身毒血症状(D

13、IC,血栓) 外毒素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神经系统症状,水样腹泻,肠黏膜细胞坏死)2. 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3.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4. 人群:学龄前和青壮年,病后免疫不稳定5. 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2)中毒性菌痢a休克型(感染性)多见b脑型最为严重(呼衰型)c混合 型3)慢性菌痢2 个月 a 急性发作 诱因 b 慢性迁延性 最多见 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c慢性隐匿型检查6.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粪便大量脓细胞,白细胞,分散的红细胞 阳性确诊,阴性不能排除7. 解除隔离: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8. 病原治疗:喹诺酮首选9. 早期禁用泻药四. 霍

14、乱1.典型临床表现:剧烈腹泻,呕吐,可引起严重脱水,其至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 衡失调,急性肾衰竭2霍乱弧菌革兰阴性,末端有鞭毛,在水中游走3. 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4. 传播途径:消化道,水5. 病后免疫短暂,有再感染可能6. 剧烈呕吐导致胆汁分泌减少一一米泔水样泄吐物7临床表现:1)典型霍乱:a泄吐期b脫水期脫水,周围循环衰竭,肌肉痉挛,低钾综合 症,代谢性酸中毒c恢复期或反应期2)临床类型 暴发行霍乱干性霍乱 小儿极度不安面色青灰,高热昏迷病情重病死 率高3)并发症:a急性肾衰竭b急性肺水肿8. 实验室检查:血浆比重白细胞比容升高尿常规酸性 病原学检查:粪便鱼群状排列,粪便培养(碱性)确诊依据9. 解除隔离:症状消失后6天,隔天粪便培养1次,连续三次,阴性10. 补液治疗:最关键 林格乳酸钠溶液抗菌:喹诺酮五. 流脑1典型临床症状:发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严重者 感染性休克,脑实质受损,脑脊液化脓性改变。2脑膜炎球菌:署奈瑟菌属革兰阴性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自溶,C群致病力最强3. 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最主要传染源4.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2m52岁以下发病率最高,有持久免疫力、6临床表现:1)普通型a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b败血症期c脑膜炎期d恢复期2)暴发型儿童多见病死率高a休克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