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方位词使用的原则介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14874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方位词使用的原则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方位词使用的原则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方位词使用的原则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方位词使用的原则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方位词使用的原则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方位词使用的原则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方位词使用的原则介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地理方位词运用的原则介绍方位词在地理的学习中常常会被运用到,下面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地理的方位词的运用的原则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地理方位词运用的原则 1、表示地理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2、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如北部。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3、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4、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

2、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5、表示准确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6、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改变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偏。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7、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8、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

3、。由此计量出恒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中纬度35N旁边,仰视九月苍穹,在天顶旁边有天琴、天鹰等星座。结合地平方向,地平高度和近距,我们可以表达出空间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仰极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40N)仰视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0。当然,方位词的用法不止这几种。方位词看似简单,事实上欲常常性地表地达意,也非轻而易举。平常正确辨析词义,相比较而用词自然错误可以少一些,由用词不当引起的土地纠纷、方位差异也可随之避开。面对语文基础较差的中小学生尤其要留意。 中学地理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学问点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

4、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实力强。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马路经过。(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美丽,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留意爱护文物古迹。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缘由: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5、。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暖和潮湿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确定城市区位。(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途、沿高速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交通线的改变,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输河通航时兴,运输河淤塞后衰)。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大城市发

6、展速度超过小城市;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缘由: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中学地理关于人分口变迁的学问点 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化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诞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难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凹凸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凹凸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

7、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限制人口(中国实行安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激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斗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卑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躲避卑视)。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文化沟通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为迁入地供应廉价劳动力。(2)弊: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肯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