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14772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29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92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92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92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92页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2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问题的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原有的 以教 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建 构主义教 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学生之间 的交流与合 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与新课程的性 质和基本理念高度一致。因此,建构主义成为 了新一轮课程改革 的理论基础,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二、建构主义理论与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 念是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 动性 以及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

2、的实质不是学生单方面 机械式的 被动接受或是复制来自教师的输入行为,而是通过 尽力寻求新信 息的意义或将其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历经同 化、顺应、平衡等 过程主动建构形成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为有效贯彻实施 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发展日臻成熟的种模式。支架式教学最早是由布鲁纳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一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支架式教学图 1 的理论基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 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第一水平)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通过在教学中

3、搭建支架,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的表示为图 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斯基的 “最临近发展区 ” 理论,可以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学生利用教师和学习伙伴提供的 方向、 任务、资料、情景等学习支架,不断攀升自己的“最临近发展区” ,从而有效、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主要由搭脚手架、 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构成。 在支架式教学中,根据学习者的最临近发展区来搭建支架, 帮助学生进入情景,随即撤去支架,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过 程,使学生的思维及综合实践能力有更高的发展。三、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4、的应用实例 在使用支架式 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 “支架”的选择尤为重要。常用的“支架”类型主要有情境支架、图表支架、 问题支 架、工具支架、实验支架、文本支架、建议支架以及 范例支架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 的“最邻近发展区” 设置不同类型的支架,使学生能在知识 框架中不断地攀升,最终完 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下面 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某些支架 的应用加以阐述。1. 情境支架 情境支架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学习支架。通过在教 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 真正体验“从生活走近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 课程理念。例如在苏教版化学 2 乙

5、酸的教学中,可以将整个 教学过程置于“巧做 糖醋鱼”的情景当中,通过做糖醋鱼的 调味料来发现生活中的乙 酸,了解其物理性质;再通过糖醋 鱼的酸味和香气来了解乙酸的酸 性和酯化反应,将化学课堂 置于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将化学与生 活实际相联系。在设 计氯气的性质的教学时,也可以创设类似的生 活情景:从 则新闻报道入手 (如图 2),让学生从报道中感受氯气 的物理 性质。通过将化学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使学生关注与化学 相关的社会问题,形成合理利用化学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京沪 高速 公路 氯气 泄漏 事件新华网报道: 2005 年 3 月

6、29 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满载液氯的液罐车和对面来车相抗撞,大量液氯外 泄。据 目击者描述: “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就像探照灯光一样,唰地射向高空,足有 5 米高,并有刺鼻的味道,眼睛也 熏得有 些睁不开。 ”事发后消防队员不断地用水枪喷射,但时值西南风,氯气迅速向西南方扩散, 造成 350 人中毒进医院救治, 人中另有 28毒死亡的特大事故,附近居民采取应急措施,疏散到 高坡上。图 22.图表支架 图表支架包括概念图、维恩图、比较矩阵、时间 线、流程图、评价量规等图形。在高中化学中最常用的是概念图。例如在设计物质分类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时可以搭建如图 所示的概 念图支架。概念图可以直观地表达

7、各个基本概念之 间的联系,系统 地把握复杂概念的脉络,帮助学生构建概念 结构。在现代图式理论中,思维导图被认为是认知框架,它可以直观地、立体化地、可视化地体现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使 抽象 的、内在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对知 识进行归纳 整理,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建构化学认 知结构。例如在复 习滴定分析相关考点时可以为学生搭建如 图 4 所示的思维导图支 架,让学生围绕主题充分联想、发散 性思考,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关 联、融通和渗透,发现知识之 间复杂多样的联系和规律,提高知识 分化和泛化的能力,构 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广 度。图 43. 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是教学过

8、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支 架。由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以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 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 力。例如,在 苏教版化学 1专题 3,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教学设计时,可以设置如表 1 所示六 个主问题支架,若干个子问题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 论、互动、分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 究精神和合作 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 分子。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微观世界的概念和原 理,单靠语言 和文字的描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

9、以理解。如果借助多媒体工具加以展示,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在用 碰撞理 论解释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可以将外 界因素对分子 碰撞的影响做成动画,不仅形象、直观地解释 了相应理论,还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支架只是工 具支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 工具支架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 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实施而提 供的认知、会话、协作、 展示平台、共享平台等都可以算是工具支 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专家系统、 BBS 电子白板、新闻组、 PPT 等。 实验支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仅是化学学5.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 在化学 教学中无处不在,在介

10、绍物质性质时,变幻莫测的实 验现象可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释枯燥的化学理论时, 化学实验可以创设生 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的教学时,借助化 学实验可以使移动方向一目了然,原理的解释变得水到渠成。在苏教版必修 2 化学反应限度讲 解时,通过 FeCI3 和足量 KI 溶液反应后,用 KSCN 检验仍然有 Fe3+ 的存在,使得可逆反应概念的确立清晰明了。 实验化 学模块的设置更是将化学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培 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 用实验支架, 从演示实验拓展到学生实验、家庭实验、兴趣 实验、探究实验,从 台前到课后,让实验走近学

11、生、贴近生 活,通过实验支架的搭建帮 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 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全面提升学 生的科学素养。四、支架式教学法的搭建策略 1.支架的搭建必须基于学生的 “最临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的本质是“最临近发展区”内的 教学,教学活动要在“最临近发展区”内进行。而“最临近发展区”是个虚拟的空间,只有问题呈现出来,并对学习者构成一个相邻的挑战时, “最临近发展区”才显现出来。因此,教师 必须把 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通过 对学生的观察 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经 验、兴趣爱好等, 创 设适宜的情景, 设置合理的支架。 同时, 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 要,

12、不断调整支架,在教学活动中密 切观察,并运用各种方式进行 调整,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始终 保持在“最临近发展区”内。2.支架的搭建应该是动态的、渐撤的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在 “最邻近发展区”内设置支架,应是“敏感的,动态的,与儿童暂时的能力相适应的,而且 是随着 儿童能力的增长逐渐撤离的” 。“最邻近发展区”因人 而异,因情 境而异,支架搭建的动态性可以始终给学生提供 适宜的挑战和支持 的环境。支架式教学强调重视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 中, 因学生经验、 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使学生的自我构建带有一 点盲目性。搭建支架是为了学生的 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培养学生 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学 会

13、如何学习,最终能够独立学习。随着 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 增长,教师必须将学习的自主权逐渐移交给学 生,教师逐渐 将支架撤退,让学生自己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最 终实现 学生的自我发展。3.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 强调,学生是教育的重要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学生不仅是教 学的对 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 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实现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 师是支架的设置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 资源和工具, 鼓励学生主动 探索; 在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中, 教师做好观察者和倾听者;面对 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而产生 的问题或回答,即使是“错误”或是突 发事件,教师是解决 问题的启发者,帮助学生跨越障碍,自我修正,让学生在冲 突中探索,在实践中进步。通过小组讨论、协商等 方式加强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可以在小组成员之间引发认知冲 突、 便于交流意见、经验,建立积极的互相依赖的人际关系,培 养 合作竞争的现代意识。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 间的合作 与互动,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真正使学生 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体。收稿日期: 2016-04-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