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反思_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14275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_2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_2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_2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_2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_2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图形》教学反思_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图形教学反思认识图形教学反思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1本课我设计了 4 个教学环节。第(1)环节:你认识以下图形吗?我主要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 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特别是边的特征,并用自己 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好:设计了动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奋点,另一方 面,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对边相等。不足:在处理对边重合时,由于处理 得不是很到位,时间过长,效果不好。(用手势,仍不明确。备课时是有准备一 种情况,对折后对边重叠,但不相等的情况。)在探索正方形四边相等时,老师 的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应该提示说为了证明四边相等,就设法让四边重合, 怎么让四边重合,该怎么折呢,

2、这样的可能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有目的性。第(2)(3)个环节,“摆一摆”这一部分,我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发现 “共用”才能节省小棒,并感知如何用“最少”的小棒拼摆),“拼一拼”这一 部分我则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 化,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学生操作了,但在后半 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展示的不够,过得较匆忙。第(4)环节及最后喜羊羊的礼物一部分,主要介绍风车的制作方法,欣赏 相同三角形的拼组,及课后思考题,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进一步 探究学习的欲望。不足:虽然让学生操作,自主探究,但老师还是说得过多,怕学生答不上 来折不过来

3、,有些包办了。另外,目标中设定的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 创新能力,我也觉得没落实到位。最后还有几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1、 “重合”这个词是否要求学生理解,还是只要学生明白把边对折相等就行,对 一年级的学生是否有拔高。第二,在完成作业时,发现问题较多,如何让学生 把所学的应用起来。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2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中的第 1 页 共 20 页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 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联系,认识图形教学反 思。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 体

4、、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 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 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 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 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 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本次教学活动我以“玩”着“乐”着认图形的教学模式呈现教学内容,在 教学设计时考虑到两点:一是从“体”切入到“面”。从学生熟知的立体图形 引入,通过在立体图形上找“平平的面”自然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二是针对

5、六 七岁孩子好动、爱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课堂上用“玩”的形式串起 一节课,将知识点蕴含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通过 摸一摸、找一找、描一描、摆一摆,让学生乐学、愿学、玩中学,不知不觉地 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课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从具体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 从实物到模型,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直观-抽象-再创造”的过程,教学反 思认识图形教学反思。上课伊始,首先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今 天老师带来了上学期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学习

6、的热情。接着“你能想办法帮老师把立体图形上这个平平的面请下来吗?”一 下子把关注点由“体”集中到“面”上。当学生拿着一个立体图形,通过在纸 上描,一个个平面图形想小精灵一样从自己手中“跳”出来时,他们觉得自己 像是小发明家,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面”由“体”得这个结论不言而 喻。接下来的“摆一摆”让学生把刚认识的图形重新从大脑中调出来,再次直 观呈现,强化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记忆。“为什么没有人摆出圆形?”这样的追第 2 页 共 20 页问把活动引向深入,唤起了学生再一次对这四种平面图形感悟和深入认识的机 会。整节课,“思考”贯穿于有趣的活动中,以“玩”促思,以“做”促思, 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

7、特点,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好把握。如果太过于牵强的控制学生的自主交流 时间,那么交流学习的有效性就受到了质疑,如果放任自流,那么有可能一节课的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2.对一些小组合作交流意识差,不善于表达、不善于倾听的同学的关注与 引导还不够。改进措施:1.课堂教学时注意把握孩子最佳的学习时机,在孩子注意力充沛的时候, 让孩子进行有效地新知学习。2.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学习,让孩子在交流中进行自主探 究,自主领悟,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3.在孩子的自主交流中,教师适时的引导孩子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倾 听学习,多关注一些不善交

8、流,不善于倾听学习的同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3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 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 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 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 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 知识。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 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9、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4第 3 页 共 20 页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开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 的名称,并且能够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上完认识物体和图形,细细回顾,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令 人满意的是:一、准备充分,达到预期效果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 形,并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 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 等,并在卡片

10、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形。 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各 1 个, 还有各种形状的立体学具模型 1 袋。由于准备充分,这堂课学生很感兴趣,也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二、精心设计活动,充分感知好的数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形成各种 形状的比较,能够辩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充分感知其特征。所以,我在设计 活动时,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这些物体的形状,我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活 动。1、看一看,摸一摸实物,并且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物体形状的 感受。2、闭眼想这四种物体的样子3、拿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后,闭眼摸出它的形状

11、。4、闭眼摸实物后,说出其形状(2 人游戏)。5、小老师说某形状的名称,学生摸出相应的实物(4 人“某子摸鱼”的游 戏)。有学生单独的活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还有教师与学生的活 动。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第 4 页 共 20 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 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不足之处:首先,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 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 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

12、“三棱锥” 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其次,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确实是比较难抓 一点,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自私,都想选自 己喜欢的好的物体,那更应该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是一种美 德。另外,学具不是玩具,平时用学具时就要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轻拿轻 放的习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 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5认识图形这节课堂教学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节 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

13、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 述这些图形的特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 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教学活 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 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

14、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 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第 5 页 共 20 页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乒乓 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 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 每种立体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 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

15、 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 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不足之处:(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 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教学改进的措施:(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 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 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2)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 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3)让学生拿出四种物体放在桌面上滚一滚,从而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 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向学生设疑:圆柱和球都能滚动,那滚动时有什 么不同吗?可让学生拿实物在桌面滚一滚,看发现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 发表意见得出结论。(5)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 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 做,用脑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