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教程-基本加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138590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算教程-基本加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珠算教程-基本加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珠算教程-基本加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珠算教程-基本加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算教程-基本加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基本珠算加减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相加的结果教“和。从已知一个数中减去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数的运算叫减法,相减的结果叫“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珠算加减法是学习珠心算的基础,也是学习珠算乘除法的基础。因为,珠算乘除法不论用什么方法运算,都是每一相应档位的加减。学习珠算加减法的要领可以概括为:指法正确,分节看数,数位对齐,持笔握盘,拨珠匀速,准快合一,运算流畅,答案抄对 随着珠算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近年来提岀的无诀加减法,大大减轻了原来珠算背诵口诀的负担,加快了运算速度,使珠算加减法教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无诀加减法是根据算盘二元示数、五升十进的特点,利用凑数(两数之和

2、为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1和4, 2和3互为凑数)和补数原理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为了使儿童学习珠心算方便,尽量减少概念,本讲义将不采用“凑数的概念,只选用“补数的概念。本讲义对二 元示数的名称规定为:靠梁算珠为“内珠,离梁靠边算珠为“外珠。两数之和为10的n次方,称两数互为“补数。“10的互为补数 共有5对,即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大于10的补数有无限对,如37和63、459和541等。我们把20以内的珠算基本加减法叫基本加减算。它是多位数珠算加减法的基础,是珠心算加减法的核心内容。基本加减法中所涉及的补数基本是10以内的数。根据珠算五升十进 的特点和拨珠的难易程度,加减基本算

3、法中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本档 直加直减(亦称直本码);二是满五加破五减即双上双下(亦称齐补码);三是直接进位加退位减即减补进1借1加补(亦称反补码);四是破五进位加退位满五减 即双上进1、借1双下(亦称齐本码)。它包括加减19几种拨珠方法。熟练进行基本加减算是学好多位数加减算的基础。一、本档加减法(一)直加直减(直本码)直加直减在10以内加减法表中有52句(加减0除外)占58%,其特点是不改变原来的算珠,直接拨入或拨去。1、拨珠规律为:加看外珠,够加直加,减看内珠,够减直减。2、拨珠指法(1) 加减1、2、3、4、5右手拇指拨下珠靠梁(上拨),食指拨下珠离梁(下拨),上珠上拨、下拨均用食指。(2

4、) 加6、7、8、9用右手拇指、食指同时拨上、下珠靠梁(双合):减用食指、拇指同时拨上、下珠离梁(双分)。例 3 1 : 5+3=8例 3 2: 2+6=55第一步:布加数 5入盘。第一步:布加数 2入盘。第二步:加3。本档外珠有3,用拇指上拨法加3。第二步:加6。本档外珠有6,用拇指和食指双合指法加 6例 33:9 - 3=6第一步:布被减数9入盘。第二步:减3。本档减3,内珠有3,用食指下拨指法减 3.例 34: 8-7=1第一步:布被减数8入盘第二步:减7。本档减7,内珠有7,用拇指和食指双分指法减7 3、教学要求:1、 2、 3、 4(1) 拨珠认读数码56、7、8、9用正确指法反复练

5、习拨入、减去。展示珠码卡片,反复认读。10以内直(2) 先学5以内的直加直减,指法正确,加1、2、3、4用右手拇指,减1、2、3、4用左手食指,加减5均用右手食指。再学 拨加减,加用右手双合指法,减用右手双分指法。(3) 注意纠正儿童不正确的持笔、握盘、坐姿。(4) 通过讲解,使儿童掌握本档加减法后,转入三档练以熟练拨珠指法。(5) 珠算三档练要听算。听算先慢,让所有的儿童都能跟上,强调指法正确,要算准,以准为主,准中求快。加法口诀表不进位的加进位的加加数直加满五加进十加破五进十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二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五五上五五去五进一六六上六六去四进一六上一去五进一七七上七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八八上八八去二进一八上三去五进一九九上九九去一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减法口诀表不退位的减退位的减减数直减破五减退位减退十补五的减-一-一下一一上四去五一退一还九-二*二下二二上三去五二退一还八三三下三三上二去五三退一还七四四下四四上一去五四退一还六五五下五五退一还五六六下六六退一还四六退一还五去一七七下七七退一还三七退一还五去二八八下八八退一还二八退一还五去三九九下九九退一还一九退一还五去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