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成分发现史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1134096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成分发现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空气成分发现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气成分发现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成分发现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气成分发现史17世纪中叶往常,人们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依旧模糊的,到了18 世纪,通 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 复杂性。18 世纪初,一位爱好植物学的英国牧师黑尔斯发明了集气槽,改进了水上 集气法。1772 年卢瑟福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磷,除去寻常空气中可助燃和可供动物呼 吸的气体,对剩下的气体进行了研究,发明这种气体不被碱液吸收,不能维持生 命和具有能够灭火的性质,因此他把这种气体叫做“浊气”或“毒气”。同年, 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也了解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气中燃烧时,能使 1/5 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1

2、774 年普利斯特里利用一个直径为一英尺的聚光镜来加热各种物质,看看 它们是否会分解放出气体,他还用汞槽来收集产生的气体,以便研究它们的性质。 同年 8 月 1 日,他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发明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 烧,放出更为光亮的火焰;他又将老鼠放在这种气体中,发明老鼠比在同体积的 通常空气中活的时间约长了 4 倍。能够说,普利斯特里发明了氧。遗憾的是他和 卢瑟福等人都坚信当时的“燃素说”,从而错误地认为:这种气体不含燃素,然 而有特别强的吸收燃素的能力,因而能够助燃,当时他把氧气称之为“脱燃素空 气”,把氮气称之为“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事实上,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卢瑟福和普利斯特里研究

3、氮气的同时,于 1772 年也从事这一研究,他可确实是第一个认为氮是空气成分之一的人。他曾于 1773 年用硝酸盐硝酸钾和硝酸镁、氧化物氧化汞加热,制得“火气”,并用实 验证明空气中也存在“火气”。综上所述,可见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尽管都独立地发明并制得氧气,但正如恩 格斯指出的: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 的前提动身,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近的途径行进,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尖 上的时候依旧没有得到真理”自然辩证法。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较早地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在实验过程中重视 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当他明白了普利斯特里从氧化汞中制取氧气当时 称之为“脱燃素

4、空气”的方法后,就做了一个闻名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见 教材第一章阅读材料。他摆脱了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依照事实 对实验作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揭示了燃烧是物质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指出了物质里全然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素”的特别东西。1777 年,拉瓦锡在同 意其他化学家见解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 有助于呼吸的气体,并把它命名为“氧”,意即“成酸的元素”拉瓦锡当时认为, 非金属燃烧后通常变为酸,氧是酸的本质,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元素;另一种不 助燃、无助于生命的气体,命名为氮,意思是“不能维持生命”。1785 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电火花使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

5、合,并接着加 入氧气,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然后用碱液吸收而将之分离,剩余的氧气用红 热的铜除去,但始终残余有 1%的气体不跟氧气化合,当时就认为可能是一种新 的气体,这种见解却没有受到化学家们应有的重视。通过百余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于1892 年发明从含氮的化合物中制得氮气每升重1.2505g,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每升重1.2572g, 尽管两者之差只有几毫克,但已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因此他怀疑空气中的氮气 中一定含有尚未被发明的较重的气体。雷利沿用卡文迪许的放电方法从空气中除 去氧和氮;英国化学家拉姆塞把差不多除掉 CO、HO 和 O 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镁 以吸收其中的氮气

6、,他们二人的实验都得到一些2残余2 的气体2 ,通过多方面试验断 定它是一种极不活泼的新元素,定名为氩,原文是“不活动”的意思。1868年 8月 18 日在印度发生了日全食,法国天文学家严森从分光镜中发明 太阳光谱中有一条跟钠 D 线不在同一位置上的黄线,这条光谱线是当时尚未明白 的新元素所产生的,当时预定了这种元素的存在,并定名为氦氦是拉丁文的译 音,原意是“太阳”。地球上的氦是 1895 年从铀酸盐的矿物和其他铀钍矿中被 发明的。后来,人们在大气里、水里以至陨石和宇宙射线里也发明了氦。1898 年拉姆塞又在液态空气蒸发后的残余物里,先后发明了氪拉丁文原 意是“隐藏的”、氖拉丁文原意是“新的”和氙拉丁文原意是“生疏的”。1990 年德国物理学教授道恩在含镭的矿物中发明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气体, 称为氡拉丁文原意是“射气”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