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50KB
约10页
文档ID:491120871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_第1页
1/10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洛社镇08年6月党课材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杨 信 礼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经济社会新的发展要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认清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国情根据和历史地位,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一、科学发展观的多重背景与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并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社会新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本质上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社会历史观上的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又坚持社会历史观上的辩证法,承认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恩格斯在修改英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时,认同纲领中这样的话:“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恩格斯:《对英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的修正》(1887年6月14日—2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0页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应当尊重、善待自然,合理调节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以生产力为最终决定力量、以社会基本矛盾为内在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观,是尊重自然的规律与限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是以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追求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毛泽东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以及解放和发展人民个性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毛泽东总揽全局,统筹兼顾,致力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在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民主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任务,努力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制定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宽广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思想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二)科学发展观是对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党的十六大把这些经验概括为十个方面,党的十七大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0页。

这些基本经验作为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宝贵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三)科学发展观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正确反映科学发展观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要求,为解决在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经济社会变化巨大,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出现的一些阶段性特征,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要推进改革、谋划发展,必须以反映基本国情的这些阶段性特征为依据。

我们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四)科学发展观汲取、借鉴了国外发展实践的经验和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转变,即从经济增长论转向综合发展论,从重物轻人的物本论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本论,从增长极限论转向可持续发展论,从西方中心论转向多极主体发展论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统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顺应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潮流,同时也是对于国外发展实践经验与和发展理论成果的汲取和借鉴五)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它既是对于发展的目的、动力、内涵、要求、规律的深刻揭示,又是对于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系统建构,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科学发展观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5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首要内涵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0—851页。

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学说是以发展为主题的特别是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并为人们研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根本的出发点、落脚点、目标追求、价值取向,也是为了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当代中国的主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以及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统一起来,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将发展观念与发展战略统一起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赋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以鲜明的当代形态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即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我们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幸福,都必须加快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5页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经验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