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位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1116583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位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位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位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位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位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位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林业厅属事业单位林业专业知识考点归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某某省林业厅属事业单公开招考工作人员林业专业知识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林业与林学的概念与内涵;中国林业的开展与现状。第二章森林的概念与特征:森林的概念、特点与组成;林分特征指标与林分标准地调查与要求。第三章森林植物:植物界的根本类群和植物分类方法与系统;生物多样性与其评价指标。第四章森林与环境:森林环境因子与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森林的分布规律。第五章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森林的功能、效益与评价。第六章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的理论与技术;苗木质量的评价与表示方法;主要育苗方式与方法。第七章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森林类型与其划分;森林立地

2、的根本概念与立地因子;适地适树的途径、原如此与方法;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与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树种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方式。第八章人工植被调控技术:引种的意义、依据与须知事项与成功标准;育种方式与方法;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与林地管理;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如此与方法;混交林的营造技术。第九章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营的概念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内涵与任务;森林结构调控技术;森林采伐更新技术与次生林经营。第十章 城镇园林绿化:城镇园林绿化与其功能;城镇园林绿化地规划设计的原如此和根本理论;城镇园林绿化地规划设计方法。第十一章森林健康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评价指标;林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森林火灾的预防

3、与控制。第十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与技术:林业生态工程与其管理与评价。第十三章林业政策:林业政策与特点;林业政策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现阶段林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第十四章森林法律制度:森林法的概念与其根本原如此;森林、林木、林地登记发证制度的主要规定;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对象与X围;解决林权争议的方法和工作步骤;占用或者重用林地的审批程序;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规定;违反森林法规的几种主要行为。某某林情:某某的森林资源现状;某某的林产业现状;实现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中的某某林业特点。以下内容根据考试大纲整理:某某省林业厅属事业单公开招考工作人员林业专业知识

4、考点归纳第一章 绪论一、林学的概念: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开展、管理以与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二、中国林业的开展与现状:我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六位,人工林面积列世界第一。(1人工5面积6蓄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形成了以森林法为主体,其他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相辅相成的林业法律体系。颁布了林业法律10部、林业行政法规17件、林业部门规章42件。我国林业开展中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10.1

5、51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湿地资源存在总量不高,人均占有量较低、局部湿地严重退化的问题。我国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远低于6%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自然湿地面积0.0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湿地面积的13.15%。有关部门监管不规X,局部地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林业产业开展水平与整个国民经济开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扭转,低层次重复,粗放型扩X现象依然存在,致使林业产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利用水平低、经济效益差。林业科技成果供应线路不畅,集成化供应不足,转化动力不足,以种苗产业为例,良种供种率、使用率低、商品性弱,竞争力不强。第二

6、章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一、森林的概念、特点与组成:一概念: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与其他生物在内,占有较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二森林的特点:分布X围广。物种丰富,层次结构复杂。生命周期和演替系列都很长。生产率高,物能流动系统完整。用途多、效益大。三森林的组成:森林中除建群种外,还有大量的植物包括各种乔木、亚乔木、藤本、灌木、草本、菌类、苔藓、地衣等。森林动物从兽类、鸟类到两栖类、爬虫、线虫、昆虫,以与微生物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个体数量大,是森林中最活跃的成分。森林植物的层次结构从上到下,可分乔木层、亚乔木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以与跨

7、越各层的层外植物垂直面和零星块、片等。二、林分特征指标林分标准地调查与要求:林分是指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层或林相、林型、林龄、地位级、出材量与其他因子大体相似,并与邻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也就是说,林分指内部结构特征如树种组成、林冠层次、年龄、郁闭度、起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等根本一样,而与周围森林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森林。林分常作为确定森林经营措施的依据,不同的林分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在森林经理工作中,是划分小班的根底,在集约经营的森林中,一个小班包含一个林分。三、林分标准地调查与要求:为掌握森林资源的状况与其变化规律,满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应进展

8、林分调查或某些专业性的调查。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sampleplot,通过设置标准地进展实测调查,可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全林分结果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要求:标准地的形状以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为原如此,一般为方形或矩形。为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精度,标准地不能跨越林分、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离林缘至少20米,还要有足够的林木株数,一般在近熟、成熟和过熟的林分中应至少有200株以上,中龄林250株以上,幼龄林300株以上。第三章 森林植物一、植物界的根本类

9、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藻菌苔蕨种)“藻菌苔绝种二、植物分类方法与系统一植物分类方法:1. 根据生命活动所需有机物来源的不同进展分类,能自己合成有机物的是自养型植物;依赖于现成有机物的是异养植物。2. 植物依据能否形成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1孢子植物又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均通过孢子进展生殖,进化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藻类苔藓蕨类。2种子植物对陆地的适应能力很强,依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有果皮和裸子植物无果皮。二植物分类系统:恩格勒学派、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Cronquist系统、达格瑞系统、X宏达种子植物系统。6个系统“X恩达、哈C塔三、

10、生物多样性与其评价指标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与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与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局部。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1野生高等动物丰富度、 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2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3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外来物种入侵度、受威胁物种。(8个是并列的,为了方便记才分开的)第四章 森林与环境一、森林环境因子与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1、生态因子:地形、气候光、温度、水分、空气、雷电、土壤、人、生物为等因子。(5个因子)2、森林对环境的作用:1可以减弱

11、噪声的传播。2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3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空气中的一些灰尘和颗粒,净化空气。4是一座生物水库,可以保持水土。5一般来说,森林可以改善气候环境,降低温差,保持空气湿润。6森林还可以防风治沙,改善环境。二、 森林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有:1热带季雨林:分布于某某岛、某某南部、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秦岭以南大局部地区;3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于秦岭以北大局部地区;4寒温带针叶林: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每两种森林类型之间往往还存在过渡类型。第五章 森林的功能与效益一、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生态环

12、境现状:1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安全受到威胁;2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3水资源贫乏,水质污染严重;4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粮食安全;5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草原、水、土地、粮食、多样性2、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深层次因素。(2)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3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3、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1加强公众教育,引导公众参与我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根底教育、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增强社

13、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开展意识。2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展综合决策机制。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补偿机制为了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落到实处,必须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机制。4依靠科技创新,运用先进技术依靠科技创新是搞好我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条件。5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加强立法和执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6培育环境文化,开展生态农业当前,我们必须大力培育环境文化,探索可持续开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推进可持续开展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二、森林的功能、效益与评价:1、功能:森林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14、,改善生态环境,维持人与生物圈的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森林的经济功能是能够提供林副产品,林产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果品等,副产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颈、皮、脂、胶等,以与森林动物、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它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比拟效益为目标;森林的社会功能最为复杂,影响面极广,涵盖了社会经济开展的整个层面。总括讲,以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为目标,包括优化社会开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精神享受、成就生态文明等。 2、森林生态效益:有修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三功能:“社会、经济、生态、六效益第六章 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

15、:一、林木种子的采集、调制与贮藏的理论与技术;1、林木种子采集:适时采集、树上采集、地面收集、伐倒采种,种子的采集必须在种子成熟后进展,采集时间过早,会影响种子的质量,过晚,等小粒种子脱落飞散后如此无法收集。2、种子成熟过程是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具有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等的全部过程。种子成熟一般经历两个过程:先生理成熟,而后形态成熟。1生理成熟: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生理后熟: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果实,虽然在形态上7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生长至正常的大小而 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2形态成熟: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作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3、林木种实类型:球果类、干果类硕果、荚果、蓇葖果、翅果、坚果、肉质果浆果、核果、肉质果。4、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素:1内在因素种皮结构、内含物构成、种子含水量与种子成熟度;2外部条件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通气条件与生物因子。5、林木种子调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