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111346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设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课 题1、近大远小课时总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近大远小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2、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课件、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当你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没有发现,近处的大,远处越来

2、越小了,最后成了一个点。(是的)二、新授1、(出示图片)你们能在这些图中找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吗?2、谁能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像这样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实物?(见到过)如:路边的电线杆、铁路轨道、长廊等。3、请同学们拿出取景框观察,发现透视规律-近大远小。4、出示一有代表性的图片,请同学们找出透视的消失点,在消失点上作一条水平线。这条水平线就是视平线,是人的视点高低位置在画面上的反映。5、教师示:选择书中的一幅为例,先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好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临摹书中的一幅画,能较好的体现出透

3、视现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能使学生较容易掌握透视方法。X k B 1 . c o m四、作业讲评。课 题1、近大远小课时总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冷暖感觉和远近变化的知识。2尝试用水粉颜料描绘风景,体验笔触的变化和色彩的表现力。3运用美术语言去描述及分析美术作品。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课件、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共同制作透视卡片

4、。在一块厚卡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可以用直尺),剪开其“上、左、右”三条边,正面垂直的观看这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把正方形沿“下”边向“外”折,再观察:这个正方形的形象有什幺变化?二、欣赏:师生共同欣赏收集来的资料:看凡高画船和海: 三、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一样大的东西,近处看起来大,远处看起来小。“一样高(宽)的东西,近处看起来高(宽),远处看起来矮(窄)。”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就叫“透视”变化。生讨论:近处的东西不但大,而且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远处的东西不但变小了,而且很模糊,很多细节都看不到了。“近大远小”可以表现出“纵深感”,透过画面,仿佛可以看到很远的

5、地方。四、表现生讨论:把近处的东西描绘得细致一点,画得大一点,远处的东西可以模糊细节,画得小一些。五、展评办一个小画展,师生一起看、一起说: 构图、色彩、透视 鼓励学生用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课 题2、快乐动漫课时21总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与了解、联想与想象、示与交流等方法丰富学生的创造与表现能力,使之能够独立创作出独幅、多格卡通画。教学重点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了解、联想与想象、示与交流等方法丰富学生创造与表现能力教学准备课件、铅笔、水彩笔、彩

6、色铅笔等。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介绍自己所带来的卡通形象(实物或图片),从形象、色彩上说明喜欢的原因。(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教师讲评:一起观看影视作品中精彩的卡通形象,边看边思考: (1)卡通形象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一样吗?有何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动画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灵活直观、新鲜有趣) (2)试以形象说明卡通形象的外形特征(夸、变形、比拟、象征等特点) 三.教师示:以人物或动物、植物的形象,示卡通画的创作绘制过程(铅笔定稿、设计外形赋予其动作、神态着色)。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基本知识与设计过程,并欣赏了解中外不同时代卡通形象。 四.展示:让学生展示

7、自己所带的各种造型、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卡通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使得学生感受到卡通就在我们的身边,卡通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以小组形式讨论: (1)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 (2)你又准备以哪个卡通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成自己更喜欢的卡通形象? 五.学生创作:学生开始创作一个卡通形象或在原有的卡通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改画、添加成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多样性。 6.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时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卡通图片,供学生欣赏、临摹或改画、添加。 课 题2、快乐动漫课时22总课时总第:日期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卡通片创作过程给人带来的乐趣

8、。2、学生通过了解中国本土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概况,从而激发起学生支持国产动漫产业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了解、联想与想象、示与交流等方法丰富学生创造与表现能力教学准备课件、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一、(环节)分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上课前让学生们欣赏一个小小的动画片,在动画片找到自己喜欢的动慢形象,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导出卡通片与动画片的各种名称来。学生行为: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找到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二、(环节)分目标:了解动画片的各种相关知识教师行为:请学生看有关卡通的小知识(出示卡通的小知

9、识)卡通就是这样一种夸的、颇具想像力的表现形式。“卡通”是音译词,它最早的意思是创作草稿,后来又多了漫画、连环漫画等意思,也有人称之为动画片、动漫。那么“卡通”、“漫画、”“动漫”、“动画”有何异同呢?(“卡通”是英语译音,“漫画”,“ 动漫”都是从日语而来,“动画片”是中国造词。)学生行为:请学生从这段文字中找到你认为最满意的有关卡通概念的答案,然后告诉老师。教师行为:(同学们找了很多)教师总结:其实卡通最好解释就是我们的课题:卡通动起来的漫画(出示课题)教师行为: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和了解各个国家的卡通漫画形象。教后反思课 题3、线条的魅力课时21总课时总第:日期教学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

10、,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教学难点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录音磁带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一、游戏体验。1、教师邀请学生在黑板上随便画各种形态的线条,启发学生:这是什么?这像什么?不同的线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感受

11、线条的魅力吧!板书课题。二、欣赏感受。1、作欣赏: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大师们的不同风格,以及线条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这些线条为主的画带来的不同感受。2、交流感受。通过作品欣赏,大家感受到了线条丰富的变化,能把你们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吗?线条的粗细,可以产生凹凸的变化。线条的长短,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线条的深浅和疏密可以产生空间的感觉。3、大胆尝试。艺术作品中的线条的长短、粗细、深浅、刚柔等变化,产生了无限的魅力。4、自主表现。试用富有变化的线描绘一个形象,充分体验线条表现力。四、评价展示。1、互评。2、展评。3、作品起名。五、教学总结。课 题3、线条的魅力课时总课时日期教学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

12、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教学难点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录音磁带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一、游戏体验。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来感受线条的魅力吧!板书课题线条的魅力。二讲授新课1、欣赏作。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大师们的不同风格,以及线条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这些以线条为主的画带来的不同的感觉。A、木炭画:用线松软,层次丰富,富有虚实的感觉。B、毛笔画:用线

13、柔软,变化丰富,可画出轻重、浓谈、枯润、虚实不同的线。 C、铅笔画:层次清楚,刻画细腻,质感逼真。D、钢笔画:刚劲有力,少了一点深浅和粗细的变化。E、速写画:流畅生动,运动感强,有时看似缭乱的线条,却能画出酣畅的情绪。F、线条的不同排列可以创造出有趣的视觉图像。G、线条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体现各人的爱好和性格。可以表现质感,不同的对象。三布置作业:利用丰富变化的线条绘制一幅画。四巡回指导:巡视作业,指导作业中出现的个别情况。五讲评小结。教后反思课 题4、理想的居住环境课时总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室外或室环境)思考与分析环境污染的因素以及整治措施。2、操作目标

14、: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3、情感目标: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的理想环境的身往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教学难点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预习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联系上节课世界地球日出示优美的人居环境图(室外或室效果图)。二、发展阶段。带领学生欣赏讨论作品,提出问题:1、你喜欢这样的居住环境吗?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现的?3、你的家居环境美吗?为什么?如何改善它?三、深入阶段。欣赏课画,引领学生讨论交流:1、这些作品中的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的,也有手工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或哪几幅?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四、作业阶段。1、布置阶梯式的作业:有条件的可以用电脑软件制作成效果图。2、用图片或照片拼贴组合画面。3、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工具描绘。五、评赏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数码相机把作品拍成的数码照片,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展示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等。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