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11225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试行) 二OO七年一月主管部门:广州市教育局主编单位: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前 言校园公共广播是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的和必要的设备设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公共广播的模式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服务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为加强我市校园公共广播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规范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公共广播建设,使其符合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的原则,充分发挥校园公共广播系统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效益,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结合我市目前校园公共广播建设的实际情况,邀请了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的有关专家,协作编写了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

2、指导意见(试行),请各单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试行)要求,配备相应的校园公共广播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草拟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州市各区(县级市)装备部门、学校和市属学校的支持和配合,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装备中心经再次、多方征询意见后,形成了现稿广州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建设规范指导意见(试行)。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委员钟恭良教授、副主任委员王恒高级工程师的协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规范由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 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 二七年

3、一月八日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校园公共广播系统的作用、功能、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本规范适用于中小学校园内的公共广播系统的工程设计、检测与调试、招 / 投标设定及验收。本规范各条款未述及的共性事项,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执行。本规范适用于广州市属所有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技术学校。二、引用标准和参考规范GB4959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SJ2467 通信设备汉语清晰度测试方法GB/T 14476-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DSPPA/ST 002 公共广播系统技术规范三、校园公共广播的主要作用1、发布作息钟声2、提供背景音乐(升旗、早操、眼操课、运动会等)

4、3、集会扩声4、转播新闻5、共青团、少先队自办广播节目6、发布通知、寻呼以及其他语音信息7、必要时播送通用的教学语音文件和语音听力考试文件8、必要时发布警笛及灾害性事故紧急广播四、校园公共广播的功能规范(一) 一般系统的基本要求1. 应能发布实时的语音广播、录音广播以及转播国家和地方电台新闻。2. 应覆盖教学区内的各个课室、实验室、功能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礼堂、操场和宿舍,以及食堂和公共通道等地方。3. 广播覆盖区域应能分区控制,可视需要手动选通或关闭任何广播分区。4. 应具有强插功能。即能对任何选定的广播分区(包括已经关闭了的分区)强行插入寻呼广播或其他紧急广播。在发生突发性紧急事件时,

5、应能强行发布警笛。5. 应能实现自动定时管理。包括定时接通/关闭广播系统的电源,定时播放已编排好的钟声/音乐铃声或其他节目。 (二) 高级系统的基本要求高级系统除应符合一般系统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有下列功能:1、 矩阵分区即可同时在不同的广播分区播送不同的节目。2、 可进行录音和简单的节目剪辑。3、 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与直接供电系统配合使用。断电时能支持系统工作时间不少于15分钟。4、 配置可以自动切换的备用功放。5、 可向绿化带或休闲区发布背景音乐。(三) 可视条件追加的功能1. 与消防(事故处理)中心联动。当消防(事故处理)中心发出警报时,公共广播系统能自动发出相应的分区强插警报。

6、2. 具有与市内电话连接的接口,可通过电话向校园发布广播。3. 支持中央集控(即可由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远程监控广播系统的运行)。 五、校园公共广播工程的一般规范5.1 在常规情况下,校园公共广播信号通过布设在广播服务区内的有线广播线路或固态介质网络传输。5.2 校园公共广播信号也可用无线传输,但须接受有关无线电广播(或无线电通信)法规的管制。5.3 校园公共广播原则上是单声道广播,但不排除根据实际需要在有条件的局部区域内营造立体声效果。5.4 校园公共广播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必须通过3C认证。5.5 如果不考虑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则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不小于广播扬声器总功率的1.3倍。5.6

7、室内广播功率传输线路应使用阻燃护套线,传输线截面宜保证衰减不大于3dB,且干线截面不小于1平方毫米;室外广播功率传输干线截面不宜小于1.5平方毫米。使用数字信号传输的广播系统,传输延时不大于100ms。5.7 线路应穿管或用线槽敷设(室内线管或线槽必须是阻然材料),不得与电力线路、电话线路、校园网络线共管或共槽。5.8 课室音箱功率不少于5瓦。露天设置的音箱必须用全天候防水音箱(6级以上防水认证)。5.9 由广播前置放大器到功放输出,信噪比不劣于75dB(线路输入)或60 dB(话筒输入);频响不劣于60 Hz15 kHz。功放的输出额定功率应与标称值相符,应有输出短路保护。扬声器系统的频响不

8、劣于150 Hz12 kHz,灵敏度不劣于88 dB。5.10 具有室外金属布线的广播系统必须有避雷设施。六、有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要求的校园公共广播系统,除须符合第五款规定外,还必须:6.1 系统应在主电源或备用电源接通10秒内可以进行广播。6.2 应急备用电源切换时间不大于1s.;应急备用电源至少能支持15分钟的紧急广播。如果电池被当作备用电源使用,它们应配有自动充电装置。6.3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用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不小于其所驱动的所有扬声器功率总和的1.5倍。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用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总容量,必须满足所有广播分区同时发布紧急广播的要求,而不是只满足若干个相邻分区的要求。

9、6.4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应具有最高级的优先权。系统应能在操作者将系统置于紧急状态下或接到来自火警和其他警报系统信号的10秒内向警报区播放警示信号或警报语音文件,而不论相关警报区当前处于何种状态(包括关闭和休眠)。6.5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的音量,应能自动调节至系统允许的最大音量。6.6 当所有广播服务区需要同时手动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时,应能一键到位(只须操作一个键/按钮/开关,就能进入紧急广播状态)。6.7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用的单个扬声器(或音柱)的额定功率不小于3W。6.8 走道、大厅、食堂餐厅等公众场所,扬声器的配置,应能保证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2

10、5m。在走道交叉处、拐弯处均应设扬声器。走道末端最后一个扬声器距墙不大于12.5m。6.9 单台功放失效不应导致整个广播系统颠覆。否则应配置主/备功放和相应的自动切换设备。6.10 单个扬声器失效不应导致整个广播分区失效,否则应能及时发现。6.11 紧急广播设备应处于热备用状态(即经常处于运行可以是低姿态运行状态),或系统具有循环自检和故障自动告警功能。七、校园公共广播系统的声学特性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在各服务区内的最大声压级、语言清晰度、传输频率特性等指标应满足表1要求。表1 校园公共广播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等级据数项目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室内)漏出声压级*语言清晰度* 系统信噪比传输频率特

11、性 (室内)一级83dB8 dB70dB90%(主观评价)0.7(RASTI法)75 dB在250 Hz4.0kHz频带内,以最大分量为0dB,允许变化不大于-10dB;在250Hz100Hz和4.0kHz8.0kHz范围内衰减不大于9dB/oct。二级80dB10 dB70dB80%(主观评价)0.5(RASTI法)70 dB在250 Hz4.0kHz频带内,以最大分量为0dB,允许变化不大于-12dB;在250Hz100Hz和4.0kHz8.0kHz范围内衰减不大于12dB/oct。* 如果要求具有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功能,则应85dB。* 指漏出到服务区边界50m及以外的声压级* 前提条

12、件是环境的混响时间不大于3.0s(500Hz)。八、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声学特性的测量方法8.1 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按GB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有关条款执行。8.2 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测量,原则上在满足下列条件下进行:n 空场;n 把被测系统置于日常运行增益,播放背景音乐节目或/和语音节目(系统要求有的节目),主观听音清楚。8.3 测量信号为宽带粉红噪声(语言清晰度测量除外)。8.4 最大声压级的测量 测量点的选择LL/3L/3图 一图 二.1 当公共广播服务区是厅堂(包括课堂)时,如果面积不大于80 m2 , 按图一选取测量点。如果面积大于80 m2

13、 , 按图二追加测量点,各测量点的距离为815 m,尽可能均布。 当广播服务区结构为轴对称时,允许只选中轴线及一侧的测量点。 测量点的选取也可按GB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有关条款执行。.2公共广播服务区是走廊、通道时,在其轴线上选择测量点。首先在走廊、通道轴线的中点附近(避免正对广播扬声器)选一个测量点;当走廊、通道超过30 m时,离走廊、通道的所有端点5m附近各选一个测量点;当走廊、通道足够长时,应每隔3050 m并在相邻的两个广播扬声器的中间追加一个测量点。当广播区内扬声器的规格和布局相同,而追加测量点超过5个时,允许不再追加测量点。.3当公共广播服务区是广场时,首先在广场中央选一

14、个测量点;当广场面积超过1000 m2时,在场内追加46个测量点。所有测量点均应避免正对广播扬声器,并应尽量均布。 测量方法在被测公共广播系统中播放粉红噪声,把系统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调节到额定输出。例如,当用100V输出端子时,将输出电压调为100V(有效值)或40 dBV,然后降低系统增益,使系统输出下降6dB, 在选定的测量点上测出C计权声压级。各测量点中的最小值即为该系统的最大声压级。8.5 传输频率特性的测量 按8.4.2条款所规定的方法用频谱分析仪测得各测量点的数据,对照表1有关项,逐个测量点进行评定;每一个广播分区内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测量点及格即评为及格。当广播服务区的环境噪声大于70dB或混响时间大于3.0s 时,现场测量结果的意义会不大,这时应对广播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进行现场抽样测试或抽样送检,根据结果对照表1有关项进行评价。现场抽样测试方法如下:l 每一种广播扬声器随机抽取13只,在系统现场进行测试;l 按8.4.2条款所规定的方法播放宽带粉红噪声,在扬声器轴线上离扬声器1m处用频谱分析仪测取数据。.2 抽样送检方法如下:每一种广播扬声器随机抽取13只,拆卸下来,送市属有关产品检验机构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