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考场整理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111064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考场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考场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考场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考场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考场整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考场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复习资料考场整理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必然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在西方,教育理论主要包含在哲学家的哲学著作中。最早的教育学讲授: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哲学与教育”。教育学与社会学:人类的教育活动,说到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教育学与经济学:现代教育学在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的发展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萌芽时期的教育学也就是奴隶社会和

2、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孔子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论语里。主张: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最早提出教育平等和教育民主)。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最早提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墨家: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

3、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学记:在战国末期,由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的学记问世了。意义: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教育专著,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住处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还指出“不陵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柏拉图:教育思想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

4、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的反映。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人们公认的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卢梭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洛克 “白板说”赫尔巴特 在1806年首次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自此以后,教育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以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为宗旨的学科地位被确立了。主张:提出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论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对教育的研究要达到科学的水平,必须

5、有自己的独立研究领域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他首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发展多样化阶段杜威 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由杜威所创立,其代表作为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的。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儿童中心论者)凯洛夫主编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

6、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美国)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概述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保证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教育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专指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

7、,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教育措施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宗教界持这种观点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动物界。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诺尔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

8、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和生物起源论犯了同样的错误,即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劳动起源论也叫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和人类同时出现的。只有人才能经营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观点:教育最根本的源泉首先是劳动。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发展(简答)(一)原始社会教育:年长的有经验的老人是当然的教育者,年幼的儿童则是教育的对象,教学的内容都是生产和生活中必需的知识。?原始社会教育特点:1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统一的、共同的、平等的。2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分化出

9、来。3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4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与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直接相关的知识。5教育没有阶级性。年轻一代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二)奴隶社会教育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在中国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夏朝已有名曰“庠”和“序”的学校。简答: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巫”、“吏”、“卜”、“贞”等就是我国最早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 4国家机

10、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 1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2教育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脱节的。 3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明白道理、知识)。 4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5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封建社会教育特点:1教育是封建地主进行封建统治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剥削和统治农民的官吏。2教育具有森严的等级性,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家庭出身的品级都有严格规定。3在教育内容上“独尊儒术”,在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实行棍棒

11、纪律教育(封建社会教育的典型特点)。4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教育(四)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五)社会主义社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教育,是全民性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学制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1902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即“壬寅学制”。?学校的主要类

12、型(多选)幼儿教育其机构是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初等教育其机构是全日制小学。教育年限有五年制和六年制两种。中等教育其机构是全日制普通中学,分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共六年。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高等教育分专科学校、大学、研究生院。主要的学校系统有:普通教育的学校系统,学制主要有两种:“六三三制”和“五四二制”。专门教育的学校系统成人教育的学校系统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大题)1教育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3教育社会化,即教育对象的全面化。4社会教育化,不仅表现在正规学校向社会开放,更主要的是整个社会都将担负教育的职能。

13、5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6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7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8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9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了解: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而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但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义务教育的意义

14、(了解)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义务教育法施义务教育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07简答)1. 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 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 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4. 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08简、06填)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填空:教育对劳动力的再生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教育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化的劳动者;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