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塞的鼓点敲击学生的心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107068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安塞的鼓点敲击学生的心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安塞的鼓点敲击学生的心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安塞的鼓点敲击学生的心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安塞的鼓点敲击学生的心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安塞的鼓点敲击学生的心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安塞的鼓点敲击学生的心田安塞腰鼓课堂实录教材简析: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这篇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一、师生互相问好二、播放视频,师深情导入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画面,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

2、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三、整体感知,初步阅读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以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思考。学生1:老师,我找到两个“豪放的安塞腰鼓”、“壮阔的安塞腰鼓”。学生2:我也找到了“有力的安塞腰鼓”。学生3:“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教师趁机鼓励学生:我想同学们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词、句子来修饰、评价安塞腰鼓。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学生们表现得更为积极,纷纷动笔尝试着、思考着2分钟后,80%的学生脸上写着胜利者的得意与自信,而其他同学有的还在凝神思考,有的写了划,划了写,还有两名同学坐不住了,悄悄偷窥邻座的本子教师趁

3、机插话: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教室里顿时失去了已有的平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全体同学要求强烈,无奈,教师只好请先举手的两名同学上台。结果如下:“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 “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师:既然大家都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那么你觉得安塞腰鼓美吗?学生齐答:美。师:那好,咱们分组找一找,看它美在哪里?请各小组进行寻美点比赛,并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大部分同学受上一环节启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小组同学跃跃欲试“目无尊师”地争论起来。5分钟后,教师请各小组派代

4、表发言。各小组同学情绪高涨,争当小组发言代表。发言摘要如下:1、“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2、“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3、“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一番交流之后,我仍习惯地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有”,A同学站了出来,“老师,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师:是吗?快说出来给大家听听。A同学:我们能不能像前几天改写古诗那样,将这篇文章改为诗来读呢?

5、师:这个想法非常好,很有创意,你能具体说说吗?A受到鼓励后,非常自信的读起了他改写的诗。A:我改写的是第7段,请大家多多指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面对这一改法,个别同学似有所悟,多数同学则面带困惑。师面向全体同学:这样改好不好呢?大部分同学摇头表示不解,只有个别同学应和着。面对同学们的不解,A同学顾不上征求老师的许可就迫不及待地开讲了:将这段文字改为诗后,我们就可以从中去体会、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美、节奏美,这也是我们应寻找的美点之一。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学开始喊开了:原来这样啊,我们也能改,

6、保证比他改的好!教师此时顺水推舟:同学们按这种形式是否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诗句,找出更多的美点呢?面对新鲜的样式,同学们热情更加高涨。生1:我改912段生2:我改2527段生3:我改第23段有的同学边说边比划着此情此景,我已没有一点插话的空隙,我成了一名十足的看客。四、课后反思本案例选自我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整个过程自然、贴切。教师三言两语就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这不正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追求的吗?说老实话,上课之前,我既没有刻意去设计每个教学细节,也没有奢望能达到一种怎样的境界。因此,就这

7、堂课本身的设计来说,它绝非完美无缺。之所以把它记录下来,目的是想求得各位同仁的评判和指教,进而探讨出一种真实、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互动探究教学方法。对于A同学的改诗主张,用替换文学体裁的方法品读文章,我把它视为一种“独创”,这种“独创”及其同学们的发言,着实让我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同时也给了我三点启示:1、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出现新颖、独特的想法。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提前预见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意外,以做到适时引导,有效控制。2、学生的创造需要有教师的及时调控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为依托;需要有教师为其提供的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做后盾。只有具备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空气和土壤,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创造的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破土成长。3、教育就是一首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追求课堂上的“实、趣、活”,仅仅靠研究教材、选择教法、学法,甚至上几节研究课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善于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始终处于改革的前沿,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实践、提炼、完善和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