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09842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都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思考摘要:都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标志。但在都市化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都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生态环保对策,以期起到借鉴作用。核心词:都市化过程 景观生态 环境效应 可持续发展 生态都市Abstrac: Ubanztion is a importantign ohuman civiation poges.The poressofurbanion ille vey s about 300 40 millio poplwillmove from rural aret urban ra in h net 0yea

2、rs our cutr. At the sae tme, tr ar seeral cloical proble duingtheproes of ubaniztion Th paper put esis on te lad-cpe ecological envronen,an bring orth soeountrmasur expected tobe sed fo eerence wods: rbanizati cess; cape eclogy;evromental effc;sustainaledeveopen;eologica ity1都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景观生态工业革命后,人类在运用

3、和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得了骄人的成就,同步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事实上,人类正走在与自然相抵触的道路上,都市化带来了诸多难题和困扰。面对种种问题 ,人们逐渐结识到 “只有一种地球”,2世纪 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都市作为一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人类集中、高效率运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空间资源与智力资源,发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都市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以保护和合理运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基本,实现都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蒂还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如何给自己定位的问题,如

4、何结识自然生态的价值的问题。具体到人类的建设行为,即是景观生态问题。2都市化过程对景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2 1景观单元的大量流失与区际失调都市是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其所在环境已经受重大变化,原有生态系统基本不复存在。在植物方面,都市城区野生植物草本种类多于木本种类,并且都市野生植物中杂草和伴人植物占较大比重。野生植物的种类丰富度从城区中心地带向城郊逐渐增多;动物方面,在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都市中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集聚恶化,可以生存下来的只是某些伴人种和居民区的栖居者以及某些城郊荒地种类。都市动物的种类较少,物种丰富度也从市区向郊区增多。景观中的重要生态景观单元,如林地、草地、水体、农

5、田等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相应人类生活、生产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大而迅速减少。这样会导致整个区域的生境类型趋于简朴化,使景观生态的稳定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2. 2景观构造的单一化景观的变异性干扰来自两种力量:自然灾害的干扰;人类活动。都市化过程中每个都市对大的区域空间产生大尺度的生态变化,城郊农田、菜地大半被侵占,导致景观构造的转变。人类聚居地是地球上最明显而又普遍存在的景观成分之一,涉及房屋、庭院等。由于聚居地是高度人为化的,其成功与否部分取决于人类管理的限度和恒定性。它打破了景观本来的格局,使景观变得更加破碎,并导致其生态功能的变化。而人类对环境基质的长期干扰会长时间的留下一片孤立的残存嵌块体。

6、在一定期期下,建筑用地还会扩张,残存嵌块体就会最后消失。这正是都市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随着都市的发展,农业用地逐渐被都市用地所侵吞,导致农业用地的急剧减少及其生态功能的削弱,最后影响都市环境。都市景观自然组分的大大减少,自然景观单元重要以都市绿地的形式存在,绿地也往往构成类型单一覆盖稀疏,又缺少空间上的层次性,使得景观构造单一化,难以完毕应有的生态功能。2. 3都市地区景观破碎度增长在都市化区域中,自然组分极度萎缩,仅存的自然、半自然景观强烈分割。导致景观构造和功能极度脆弱。人类活动对自然、半自然景观的干扰和破坏重要表目前人工景观或建筑体嵌块体的侵入、穿越、分割破碎以至消灭作用等,也

7、涉及导致的质量退化。自然、半自然嵌块体的面积过小、过于破碎,植被的生产力及生物多样性低,改善气候及净化环境的能力下降。此外,小面积的自然、半自然嵌块体如林地、农田,因物种单一、食物链简朴,缺少一定数量的顶部动物控制害虫的爆发性增长,也许导致严重的灾害性损失,使这些在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或人工景观包围下的嵌块体的构造和功能更加脆弱。2. 4景观持续性较差,通达性较低都市化过程中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景观生态问题是,同类景观特别是自然、半自然景观间的连接较差,景观布局缺少良好的持续性及过渡,城区与外围区域景观尚未成为有机整体,自然景观生态过程没有得到较好的尊重。这不仅影响都市生态网架的形成及整体生态效益的发

8、挥,也影响了主城-城郊间、城郊-城郊间景观的点-线面有机结合和持续过渡。自然、半自然景观间的连接因人工景观的扩张、压迫或残存连接体保护不力而受到削弱甚至阻断,而某些重要的景观生态联系通道,涉及水系和道路廊道,没有较好地维护和运用,生态化的人工连接通道或过渡带建设尚未故意识地进行。诸多地段的河流两侧被建筑物所包围,没有留下足够的横向绿化延伸空间,且多采用了混凝土、石块护堤、护坡,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河岸的截滤和河道自身的自净作用。此外,由于人类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超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河流水质的恶化和河流内生物的减少或灭绝。道路和道路网作为一种人工干扰廊道,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四通八达

9、的道路将均质的景观单元分割为众多的岛状斑块,在一定限度上影响景观的连通性,阻碍生态系统间物质和能量的互换,不利于相邻景观单元物种的穿越,起着一种屏障的作用,并影响小气候。此外,某些道路两侧尽管绿化空间较大,但层次构造过于简朴,过于强调种草、种花美化,忽视了与乔、灌结合的立体、大容量绿化,也变相扩大了道路的屏障作用,道路两侧生物和能量的交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区域的生态环境。都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环保及修复都市化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限度的标志,都市化让人类享有物质文明的同步,也给生态环境导致很大的压力。追求适合人类居住与工作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在都市化过程中逐渐缩小都市化对环境的危害限度,这

10、是一对又有矛盾又有互相合适性的艰巨工作,因此在都市化过程中应注意都市景观生态的保护,改善与建造一种人类合适性的都市环境。3. 1都市化过程中需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都市的自然环境同步又是产生都市空间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都市与河流、湖泊、海岸、港湾、山脉、高地、森林、植被等特殊地形、地貌结合形成独特的都市景观。此外都市的绿地、水面、阳光、空气等自然环境质量又是都市空间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获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些成绩掩盖了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产生的问题。在许多都市发展过程中,河流、湖泊被填没,树木被砍伐,山林被开发,坡地被推平,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都市发展用地,但是随之而来的

11、是植被遭破坏,空气、水体污染,地下水过度开发,都市热岛现象严重,这些都是都市空间的自然环境构造遭到破坏的成果。因此,在都市发展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特别注意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灾害,不要盲目地在这些地区建设重大项目或大型居住区,以免发生严重的劫难性事故。3.2景观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在自然界中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修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得人类有也许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运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保障。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线危机。保护景观多样性及异质性是实现区域景观整体功能的规定,应注意水体、

12、湿地、农田等景观类型多样性及其功能的保护和运用,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此外,在维持景观多样性时应着重保护景观中的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区涉及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敏感区以及天然灾害敏感区。3 3都市景观均衡布局景观均衡布局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都市化进程,都市不同区位景观的类型及其分布不可避免地发生分异,呈现非均一化倾向。但是,景观布局,特别是自然景观布局的过度非均一化将影响这些景观在区域上的整体功能。此外,景观异质性除了受景观种类影响外还与景观嵌块体分布的均匀度有关,在其他条件相似时嵌块体分布得越均匀,景观异质性就越高,而景观异质性同样也是决定景观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保持和增

13、长自然嵌块体数目的基本上,应注意其在空间上的均衡布局。3.4区域景观廊道系统建设区域景观廊道系统是连接城乡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通道,在不同的生境之间建立合理的廊道,是维持城乡生态平衡、景观稳定的有力措施,也是构筑都市与乡村互相包容、互相渗入的城乡一体化景观格局的必要条件。廊道系统建设涉及水系、道路交通、绿带等。在水系两岸建设景观防护林显然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对保持水土、防洪减灾作用巨大,还对景观生态的持续性、为动物提供迁徙廊道、绿化美化环境起到核心作用。在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生态学原理,建设“生态化道路”。对道路的宽度、曲度、密度及空间构造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不应导致大的

14、生态破坏。注意道路与周边环境相和谐,加强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防护林等绿地建设,使道路成为“绿色走廊”。还可合适配备某些敏感批示植物,为环境监测服务。对于已成为残存嵌块体的许多山丘和水体,它们之间缺少联系,与公园绿地也缺少构造和功能上的联系,可以通过建设绿带建立这些联系也许是都市景观生态优化的突破点。将嵌块体连为一体,形成一种绿色廊道串联起来的绿岛组合,并保持山体水系之间的空间联系。这种空间联系是山、水景观元素之间自然过程的必然,也为生物提供了一种持续的生态空间。同步也应与城区的绿化相结合,使城郊生态过程与其相连。这样就可以基本上构成都市山水林相连的整体景观。或以道路绿化带廊道连接。将道路两侧合适

15、宽度的绿化带作为联系廊道,把嵌块体孤岛相连,使这些嵌块体的自然生态过程不因建筑物的阻隔而完全中断。或者以农田特别是农田林网连接,发挥其对农田小气候的改善和农村景观的美化作用。4生态都市是现代都市发展的高档形式老式的都市规划重要针对都市系统的规划,以土地、人口、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元素为重要构成,单一注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事实上成了重要的 ,甚至是唯一的价值杠杆和文明发展的最高目的,其她目的都沦为附属的,可有可无的东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许多都市决策者、规划者开始意识到都市的发展必须回归到其特定的环境生态体系中,进而与自然生态结合,即所谓生态都市或绿色建筑。景观工作者也是都市建设的参与者,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意识到:景观不应只具有美学价值或技术价值 ,它应是对我们时代而言可取的生活方式的诠释 ,应协助体现出某种共同的精神风貌,改善我们的生活,这才是景观学的本质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