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DOC 6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109806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DOC 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DOC 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DOC 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DOC 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DOC 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DOC 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DOC 6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编印:杨阳 2013/9/16【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 、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

2、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1(2013年天津卷)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解读】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辛弃疾对学生范廓之的良好祝愿,预祝他考试成功。我们从诗歌题目“送廓之秋试”可以先大体上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送别诗常抒发的感情如下: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情深意长的勉励、赞颂、祝愿之情坦陈心

3、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例2(2013年安徽卷)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解读】这首诗歌题目中有两个字“秋”、“独”,抓住这两个字,可以先推测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题目的作用如下:题目揭示内容题目表露心情题目展示思路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

4、,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例3(2013年新课标I)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解读】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

5、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临终时,还写下来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表露出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一片丹心。而这首词的作者正是陆游,所以我们可以先大体推测词中的感情,陆游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3、读注释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

6、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诗词后的小注一定不能忽略。例4(2013年江苏卷) 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感情?【解读】注释中交代了此诗为作者谪居惠州时所作,而大凡诗人词人被贬谪,多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表达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例5(2013年湖北卷)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

7、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什么的感情?【解读通过对注释的解读,我们大体可推测,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4、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例6(2013年江西卷

8、)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什么的感情?【解读】这首词中有“兰”“蕙”“菊”三种意象,而抓住这些意象,有利于我们把握词人的感情。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

9、格和节操。例7(2013年山东卷)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思考: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感情? 【解读】这首诗中有“月”、“烟”、“云”、“霜”等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显得凄清,我们可借此推测诗歌的感情。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5、明典故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例8(2013年江西卷)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

10、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什么的感情?【解读】注释中交代了一些典故,而对典故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感情的把握。“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兰”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餐英”句则从原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兰、蕙都是香草,

11、“滋兰”、“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饮露”、“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滋兰”、“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内美”和“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6、抓关键句(尤其是尾句)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关键句尤其是尾句,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例9(2013年湖北卷)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

12、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什么的感情?【解读】这首词中的关键词句有“记得”、“如今薄宦老天涯”、“孤城”、“离愁难尽”等,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我们就可以明白词中饱含了作者离别在即的愁绪和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例10(2013年新课标I)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13、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什么的感情?【解读】词的最后两句“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

14、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特别提醒】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2、读懂诗歌,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1、看题目和作者;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5、看注释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6、仔细审读题干;7、规范答题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