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087576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钟表的认识教学案例 新余市渝水六小 彭梅珍一、背景我们一年级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以及平时的教研交流时,我身边的老师们经常反映低年级教学内容简单,由于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知识就不是很认真听课了,不容易跟着老师进行系统学习,以致一知半解,我也多次亲眼见到及体验过课堂上学生理直气壮而又轻蔑地呼吁:“老师,你教的我早都会了”、“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不想学,没意思”、“老师你给我们来几个难一点的问题吧!”、“老师,这个问题太低级了,没劲!”确实多方面的因素使得现在一些学生的认识超前,或者同一个班级学生知晓的东西和个人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面对这样的境况,作为一个老师,我除了抱怨,就只能束手无策吗?我还能做些什么

2、?经过长时期的思考与探索,我的最终回答:当然不是。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有的课是索然无味,而有的课却能让学生全情投入、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交峰,把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我想,积极应对这类现象的措施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此为据,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就能调动每位学生热情参与。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单元第91-92页的内容,我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到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教育学生要珍

3、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起点都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认识钟表的组成,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读写整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运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3.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充分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引导学生学会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我还做了如下的教学准备:课件一套,大钟面、小钟面(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面),实物(钟)。二、案例描述及分析1.教学片断一:情境导入部分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多媒体课件:大公鸡大摇大摆、高兴走出来的场面,并同时配音我是一只大公鸡,太阳起床我也起,我来到一座大山里,哇多美丽的早晨呀!那我就来唱支歌吧公鸡连叫三遍)师:大公鸡唱歌是告诉你该干什么了?生:该起床了。师:平时谁告诉你该起床?生:爸爸妈妈叫我起床。师:爸爸妈妈怎么知道起床?生:爸爸妈妈有手机、闹钟、手表师:钟表的作用大不大呀?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多呢!(课件演示各种各样形状的

5、钟表)师: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作用相不相同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钟表的认识(教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我的分析与思考:尊重起点,让学生轻松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课堂上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几乎都见过时钟,对钟面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印象中的钟面,从而为学生建立了正确的钟面表象,为接下来准确认读时刻打好基础.整堂课以学生的讨论,操作,总结,汇报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说.这个教学片断是整节课的开始,前后时间总共不到两分钟,但我力求用动画新颖

6、地呈现各式钟表,创设熟悉的学习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2.教学片断二:重点知识讲解部分(重点突出部分):师:(课件显示语文书上小猴的3幅图片,上面附有钟面)这只小猴什么时刻在做什么事情?生:小猴4时采桃子,5时摘西瓜,6时抓兔子。师:你说得真好!你怎么学会认识上面的时间呢?生:幼儿园老师教过、爸妈教过、我自己知道师:像4时、5时、6时这样的时间叫整时(师在黑板上板书)。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三个整时的钟面,看看它们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生:这三个钟面上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的数不同。师:分针指向12,这说明了什么?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几,就是几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生说的话)。(师生一起综述

7、上面的话,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发现什么?(课件显示12时钟的画面,时针和分针重叠了)生: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课件上的钟面继续显示时针、分针走的过程并分别停在2时、4时、6时、7时、9时、12时,叫生判断,说出这些时间)师:现在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请你们自己拨出1个时间,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干什么?生:边拨钟面边抢着回答此时自己在做什么事情。我的分析及思考:这一片断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8、、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3.教学片断三: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综合应用部分) 师:我们不仅要认识时间,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假如明天是周末,你会怎么安排呢?大家现在开始想,想好了可以告

9、诉大家?还可以小组讨论?生1:7时起床,8时吃饭,9时做作业,11时吃饭,12时睡觉(师提醒是否太早)生2:5时起床,5时半刷牙,晚上8时睡觉(其他生笑太早,师手扶生肩,摸生脑袋,让他安心说)。生3:6时起床,7时吃早饭,8时看书,9时休息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不一一听你们说了,我准备发给你们一张作业纸,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星期天”吗?生:能!师: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让我们都来做时间的小主人!我的分析及思考:新课程指出要教师要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素材。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实践,去应用,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尽魅力,体验学习即生

10、活;另一方面,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很好地突出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还自然地融习惯的养成教育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三、总评这节课的教学是我力图创设出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1.学生在完整的故事情境中学习。“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抓住他们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设计教学的前提。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统一的一个动画形象和一个完整的故事将教学的几个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

11、在课件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习。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设计时,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件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早晨起床、中午吃饭、晚上睡觉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课件中所出现上午一些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经验的。这对他们了解时间观念、更好的认识整时有很大帮助。教师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3.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促进主体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在教学中的说钟面、说整时、课后的游戏练习都是有意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环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