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085186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的影响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3古希腊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4罗马法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5罗马法的影响6罗马法体现的自然法精神7罗马法的本质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9古代中外思想家主张的对比10苏格拉底美德的内涵1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则有它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A.独立自主的城邦

2、特征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解析:A材料“却从没有它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A项正确。B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C、D两项属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2.(2018安徽合肥期中)在这个国家里,许多对立的党派如同形形色色的地貌:山地的居民倾心于民主政体,平原的居民偏向寡头统治,生活在海滨的人民向往一种混合的政体。但从总体上看他们都在防止另外的党派占优势以下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中派别林立B.雅典内部争斗导致国家衰落C.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巨大D.雅典民主政治面临威胁较多解析

3、:C由材料可以看出雅典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政治诉求,这反映出雅典的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有重要的影响,C项正确。A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3.“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A.轮番而治B.主权在民C.权力制约D.法律至上解析:A“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体现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基本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权力来自人民的主权在民思想,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权力部门的相互制约,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法律的地位,D项错误。4.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

4、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解析:A公共空间发达和私人空间备受限制都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A项正确;希腊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政权,B项错误;“但私人空间备受限制”说明公民仍存在私人空间,并不是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问题,D项错误。5.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

5、来的陪审制()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解析:D罗马人建立的陪审制是西方近代陪审制的最初萌芽,它与古代希腊的陪审法庭在司法模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不是雅典司法制度的照搬,故A项错误。审判方法的改进没有影响罗马的实体法变化,谈不上罗马法因此而趋于完备,罗马法的完备化是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制定以后的事,故B项错误。公元前123年正是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此时国家政体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陪审员的参与克服了法官一人独断讼案的弊端,有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是司法文明的一大进步,故D项正确。【新知生成】 古代罗马较早设立了

6、专管司法的裁判官,走出了公民普遍参与下的大众司法阶段,出现了职业法官,并注重程序规范,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的实施以及由此产生的陪审制,改变了法官独自行使司法权的传统,吸收部分公民以陪审员的资格参与司法过程,主要负责诉讼事实部分的审理,法律审理仍由法官负责,这是西方近代陪审制的最初萌芽。6.“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材料表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C.保障罗马人的私

7、有财产D.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完备解析:B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不能实现人人平等,A项错误;由“它所提出的都是适合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以看出罗马法的一些内容适用于资产阶级,表明罗马法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罗马法对罗马的影响,材料更主要是强调罗马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C、D两项错误。7.(2017河南洛阳模拟)罗马某项法律规定:“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A.是罗马公民同贵族

8、斗争的成果B.非罗马人也得到罗马法的保护C.彰显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D.对罗马公民具有强制的规范性解析:C材料中法律规定体现了人的“自然能力”和财产私有等信息,不体现公民与贵族的斗争,A项错误;材料无法辨识该法属于公民法还是万民法,B项错误;材料中“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然能力”“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强调了人的自然权利,具有浓郁的自然法精神,C项正确;材料中法律规定,意在强调公民的权利,非强制规范,D项错误。【新知生成】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他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

9、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8.(2017山西大同联考)公元3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居民逐渐分裂为三个由极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A.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B.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C.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D.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解析:B罗马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10、A项错误;据材料“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可知罗马法维护皇权专制,是专制统治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C项错误;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9.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B.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解析:CA、B两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安提丰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

11、希腊学者,与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处于同时代,“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讲究人的感觉,强调了人的主观随意性,由此可判断这种主张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似,C项正确;“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并非以人为本,D项错误。10.(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A.孔子 苏格拉底B.老子 普罗泰格拉C.孟子 柏拉图D.庄子 亚里士多德解析:A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

12、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没有强调道德律己,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但没有提及人应以道德律己,柏拉图主张按品德进行社会分工,不是用道德律己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律己,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强调以道德律己来维护社会秩序,故D项错误。11.(2017贵州遵义摸底)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学生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

13、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理念是万物本原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用一个蜡做的假苹果考验学生,受苏格拉底所说的“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影响,除柏拉图以外的学生都认为是真苹果,只有柏拉图坚持独立思考,没有受苏格拉底的“误导”,拥有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美德,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12.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论点论据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乙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14、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C.甲的论点错误D.乙的论点错误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倡导“美德即知识”,据此判断材料的描述,甲的论据和论点是正确的。而乙的论据中苏格拉底重视美德教育,而智者学派忽视道德,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故乙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综上分析,综观四个选项,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广东湛江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可称之

15、为“德性文化”,所以,中国的“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与臣、子、妇、弟等都有特定义务。这种双向配合,便构成充满人伦情感的秩序。大多数宗教都漠视世俗的人伦关系,中华文化不能容忍这一点。因之,中国宗教在关乎世俗人伦方面,不像西方、中东宗教那样绝对。佛教的中国化教派,正是由于在尽孝、尽忠这伦理的两大端上有所修正,方获得国人理解。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也只能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祀孔,此种折中方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二古希腊的智者中,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粒子,各有不同性质。他们多把宇宙看成静止不变的,努力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每一类给一个“共名”来描述其“共相”。他们觉得具体事物是生灭有常的,“共相”倒是永存的。具体事物都有缺憾,达不到这类事物应有的理想水平,“共相”反倒可以代表这类事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数”,就是宇宙的大奥秘。罗银胜新编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