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081374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历年真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济大学2004交通工程学试题一简答题(6x8分)1单向交通的设置条件?2交通工程1后的习题。3公共交通优先有什么措施?4出行分布的类型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5给你道路1和道路2的时变图,如何确定是主干道还是次干道,并说明理由。6给你一个出行路线图,让你说明那条是基于家的出行HM和那条是非基于家的出行NHM,计算出行产生次数和出行吸引次数。二计算题(18+8+8+18)1运用logit模型求两条道路所占的流量的比例。2计算高峰小时流量,PHF(15),给你日变系数,和月变系数让你求AADT。2005交通工程学试题1. 判断(10小题,每题3分)具体的回忆不起来了,都是些基本概念,大部分说的都很绝

2、对,所以大部分都是错误的2. 简答(6道? 8道?每题5分)这里面考察的都是比较理论的题目。有一题是考ITS,让你说下对ITS下面的几个子系统的 看法等等。有一题是问有关转移曲线的问题,基本概念。还有考察设计车速的概念,信号配 时方法等,具体的都记不清了,都是很基本的,不过有的题目出的有点偏,比如转移曲线的 那道。3. 论述和计算(8道好像,每道都有10分左右)里面考察了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的概念,及其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信号配时;排 队论(很简单的排队);福来特迭代(这个比较费时间,两次迭代)泊松分布;交通网布局 及其特点。(能想起来的就只有这些了)总的看来,05年的交通工程很偏重理论

3、的,05年也是交通工程第一次作为专业课放在初试 里考,第一次命题。计算题都比较简单,只是福来特迭代很麻烦,还要求迭代两次。同济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一、判断题1交通工程学式关于道路、铁路、机场。以及标志、标线与防护栏等工程。(X)2城市交通阻塞与其土地利用不当有关。(X)3道路上车流到达服从泊松分布。(X)4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畅通的。(X)5交通控制即是用信号机控制信号灯。6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畅通的。(X)7、 物流即是货物运输。(X)8、交通需求管理(TDM)是通过限制交通需求的措施来达到改善交通之目的。(X)9、影响城市交通的最

4、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地使用的情况。(小10、使道路的各种功能有效分离是解决交通阻塞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小二、问答题1、为什么要提倡公交优先?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中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也在迅速增 加,而相当大的比例是私人小汽车的增长。由于小汽车是一种占用道路资源大、能源消耗大, 污染高的交通出行工具,它的广泛使用,就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交通问题,尤其以交通拥挤 为甚。而公共交通在这几个方面相对小汽车有较大的优势,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 质量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倡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2、TSM与TDM的主要 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人们意识到有限

5、的资源:环境、土地资源、能源等,是永远不能满足日益增 长的交通需求的,扩建道路不是一个永恒的满足交通需求的方法,TSM和TDM是在这个背 景提出的交通管理方法,都属于“按供管需”的管理方法。所不同的是交通需求管理(TDM) 侧重对需求的控制和管理,其要点在于减少出行生成和改变出行时间与方式,以减少减少出 行过程中的时空消耗;重点在于对机动车拥有与使用的控制,压缩不合理出行。而交通系统 管理(TSM)重点在于充分利用已有的道路交通设施以满足交通需求,其内容包含了提高路 网容量的措施,包括技术管理、行政管理、法规管理、交通安全教育、交通控制等多种措施 的整合。3、交通分配预测一转移曲线。何为交通方

6、式划分的转移曲线?简要说明其用途。根据不同的出行方式的广义费用和服务水平,制定的分担比例曲线。可用于确定城市交通 中的出行比例。4、信号配时概念。交通控制信号配时应确定哪些基本参数?试说明这些参数的基本含义。(5%)周期、相位、绿信比。5、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可分为哪几个等级(不少于4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 么?它们应该的密度顺序如何?(5%)城市道路等级包括: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快速路承担长距离、快速行驶的车流,是连接城市各大区域之间的连接性道路; 主干道承担中长距离交通、连接相邻的大区域或承担大区域内的集中交通;对于中小城市, 通常没有快速路,则主干道定位为交通型干道,是城

7、市交通的主通路,用于传输大量、高速 的交通流,主干道沿线原则上不设置各类交通吸引点的出入口。次干道功能定位为连接型道路,用以汇集多条支路上的交通,并将其传送到交通主干道;是 将支路交通传运到主干动上的道路,同时用于分担主干道上短距离及慢速的交通流; 支路功能定位于生活型道路,用以链接日常活动与交通出行,主要承担工作、购物、休闲等 进出集散交通。其密度顺序的关系是:快速道 主干道 次干道支路三、计算题1交通流方程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关系为V=881.6K,如果保证车流处于畅通流状态(即KKm),且限 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试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10%)解;K = 0

8、 时有* Vf =88Wh; V = 0 时有:= veh/kwQtn=Vf K j/4=88 X 55/4= 12 lOveh/h ;0. SQmeSveh/hr求解彳J 出:K39. S veh/kin 或 KL5. 2 veh/kui相应的速度为;VW24.3 km/h 或VM微一 6 km/h考虑到车流密度最大密度Km, Wh速度最低值为63, 6 km/h相应最高密度为15, 2 veh/kai2、泊松分布在长为6公里的道路上随机分布着60辆汽车,未来确定车辆随机分布模型,进行了统计量 的调查分析,试说明在怎样的情况下车辆分布可认为是泊松分布?并按照泊松分布求任意1 公里路段上车辆数

9、超过4辆的概率。(10%)3. 车速统计在某道路断面做车速抽样观测,所得数据如下表,试求平均车速,并用插值法求第15%位车试述交通分配的Wardrop均衡原理,并给出其数学描述。(10%)参见2000年硕士入学考试:二一4) 1.用户最优原则每条道路上实际行驶时间均等:T1 = T2 = ,=Tn; 2.系统最优原则按照系统在总耗时最少的原则对交通量进行分配:四、世博交通的意见同济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一判断题1、 交通工程学式关于道路、铁路、机场。以及标志、标线与防护栏等工程。(X)2、 城市交通阻塞与其土地利用不当有关。(X)3、 道路上车流到达服从泊松分布。(X)4、 若道路某

10、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畅通的。(x)5、交通控制即是用信号机控制信号灯。6、 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畅通的。(x)7、 物流即是货物运输。(x)8、交通需求管理(TDM)是通过限制交通需求的措施来达到改善交通之目的。(x)9、影响城市交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地使用的情况。(小10、使道路的各种功能有效分离是解决交通阻塞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V)二问答题1、什么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就是以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效管理交通需求为 目的,根据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城 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

11、交通运行现状调查,应用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城市 交通管理的目标与策略,对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组织、城市交通管理设施、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应用与发展进行系统规划2、为什么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之所以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是基于如下背景的:全无控制交叉口的延误是较 小的,即使流量增加,延误增加也有限。但鉴于安全性考虑,使得全无控制交叉口在低流量 时就要求加以管制,有无控制立刻变成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延误将明显增加。较好的措施是 在这两种控制方式之间,考虑一种过渡形式的控制,若能采取某种交通标志的控制措施并有 效实施之,则既能解决安全

12、问题,又不会导致太多不必要延误的增加,将是比较理想的,交 叉口主路优先控制就能很好的满足这种要求。3、交通分配预测一转移曲线(何为交通方式划分的转移曲线?简要说明其用途。)根据不同的出行方式的广义费用和服务水平,制定的分担比例曲线。可用于确定城市交通 中的出行比例。4、为什么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 之所以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是基于如下背景的:全无控制交叉口的延误是较 小的,即使流量增加,延误增加也有限。但鉴于安全性考虑,使得全无控制交叉口在低流量 时就要求加以管制,有无控制立刻变成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延误将明显增加。较好的措施是 在这两种控制方式之间,考虑一种过渡形式的控制

13、,若能采取某种交通标志的控制措施并有 效实施之,则既能解决安全问题,又不会导致太多不必要延误的增加,将是比较理想的,交 叉口主路优先控制就能很好的满足这种要求。5、平面交叉口管理方式的选取与哪些因素有关?实施管制的方式取决于交叉口的几何特征和交通状况,目的是为了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 充分发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即在满足安全这一准则下,提高交叉口交通流运行效率。三、计算题1 .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综合考核某市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 95万,共有道路240公里,其中主干道90公里,次干道100 公里,支路50公里。试求该城市的道路网密度。由于50%的上班采用自行车方式,在主要 道路的交叉口交通非常拥

14、挤和混乱。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提示:分近期和远期的情况来讨论。(20%)该城市为中型城市。该市道路网密度:主干道:1.20km/km2,次干道:1.33 km/km2,支路:0.67km/km2。主次 干路密度均符合中型城市的路网密度要求,但是支路密度距规范规定的35km/km2还相 差较多。另外,该市道路级配为:主:次:支=1: 1.11: 0.42,显然支路的比例也明显偏低。 改善交叉口拥挤混乱的方法:近期:由于自行车步行比例过高,应该对自行车交通进行组织,选定自行车交通的主要通道,为自行车的路段通行创造好的行驶环境。在交叉口对自行车交通进行专门 的渠化设计和配时优化设计,提高自行车交通在交

15、叉口的秩序性和通行效率。远期:增加支路的建设,使之满足规范规定,并相应规划自行车交通出行通道和专用道街。 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吸引人们选择公共交通作为 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从而比较根本地改善过多的自行车交通所带来的拥挤和混乱。2. 车速统计在某道路断面做右速抽样规测,所得数据如表,试求平均车速,并用插值法求第15%位车速和第3巩位车速,并说明这两个车速特征值有竹用处? (20%)车速分组的下限、上限34567S9101112样本出现次数E368162712。14842参见98年硕士入学考试第2题3、交叉口延误分析在某一路段上车流以Qveh/h的驶入速率均匀地驶入红绿灯交叉口处的进口道,在不排队等 待的情况下,可用同样流率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而排过队的那部分车辆将以Sveh/h的驶出 率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设信号灯周期为c秒,其中红灯为r秒,绿灯(cr)秒。试求:绿灯结束时无车辆排队的条件。在此条件下求: 一个周期内的最大排队车辆数及其出现的时刻; 一个周期内保持S veh/h驶出率的时间; 每辆车的平均排队时间?解:如图:当满足排队消散时间tFc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