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073687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温州为例内容摘要: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中心。根据诺斯的观点,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根源。然而在大致相同的宏观环境下,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出现差异。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出现差异。本文以温州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实现温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温州的实际情况,研究温州政府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温州政府的金融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和和行政审批制度三个方面来研究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关键词:政府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温州模式Abstrac

2、t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the nations government all over world, so does it in our country. In Norths opinion, institution is the roo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a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same macro en

3、vironment. The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new differences in loc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 innovation.This paper bases on WenZhou model, and researchs the problems exist in government regulation, the reasons why these problems exist, and then make pertinent solutions, thus carry out sustainable develop

4、ment in Wenzhous economy.This paper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work of finance management institution,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institution in Wenzhou government.Keywords:Institution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Wenzhou Model引言当全国各地的市

5、场经济普遍繁荣的时候,当温州改革的先发优势逐步退却之后,当温州经济发展面临增长减速的时候,温州政府能否向过往那样适时地选择适宜的政府行为方式,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州模式产生至今经历了三十年的兴衰荣辱岁月,在这三十年中温州由家庭企业发展为企业集团化,从家庭作坊发展为专业市场,从伪劣商品到品牌温州。从这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我们要仔细思考是什么造成温州的先发优势,当先发优势退却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温州的经济发展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与挑战?1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回顾1.1 温州模式产生的背景1.1.1温州模式产生的历史文化环境 温州由于地理偏僻,较少受到封建皇权以及正统传统文化或者说主流传统意

6、识形态的影响,反而受“永嘉学派”的影响较多。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注重经世致用,提出“功利与仁义并存”,主张“通商惠工”。正是由于这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趋利性意识形态的存在,才使得他们走南闯北,勇于创新进取,但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1.1.2 温州模式产生的地理环境 温州市位于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但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闭塞和国家投入不足,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属浙江省落后地区。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地区除海路外,基本与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渠道,铁路、公路等基本设施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大规模兴建,因此,长期以来温

7、州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存在着较大的自然条件和交通障碍。1.1.3 温州模式产生的社会环境温州地少人多,农村存在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在农村,人均只有4分耕地,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5倍,有120万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建国以来国家在温州投资很少,国有工业产值比重低,城市工业基础差。从1949年到1978年期间,国家在温州的基本建设投资只有5.59亿元,1978年温州的国有企业就只占全市工业中产值的35.7%。1.2 温州模式的内涵所谓模式,按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新望认为,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

8、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桑晋泉撰写的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长篇报道,首次公开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从此有许多学者对温州模式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关于温州模式内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认为温州模式即“家庭工业加专业市场”。他指出:温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商带工的“小商品,大市场”。(2) 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认为,温州模式是一种内生性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温州人在温州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条件下,从本地实际出发的一种创造。它的形成基本上是一个群众自发地发动、组织和实施的所谓“

9、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3)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祥荣认为温州模式是一个制度创新的空间极点。温州模式是在全国性渐进式改革中,率先通过需求诱致的局部制度变革所形成的浙江省以至全国“制度创新”的一个“空间极点”,或者说类似于发展极意义上的“改革极”。(4) 著名经济学专家杜润生则认为温州模式是一种自发的秩序。温州经济,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它是自发的,又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历史表明:在自发秩序下,出现现行者的实践样板,产生诱导作用,通过相互博弈,不断扩张完善,形成新的体制、新的制度,这正是一般性规律。温州经济就是一个实证。(5)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史晋川认为温州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利用民

10、营化和市场化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包括了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温州模式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模式;二是温州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制度变迁的模式,或者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根据以上这些评价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看待温州模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在缺乏国家投资、没有城市辐射、集体经济薄弱的条件下,发展民营经济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推进了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从制度变迁方式的角度看,温州模式在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级行动集团。通过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方式完成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初级

11、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正在以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方式进行从初级市场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 温州政府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缘起于市场作用的失灵,在于弥补市场的不足。对于温州政府的评价大多认为是“无为”而治,认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是民间自发的活动,而政府在温州经济发展中起到的只是从属作用。事实上温州政府在温州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温州政府的无为而治,不是政府无所作为,而是温州政府根据温州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选择了老子的“无为而治”。这是温州政府选择的结果,不是“无为”的结果。2.1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产权激励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具有

12、了分权化的特点,中央政府下放了部分的管理权力,使得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行为选择空间。正是这种相对独立的选择空间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出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温州政府从符合温州当地的经济和自然情况的实际出发,选择发展民营经济,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构成了一个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由于市场经济开始在温州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遇的问题,如对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的管理和市场的管理等,这就使得微观主体迫切需要政府的正式制度安排以更有效界定和保护产权、建立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温州政府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增加而增进自身的市场

13、知识。出于提高的政绩考虑,政府要提供产权激励和加大对经济的协调和管理。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是 1978-1992 年温州地力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在这段时期,温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民营企业产权的法规,如1987 年颁布的温州市挂户经营管理暂行规定、温州市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公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8 年颁布的关于私营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通知,1989 午颁布的关于股份合作企业规范化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1992 年颁布的关于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决定等,这些文件从多方面保护了民营企业的产权,使得民营企业在此期间得到了发展,见表1。尤其是温州市政府于 1

14、987 年颁布的温州市挂户经信管理暂行规定和 1992 年的关于大力发展股份合作企业的规定从政治上保护了民营企业产权,促进了民营的经济发展。在 1992 年之后民营企业对温州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表1 温州城镇个私企业从业人数与工业产值年份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数(万人)2.974.447.338.649.9410.1412.4014.75城乡个体工业总产值(亿元)3.184.686.116.497.858.4410.9467.05资料来源:新浙江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2 有效降低改革成本改革从本质上看是“非帕累托改变”,意味着利

15、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这就会形成改革阻力与摩擦成本。在转型社会,受到意识形态约束的任何制度创新,都要承受很大的解放思想的风险和成本。因此,我们把思想解放的摩擦成本大于零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创新称之为准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改革成本包括政治成本和调整成本,其中政治成本是指改革主体推进市场化改革必须突破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羁绊。调整成本是指改革的“非帕累托”特征要求对改革“受害者”进行补偿,从而减少改革阻力。2.2.1 政治成本最小化 “温州模式”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温州政府探索出一条政治成本最小化的改革路径,成功地化解了改革的内部阻力与外部阻力,并推进了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路径以较小的成本规避了意识形态刚

16、性对微观经济主体合作性契约安排的进入限制,是微观经济主体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调整滞后的一种回应。意识形态一方面能够降低制度维持和演化中的各种费用,另一方面也会阻止抑制或扭曲制度演化。作为一些在既得利益下形成的信念,尤其可能发挥这种抑制或扭曲作用。当代制度经济学把这类意识形态称作礼仪性观念。“温州模式”作为一种制度变迁模式的重大意义在于微观经济主体通过成功规避正统意识形态调整滞后给改革带来的政治风险,成功地推进政治成本最小化的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挂户经营的出现就是微观经济主体为合作性契约安排寻求政治庇护,以规避意识形态刚性带来的政治风险。挂户经营的出现就是微观经济主体为合作性契约安排寻求政治庇护,以规避意识形态刚性带来的政治风险。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