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1067524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课题实施方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最终达到学生自己能阅读、喜欢阅读的目的,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计划在全校进行第一轮为期1年的“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探索”的课题研究。一、课题提出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看出,阅读教学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阅读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成为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高

2、度自觉、主动的、自主化的持久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之咯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的精神。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改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教师阅读教学水平提高缓慢;阅读教学被局限于只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阅读材料也只是局限于证明知识点。不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阅读动力,阅读面窄、量少、质差,能力不强。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令人担忧:1、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阅读习惯;2、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3、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习惯;4、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习惯;5、师生不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比较恰当的体现。部分教师,对阅读习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3、部分家长反对学生读课外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意识较为淡薄;阅读材料十分匮乏,阅读氛围不浓。6、缺乏阅读兴趣。农村学生,回家只想看电视者居多,上街疯狂奔跑玩耍的居多,对阅读课外书籍兴趣一点不浓。3、课外阅读数量极少,学校的图书五花八门。学校图书现在虽多,真正对他们有用的书太少。5、阅读的课内外有机结合少。教师没有注意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之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与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是造成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基于阅读习惯的现状,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达成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要从施教者的教学策略改变入手,重视

4、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主体阅读习惯养成课内外结合模式,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变机械的吸收为理性的和感情式阅读,强化个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二、课题界定关于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想要孩子爱阅读,就要培养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以及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将终身受用。关于课内外整合阅读。整合的精髓就是将分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课内阅读要素和课外阅读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阅读学习场。课内外阅读这两者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体的

5、,是一张纸的正反面,你可以分得清彼此,却永远无法分开彼此。课内阅读是重点,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地。课外阅读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课内阅读的能力,是对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取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才能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实践和延伸,成为课内阅读的检验师和试金石,成为课内阅读的最有力的补充。关于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模式。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阅读的问题,立足点是学生。当然,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的。初步探索四种整合阅读学习模式。前四种模式都以课内外整合的形式在课堂内集中呈现。第五种

6、整合阅读学习模式主要在家庭里呈现。模式一:课文阅读模式。模式二:课文延伸阅读模式。模式五:课外家庭阅读模式。我校以以上三种模式进行探索。三、研究内容本课题将对研究范围内的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教育进行现状调查,投放主体阅读习惯养成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优化。在充分验证和深化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先进的、高效的、实用的教学策略,以便进行推广应用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成果。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构建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教育课内外结合模式,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提升与学生阅读相关的能力,特别是说话能力和习作能力。四、研究目标1、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及实验学生全员参与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人人受益;2

7、、培养一批有理论素养、有风格和特色的语文骨干教师;3、初步形成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4探索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实践性的认知特征,重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5、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各学科学习能力;6、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 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总计课外阅读145万字。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成为大写的人;在阅读中变得富有和强大;在阅读中创造生命的质量;在阅读中修身养性,姿态优雅。为学生现在和将来幸福地阅读做有益的探索。五、方法策略

8、(一)带头示范,注重指导。教师要精心研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籍,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好读书、读好书。既要读教育教学专著,也要读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业务类书籍,也要读理论类书籍(读书时间:每天一小时)。(1) “大手牵小手”教师带头示范每天和学生一起读20分钟书”读书活动。教师要成为课内外阅读持久的示范者,积极的倡导者,组织者,合格的指导者,并要成为学生忠实的读者和听众。(2)引导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变革繁琐的分析课文的教法,让学生会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力求简简单单教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二)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1

9、)以课内带课外。有意识地把课内阅读教学带动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面,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目的。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就让学生再去阅读张家界等其他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再如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后,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一书。学习了詹天佑等这组“祖国在我心中”专题的课文后,推荐学生去阅读“爱国题材”的课外书籍或文章。(2)以课外促课内。补充课外信息,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不同的材料中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或相关知识,看似离逸了课文得主线,实际上更好的突出了课文的主线,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补充课外信息,积蓄情感,深刻感悟文章的思

10、想感情。教材中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自己去感悟。但对小学生而言,感悟毕竟不是易事,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课外信息,将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补充课外信息,降低理解难度,突破教学难点。在阅读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最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在理解课文难点时,适当地补充课外信息,可以让难点迎刃而解。(三)让学校图书放光彩1、发挥学校的图书的作用加强校图书室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开放的港湾。有效地使用好学校的图书,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热爱读书、自觉读书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提高图书的使用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2、指导好学生读书(1)开展早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

11、与午读的习惯。早读要求每周五次,早读时间20分钟。(2)开展好“每天学生读60分钟书”活动。放学回家闲暇时间为同学们的读书时间,可以是下午也可以是晚上。(3)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和好书推荐。(四)积极开展书香班级的创评工作。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积极组织“读书大王”活动工作等。1、熟读经典诗词。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10首;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30首;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30首;2、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低年级:每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2册;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至少6册;高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

12、至少10册;各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自己给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六、研究周期及步骤本研究初步定为2年一个周期(即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将根据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决定深入研究的计划,第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1)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会议,进行课题研究分工,讨论和完善方案。(2)拟定课题研究方案。(3)确定参研班级,选择研究教师,前期现状调查,完成调研报告。(4)进行前期问卷,并完成前测。(5)培训参研教师。(6)准备课题开题的相关工作。2.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9月)(1)邀请专家讲座,派遣参研人员外出学习。(2

13、)主研人员深入课堂调研、指导。(3)定期通报研究成果。(4)收集积累原始素材,及时总结成果。(5)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6)阶段评估交流(将邀请不同层次的专家共同参与分析交流)。(7)建立相关的评估标准。(8)具体问题解决策略的调整与完善。3.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1)编制后期问卷,进行后测,收集原始资料。(2)分析后测材料。(3)总结提炼成果。(4)完善相关档案材料。(5)结集相关文集(教师作品、学生作品、研究文集)。(6)召开成果推介会。七、研究对象:我校1-6年级的学生。八、成果呈现1、班级将定期开展读书小博士的评比活动,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认真读书有所收获的要予以奖励。2、每月出一期与读书活动相关的黑板报或手抄报。3、定期进行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4、与课内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文章的资料(教师准备)5、教师的有关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教学的教案(或者课堂实录)资料。九、研究组织 研究组组长:田敏副组长:张以碧成 员:杨崇娟 凌泽高 谭天 2012-3-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