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河北省衡水市高三历史作业1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06128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河北省衡水市高三历史作业1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河北省衡水市高三历史作业1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河北省衡水市高三历史作业1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河北省衡水市高三历史作业1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河北省衡水市高三历史作业1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河北省衡水市高三历史作业1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河北省衡水市高三历史作业1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课时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模拟题)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答案 D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国君为周厉王少子,其为周王室子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作为分封的王族,其国是拱卫王室的重要诸侯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内容可知,郑国在周幽王之乱,即西周结束时期,其版图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

2、,不符合题意;周幽王为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分封制的破坏是在东周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2015河北省唐山市二模试题)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 )A.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B.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C.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D.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表明在统治集团内部,不同等级贵族享有的特权是不同的,体现在宗法制度下对权力继承制度的划分。A项正确。宗法制是

3、在分封制之前,B项错误;中国早期与封建新秩序不符,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3.(2015南京市三模试题)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 C解析 结合对秦汉政治的认识,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中心环节,由此选C项。A项只涉及表象,B、D两项显然是错误的。4.(2015湖南省五市十校仿真模拟)吕思勉先生说

4、:“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答案 B解析 先秦时期诸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在思想领域的变革,不是历史的倒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充分说明当时社会进步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故B项正确;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先秦诸子思想复古性,不是复杂性

5、,故D项错误。5.(2015吉林省吉林市三模试题)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 “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答案 C解析 西周时期的学校以培养贵族成员为目标,A项错误。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B项错误。儒家学派形成于春秋时期,D项错误。由题干中的“其中礼、乐是核心”,而西周的礼乐制度正是维护

6、等级制度的工具,C项为正确选项。6.(2015河南河北山西考前质检题)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他主张( )A.无为而治 B.礼法并施C.严刑少恩D.以民为本答案 B解析 从材料的描述可知,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体现了教化和法制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战国时期荀子的礼法并施的思想。故选B项。7.(2015河北省唐山市二模试题)读下表汉前期部分侯国户数增长表侯国名封地初封户数(前201年)增专苛户数(前1

7、79年)国除立国年数增长率年代户数曲城侯涿郡4 000300前1629 0003919.12阳都侯琅琊1 000300前15517 0004616.25南安犍为900前1492 1005216.43平河南1 300300前1453 3005616.77柳丘渤海1 000300前1433 0005814.52与上表历史信息不符的是( )A.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B.西汉前期人口增长较快C.封国的取消与推恩令有关D.北方人口增长远超南方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阅读表格数据可以发现,材料未涉及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总量、增长速度的信息,故D项与上表信息不符。汉前期部分侯国户数增长与汉初郡

8、国并行制的推行、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执行有直接关系,A、B、C三项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故选D项。8.(2015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冲刺试题)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分工细。比较、分析选项,可知,只有A项表述符合题意。其余B、C、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意思不相关

9、,是对题干意思的曲解和误读,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9.(2015河南省天一大联考试题)“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 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答案 A解析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措施,盐铁官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主要是抑制商人势力,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该政策主要是抑制商人发展,对小农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材料意思

10、相反。故选A项。10.(2015黑龙江省哈六中三模试题)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十三个州,其中十一个州的名称沿用了尚书周礼中的州名。这反映了( )A.地方行政区划变化B.儒学的地位在上升C.监察体制走向成熟D.皇权专制得以巩固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尚书周礼属于儒家经典,汉武帝设立的州沿用了尚书周礼中的州名,表明儒学地位的上升,B项正确。A、C、D三项均无法体现儒学发展的主旨。11.(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下列主张与该言论观

11、点一致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B.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答案 D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讲“天人感应”,A、B、C三项分别是儒家荀子、法家、道教的言论,观点也无关乎天人感应。故选D项。12.(2015银川一中二模试题)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 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

12、“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答案 C解析 材料中老子、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属“中下”,而孔子、孟子、颜渊都是儒家代表,属于“上上”“上中”。班固生活在东汉时期,此时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因此他是以儒家“仁”的标准为评价准绳。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13.(2015河南省开封市联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

13、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郡县制度与秦汉帝国霸业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

14、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答案 (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2)作用: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皇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