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10586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种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浮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有了国家的基本特性)二、 商代1、公元前16建立2、重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规定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构造除对商承当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常常与商处

2、在战争状态。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裔,让她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当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层层分封作用:周人势力范畴不断扩大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级别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

3、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并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有助于凝聚宗族,避免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级别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春秋时期政治特性: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1、主线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渐崩溃)2、体现:小宗取代大宗的

4、现象发生 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发明了条件3、公元前2,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后来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所有揽于自己手中)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解决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互相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九卿:三公如下的中央政府官职3、郡县制(地方

5、)特性: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主线区别)县如下设乡、里、什伍(二)中央集权制度的主线特性:权力高度集中(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老式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本,对此后近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一、西汉(一)七国之乱1、因素:历史因素:汉高祖刘邦履行郡县制的同步,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种郡国并行的看图题)直接因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

6、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二)汉武帝改革1、主线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2、措施: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重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要点解析】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3、作用: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增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悲观:皇帝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后来外戚和宦官

7、专权。(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因此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线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二、唐代通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乱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她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浮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三、五代十国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本。四、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收精兵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

8、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构成)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后由皇帝掌握。(2)削实权兵权枢密院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行政权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3)制钱谷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他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本。2、影响积极:变化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悲观:导致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贯穿中国古代史的

9、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助于加强皇权。2、发展(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此外设立中枢门下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二、明朝皇权的加强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也许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3、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注意:“票拟”和“批红”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解决。2、军机处的设立(1)时间:清雍正年间(2)职责:可参与解决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3)影响: 简化理解决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