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058132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 广州市真光中学 陈茂林【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郑和船队出行的原因、特点和评价学习,认识郑和下西洋伟大壮举和意义。2.了解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学习他不为名利、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3.通过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认识到加强海防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全面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名片了解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利用戚继光的诗词感受他不为名利、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3.通过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的对比,认识到加强海防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

2、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引导学生认识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认识到海防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和意义教学方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情景设计法、讲授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出示2019年5月年习近平主席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新闻。教师讲授联系时政热点,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拥抱海洋的和平之师郑和下西洋1.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提供史料,

3、提出问题问题1:郑和问什么要进行远航?问题2:当时具备远洋航行的条件吗?2.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问题3:万事俱备,那他们将要去到哪里?你能指出西洋的范围吗?(出示郑和下西洋航海路线图)播放视屏郑和下西洋,完成学案: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特点及最远地点3.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提供对郑和下西洋评价的多元史料学生小组讨论过渡语:虽然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宣扬了国威,传播了中华文明,但由于统治者的短视和出海政策本身的问题,郑和去世之后,明朝厉行海禁,拱手将海洋让出,换回的不是帝国荣光,而日暮西山,满目疮痍。二、捍卫和平的威武之师戚继光抗倭情景创设:1552年,浙江沿海定海等地的村镇,一片

4、火海,烟灰弥漫,满地血腥。一群光头赤膊、面目凶狠、发着野兽般咆哮的强盗,四处捕掠惊慌奔跑的百姓。问题1:那群强盗是谁?为何会出现这么残暴的一幕?问题2:阅读教材,请你为这位抗倭英雄写一张名片问题3:其实对戚继光的人物评价不仅仅是抗倭名将不仅仅作战勇猛,他还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一起读一读,感受诗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抱负?思考:戚继光抗倭斗争主要在陆战还是海战?面对海上而来的倭寇,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结合地图)三、远道而来的殖民者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背景介绍2.具体表现四、课堂感悟从明朝对外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结合时政,出示一带一路和海上阅兵图片显示新中国加强海防和对外开放、和平发展的举措。师生互动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完成学案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名片设计学生朗读诗词,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温故知新结合地图让学生明确西洋的概念,学会读图。采用视频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参与课堂,落实基础知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德育渗透海权的重要性提升部分:认识到海洋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本课小结 总结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