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105467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总结如下,希望能与大家进行交流、改进,再提高。一、分析教材(备教材)备好课的前提是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就是我们教师要备课,要常备课,常备常新的原因。正确理解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抓住重点(1)初中化学知识点根据中学化学课标,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在初四升学考纲中归类非常详细。(2)知识点的作用把握教材内容的核心所在,就是要确定教学的重点。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核心内容具有后延续性,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承

2、前启后的作用,但不一定是考点,有可能渗透在考点之中。例如:原子的结构决定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决定化合价。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决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药品的取用原则。溶液的电离知识决定酸碱盐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及共性。2.领悟教材的教学价值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就是要分析和挖掘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对学生认知结构、技能、思维培养等的作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设、设计实

3、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 因此,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和挖掘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所在,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案例“第六单元 二氧化碳”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种元素多种物质本单元中涉及含碳元素的一系列物质,如碳的多种单质、氧化物及碳酸、碳酸钙等,一方面是物质组成与分类、物质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碳的多种单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等内容,反映了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的化学观念,加深了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多样性的认识。2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初步建立物质的组成与

4、结构特点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物质的性质影响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出物质的一定性质等化学学科思想。3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思路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是在氧气制取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4学会“对比”科学方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蕴含着“对比”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如碳跟氧气的反应,实验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也不同。通过对照、比较,可以找出不同物质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共性可以建立物质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发现特性是为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从而理解物质的鉴别方法以及不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5认识知识与社

5、会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碳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一氧化碳有损健康,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影响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的问题做出价值判断。6建立物质转化观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氧气o2知识,从化学角度认识某一具体物质的一般思路已有了初步了解。本单元的重点是引领学生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向含有同一元素的多种物质的学习迈进,帮助学生初步把握物质间的联系,找寻物质间的转化规律初步建立物质的转化观。例如:初四海水制碱就是典型的元素转化观的最好的实施与见证。以及在粗盐中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中作为选择合适的药品的依据。(铁铜混合物除去铁的

6、方法)(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物中除去一氧化碳的方法)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领悟和学科观念的初步形成。这是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所在。二、分析学生(备学生)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与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到对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通过多种方式了借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认识、已有认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什么作用、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如、;哪些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等,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2、学生学习新知识

7、的困难难点是指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某些关节点。难点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部分学生因此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点,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优质材料。要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确定教学难点。一般来说,难点的产生原因是:(1)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难易理解,(2)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属于微观世界,不能直接感知,难以形成真实的表象;(3)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等多而复杂,容易混淆不便记忆。三、确定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是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那么,教学目标对老师就是一个“导演”的方向,对于学生是学习过程中

8、要达成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非常明确、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测量。?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既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由于每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代表着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在注重教学目标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教学目标间的平衡和侧重。有的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

9、学习结果,不应表述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师打算做什么。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可能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水平,应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目标。例如:原子的构成1、以汤姆森发现电子和卢瑟福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原子内部的结构奥秘。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及运动情况分析,推论出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3、根据镁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情况分析,推论出不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结合的原因。4、通过学习和反思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实验验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价值,通过对原子结构奥秘探究,认识到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智慧,体会到科学真理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四、设

10、计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了 “为什么”教和学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着重解决“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和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搞好学科教学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将各种教学资源(主要是课标和教材内容)整合、转化为合理的学科知识逻辑,即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 二是将学科知识逻辑转化为学生的认识逻辑,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为此着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内容主线的构建教学内容主线的构建主要解决“教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等问题,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内容主线构建的三种策略策略1:按照学科知识逻辑构建教学内容主线化学教科书中的不

11、少内容是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内容体系的,如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学习,是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这一线索组织起来的,它遵循的是化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在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也常常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主要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概念等教学内容的组织。但,作为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要活用教材。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需要用到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也是就发挥氧气的化学性质,那么我在平日教学中,先带领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当学生认识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在选择与氧气反应的物质的过程中就有了能力,明确了原因。例如:在第四单元学完实验室制取氧气后

12、,学生初步建立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为了巩固也为了应用展示。我接着引领学生学习第六单元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谓一气呵成,一节课高效率地完成本节的内容,既是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巩固,也是对二氧化碳的制取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针对异同,此过程中涉及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自然就掌握了。策略2:以学生体验探究活动构建教学内容主线学生感受和体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为主要线索,也是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式。例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可按照“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反应)得出结论(酸和碱之间

13、发生了什么反应)拓展应用(酸和碱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的这一线索组织教学内容,这有利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新的现象事实,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体验了探究过程。策略3以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或社会生产实际的问题等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入手学习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使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学习的重要价值。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以生活中的可乐雪碧为导入。燃烧和灭火,以学生的经验为导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2.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是实施化学教学的有效

14、策略。化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实验、生活现象、图片、史实、谜语、故事等进行教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策略1:结合学生已有认识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例如:学习空气之前,让学生谈谈对空气的认识,可以请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或生活现象说明空气的存在。策略2:联系实际问题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例如:通过介绍或视频资料说明火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与生火、旺火、灭火有关的生活做法。策略3:利用实验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需要指出的是,化学教学要尽可能借助实验提供生动直观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本质。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化学实验可用于某一教学过程的不同教学阶段,以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不同

15、作用。如:利用实验创设情景,制造认知冲突,引发新的思考;利用实验呈现宏观现象,增进学生对微观本质的理解;利用实验揭示事物本质,澄清学生的模糊或错误认识等。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在学生实验中,不仅实验现象明显,而且设计方案的全面性,都得到充分的验证。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对于实验结论的分析,误差的分析让学生有了一个理性的分析依据。3教学问题的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可以增强教学的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学问题的设计实施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学活动设计需要进一步注意的问题n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n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n重视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n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结构化n注重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古人云:学贵有疑。老师设计问题的目的不仅仅是问了让学生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的思维特点。【总结】教学设计,看重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为什么教(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二是教什么(体现教学重点)三是怎么教(体现教学活动)。这些问题是进行教学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认识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要注重联系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以问题和活动驱动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