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例题与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1048583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例题与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例题与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例题与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例题与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例题与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典题精讲例1(经典回放)读“部分大洲和地区的城市、乡村人口当前与未来趋势图”(图2-9),完成下列问题。图2-9(1)将图中的代码填入对应的地区:西亚地区_,非洲_,北美洲_,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_。(2)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变缓的原因是_,非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_。(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是_。(4)发达国家在高度城市化的同时,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的新趋势,即城市_区、_区及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主要原因是_。思路解析: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高,乡村人口比重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化速度趋缓,可判断B是北美洲。西亚

2、地区由于石油的开采,收入大增,城市人口比例将会有较大增长,D应该是西亚地区。非洲目前乡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应该是A。拉美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预计将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会下降。在城市化过程中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失业人口增加、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等。城市人口和工业有向郊区或卫星城转移的趋势。目前发达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答案:(1)DABC(2)已经高度城市化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入(3)失业人口增多,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4)住宅工业城市中心环境恶劣、地租高,地铁、高速公路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绿色通道:本

3、题重在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解此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不同点。变式训练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对比,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人口数量比发展中国家多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进程一直快于发展中国家C.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比发展中国家高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就目前来看慢于发达国家思路解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但总人口数量较大;城市化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答案:C例2图2-10是“t1t4时间内某地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2-10(1)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

4、市的变化特征:_;_;_。(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3)此过程被称为_。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概念。读图的关键在于观察图像组成要素以及它的变化特点。读图时首先应明确图名为“某地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依据图例知道黑点为城市,斜线为郊区,由此推理得出空白区域为乡村,图幅的空间范围内有三种地理事物。四幅示意图在内容上的变化反映了该地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图中t1t4表示时间的变化,随时间的变化,黑点数目增多、面积增大,黑点周围斜线部分,随黑点的扩大而扩大,最后连成一片,与此同时,空白区域逐渐缩小,这些图像语言最直接地说明了城市数目增多、面积扩大,城市群出现。城市数目增

5、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因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必然增大。答案:(1)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镇数目由少到多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增加(3)城市化过程绿色通道:回答城市变化特征时,可以依据城市化的三个标志,结合图中内容的变化,从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变式训练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A.城市规划还没有经验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人口的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思路解析: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必须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答案:D问题探

6、究问题网易2005年3月11日转载国际金融报称:最近不少专家认为,尽管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但是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排头兵,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世界第六城市群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为了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上海市在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后,目前已经达到了可以走逆城市化道路的程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导思: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出现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

7、国家,可以联系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原因进行理解。探究: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所谓“逆城市化”就是以市中心为圆点,向四周发散,然后形成一个以中心为聚焦点的串串链条结构,人口逐渐向外扩散,人们走向郊区,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2)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达到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3)高速公路、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私人小汽车的逐渐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4)城市产业因地租的不断上扬,迫使一部分人迁往郊区或其他地区。同时,由于城市中心区房价很贵,人们迁向房价较便宜的郊区。(对这个问题可以有其他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