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104476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本: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本是劳动价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物质资料生产涉及生产(决定)、分派、互换、消费四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定;主线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

2、)(二)商品: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通过互换满足她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发明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发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互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本。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发明价值。,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

3、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简朴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复杂劳动发明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朴劳动发明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目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朴劳动为尺度的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4、(二)货币之因此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由于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货币是商品互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成果。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2是基本职能。6,货币流通规律(二)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期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期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5、。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一定期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理解),纸币和信用货币(二)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自身没有价值,只是替代金属货币重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是不能充当储藏手段。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的同步,浮现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有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式。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

6、人之间的信用关系。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现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规定(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营的客观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规定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互换根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互换。10,价值规律的体现形式(二)商品互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体现出来。现实的互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7、会环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环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认,相反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形式。1,市场机制(二)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互相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营机制。市场机制核心是价格机制。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体现,是实现资源配备的有效机制。12,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二)自发调节资源配备;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善技术、管理,增进生产力发展;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二)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有关劳动价值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列宁继承

8、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状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性的新解释。4,深化对发明价值的劳动的结识(二)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发明价值。“总体工人”涉及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发明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发明价值的劳动。1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三)(1)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人身自由一无所有(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9、涉及: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她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裔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应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5)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尚有一种重要特点是,它涉及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不小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7)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她的购买者发明剩余价值。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性(三)(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辨别及其意义(

10、三)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价值,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揭发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限度提供了根据。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派等理论奠定了基本。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发明价值的关系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取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自身不发明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发明价值的源

11、泉。,剩余价值率(三) m=剥削限度还可以=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限度。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限度增长可变资本总量。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三)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力价值为v;而劳动发明v+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工资体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剥削。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

12、或价格。2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是全社会生产率提高的成果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措施,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限度来增长剩余价值的生产。2,超额剩余价值(三)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公司改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临

13、时性。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公司水平时,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善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成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3,资本积累(三)-资本家的内在欲望和外在压力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必然性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动力。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成果,并且又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免费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14、24,资本有机构成(三)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物质形态:资本技术构成;价值形态:资本价值构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断改善技术、更新设备,使不变资本增大,可变资本相对缩小,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5,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三)()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托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本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可以采用兼并的形式(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组织股份公

15、司的形式,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来实现。(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区别在于:资本积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只变化资本家之间的分派。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资本集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联系在于: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业利润的实质是雇佣工人发明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所有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便获得了利润形式。利润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利润率p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达预付资本增殖限度。影响利润率因素:剩余价值率、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