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节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104406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北京的春节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老北京的春节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老北京的春节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老北京的春节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北京的春节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北京的春节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课程名称老北京的春节授课年级三年级册数第五册所在单元第12单元学习内容 分析老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对老北京 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 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 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春节习俗,充溢了民俗文化的风 情。学习者分析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 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 度。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又很喜欢,因此可从学生自身过 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1、找出老北

2、京春节开始、咼潮和结束的时间。教学目标2、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3、练习找段落中心句。教学重点及解决措 施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运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 际训练。教学设计 思路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 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生独特 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虽然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离学生的生 活实际比较远,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又很喜欢,教学 中,首先运用生动的画面(图片和课件)再现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

3、起来后,再整体感知老北京春 节的热闹。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 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一起参与评价,融入 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及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的大年初一和正月十 五的高潮。最后带领学生走进 知识拓展”从而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 结合。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 用 时 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1、图片再现 现在人们过 节的情景,激 发兴趣。1、3、5、出示1-9出示10出示112,观看图片, 了结部分节日。4,读民间歌谣。6,齐读课题。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入, 题引出课二、标。出示目2、学习目标出示12

4、自由读两遍了解本节课 要完成的任 务。1.作者写1、出示自主读识13。了哪些天中要求学生画出句人们的活 动?2、自由读课文,3、要求学生全班交流画出句子,同桌交2春节的学习收获。流学习收获。自读自悟,三、自主读开始、高潮、珍视学生的识结束分别在4、交流自己读懂独特感受。哪一天?你 可以用笔划5、出示互动点拨1了什么?卜来,用你喜14-166、观看图片17-23欢的符号标7、出示17-23让学生出来。体会老北京春节的民 风民俗。1、精读第四1、出示242、同桌议论:“热1、学会合自然段,画出 中心句。3、指名回答。闹”体现在哪作。4、出示25-26指名朗2、运用多种读。方式把静止 的文字还原5、

5、指导朗读7、齐读为生动可感6、范读的画面,增四、合作读 议,品词品2、细读第六1、出示272、小组合作讨论。强了学生的 直观感受, 有利于理解自然段。体过元宵节热闹表课文。会:元宵节的3、出示28示在哪些方面?灯又多又美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又神奇。的数量多、种类多、4、合班交流相关亮等特点。句子。读出来。5、出示图片一一看灯6,让学生感受灯的出示29-32世界灯的美丽。7、指名读,8指导朗读9,齐读。3、句式训练。1、出示333、指名回答。2、独立元成句式训练有 利于学生语 言的积累。4、教师小 结。1、出示34通过再一次 细读主要段 落,让学生 深入体会老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节 日风俗,再现了老北 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 热闹。北京春节的 隆中与热 闹。五、达标检 测。检测内容出示35独立元成六、知识拓 展。春节习俗出示36-43自由读文让学生开拓 视野,增量 阅读。七、作业。请同学们了 解、搜集家乡 春节的习俗 有哪些?出示44课卜元成板书设计:12、过年时间顺序开始(腊月初)除夕热闹老北京的春节初一元宵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教案上阳初小张园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