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1040468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说课稿(新人教A 版必修 4)向量的加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向量的加法是必修 4 第二章第二单元中 平面向量的 线性运算 的第一节课。本节内容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 法则、三角形法则及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及应用,大约 需要 1 课时。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线性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 运算,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为后继学习向量的减法运算 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奠定了基础; 其中三角形法则适用于求任意多个向量的和,在空间向量与 立体几何中有很普遍的应用。所以本课在 平面向量 及空 间向量 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向量的定义及表示,相等向量

2、,平行 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 基础。学生对数的运算了如指掌,并且在物理中学过力的合 成、位移的合成等矢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通过类比 数的加法、以所学的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 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准确把握两个加法法则的特 点。三、教学目的:1、通过对向量加法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 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正确领会向量加法 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几何意义,并能运用法则 作出两个已知向量的和向量。2、在应用活动中,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 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 量之和,

3、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3、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 数学方面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量的加法法则。探究向量的加法法则并正确应用是 本课的重点。两个加法法则各有特点,联系紧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实质相同,但是三角形法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且简便易行,所以是详讲内容,平行四边形法则在本课中所 占份量略少于三角形法则。难点:对三角形法则的理解;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的加法。 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法则的实质是:将已知向量首尾 相接,而不是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之间必须构成三角形。五、教学方法本节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类比:由数的加法运算类比向 量的

4、加法运算。 2、探究:由力的合成引入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法则的运用中观察图形得出三角形法则,探求共线向量的 加法,发现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向量相加;通过图形,观 察得出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等,这些都体现探究式 教学法的运用。 3、讲解与练习:对两个法则特点的分析, 例题都采取了引导与讲解的方法,学生课堂完成教材中的练 习。 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直观地表现向量的平移,相 等向量的意义,更能说清两个法则的几何意义及运算律。六、数学思想的体现:1、分类的思想:总的来说本课中向量的加法分为不共线向 量及共线向量两种形式,共线向量又分为方向相同与方向相 反两种情形,然后专门对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相

5、加作了规定, 这样对任意向量的加法都做了讨论,线索清楚。2、类比思想:使之与数的加法进行类比,使学生对向量的 加法不致于太陌生,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能从对比中看 出两者的不同,效果较好。3、归纳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学完平行四边形 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后,归纳总结,对不共线向量相加,两个 法则都可以选用。由共线向量的加法总结出三角形法则适 用于任意两个向量的相加,而三角形法则仅适用于不共线向 量相加。对向量加法的结合律和探讨中,又使学生发现了 三角形法则还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的加法。归纳思想在这三 个环节中的运用,使得学生对两个加法法则,尤其是三角形 法则的理解,步步深入。七、教学过程:1、

6、回顾旧知:本节要进行向量的平移,且对向量加法分共 线与不共线两种情况,所以要复习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 量等概念,这些都是新课学习中必要的知识铺垫。2、引入新课:(1)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引入。 学生在物理学中虽然接触过位移的合成,但是并没有形成三 角形法则的概念;而对平行四边形法则学生已学过,很熟悉。 所以我决定由力的合成引入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 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是起点相同,但是物理中力的合成是在 有相同的作用点的条件下合成的,引入到数学中向量加法的 平行四边形法则,所给出的图形也是现成的平行四边形,而 学生刚学完相等向量,对相等向量的概念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易产生误解:表示两个已知向

7、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必须在一 起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不在一起不能用。这时要通过讲 解例 1,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平移向量,使表示两个向量 的有向线段有共同的起点。这一点对理解及运用法则求两向 量的和很重要。 设计意图:本着从学生最熟悉、离学生最近的知识经验为接 入点,用学生熟知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 - 向量的加法,这 样新中有旧,学生容易接受,也使学科间的渗透发挥了作用, 加深了学生对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 起点相同 这一 特点的认识,例 1 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当表示向量的有向线 段的起点不在一起时,须把起点移到一起,至此才能使学生 完成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理解真正到位。( 2)三角形法则的引

8、入。三角形法则没有按照教材中利用位 移的合成引入,而是从前面所讲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图形中 直接引入(如图)。因为=,所以从厶OAC中可以看到,与首尾相接,而 + 恰好是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 O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 C,即 = + ,与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所得结果相同。而、首尾相 接后与 + 构成三角形,所以这种把两个向量相加的方法称 为三角形法则。接下来用幻灯片完整展示三角形法则,同时 法则的作法叙述、作图过程对学生也起到了示例的作用。于 是前面的例 1 还可以利用三角形法则来做。 这时,总结出两个不共线向量求和时,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 角形法则都可以用。 设计意图: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图形引入三角形法

9、则,可以 很清楚地使学生从向何意义上认识到两个法则之间的密切联 系,理解它们的实质,而且衔接自然,能够使学生对比地得 出两个法则的特点与实质,并对两个法则的特点有较深刻的 印象。3)共线向量的加法 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相加,对学生来说较易完成, 将它们 接在一起,取它们的方向及长度之和,作为和向量的方向与 长度。 引导学生分析作法,结果发现还是运用了三角形法 则:首尾相接,方向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 终点。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相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首先从作 图上不知道怎样做。但是学生学过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 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符号取绝对值较大

10、的数的符号。 类比异号两数相加,他们 会用较长的模减去较短的模,方向取模较长的向量的方向。 具体做法由老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三角形法则去做,发现结 论正确。反思过程,学生自然会想到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相加,类似 于同号两数相加。这说明两个共线向量相加依然可用三角形 法则。对有如下规定: + = + =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讨论,可以作个简单的小结:两个不共 线向量相加,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而两个 共线向量相加在本课所学方法中只能用三角形法则,说明三 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向量相加。设计意图:通过对共线向量加法的探讨,拓宽了学生对三角 形法则的认识,使得不同位置的向量相加都有了依据,并且

11、 采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共线向量的加法,尤其是方向相 反的两个向量的加法更易于理解,可以化解难点。( 4)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交换律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图形,又结合三角形法则得出,理解起来没什么困难,再一次强化了学生对 两个法则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结合律:结合律是通过三个向量首尾相接,先加前两个再与第三个向量相加,和先加后两个向量再与第一个向量相加 所得结果相同。接下来是对应的两个练习,运用交换律与结合律计算向量的 和。设计意图:运算律的引入给加法运算带来方便,从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点。由结合律还使学生发现,多个向量相加,同样可以运用三角形法则:将所加向量首尾相接,和向量的方

12、向是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 点。这样使学生明白,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相加。3、小结先由学生小结,检查学生对本课重要知识的认识,也给学生一个概括本节知识的机会,然后用课件展示小结内容,使学 生印象更深。(1)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适用于不共线向量的求和(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适用于任意多个向量的求和。(3)运算律交换律: + = + 结合律:( +)+ = + ( +)4、作业: P91,A 组 1、2、3。 向量的加法评课稿 本节所授内容基本与原先设想一致,评略得当,重点突出, 难点化解。在两个加法则的引入、讲解及运用的处理方法、 时间安排都把握得比较好,能够引

13、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平 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使学生对两个加法法则形成了 正确的认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反馈练习,可以看出 学生对两个法则的运用掌握的比较好,比较完整地实现了教 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合理:采取了类比、探究、讲练 结合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对数学课来说,本节课最显 著的特点是将全部板书都移到了课件上,对我来说,是一次 尝试,因为以前,我认为数学课没必要用课件,对全部利用 课件上课更是不能接受。但是这次讲课改变了我的看法。从 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这样处理对教学效果没有什么不良影 响,反而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两个加法法则和运算律,通 过课件中的向量的平移,加深了

14、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 相等向量 的概念的理解,也加大了课堂容量,还没有拥挤之感。 从学生对内容小结的叙述看,没有板书,并没有妨碍本节内 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原先的设计中,板书设计也有, 打在教案的后面。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收获很多:首先,从课程的构思上, 没有按照教参建议及网上普遍的编排方法先讲三角形法则, 而是先由学生学过的力的合成引入了平行四边形法则,由此 又引入三角形法则,效果也不错。可见,对教材的处理确实 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裁剪,不能生搬硬套。其次,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对有些与图形联系较多的课程, 使用课件讲解简便易行,关键是要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合适的 课件,并且合理使用。本节缺憾也很多。首先,学生活动还是偏少,没有充分、全 面地调动学生热情。其次,语言不够精炼,有时比较啰嗦, 也耽误了时间,第三,学生发言时,好打断学生,总觉得学 生说得不清楚,抢学生话头,打击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很不好。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不到之处,请大家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