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综合的指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104031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综合的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综合的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综合的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综合的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综合的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综合的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综合的指南(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省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一、总则一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与控制食物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安康和生命平安,促进我省经济开展,维护社会稳定。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规*,反响迅速,统一方法,流调完善。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食品平安法?、?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方法?、卫生部?食品卫生监视程序?、?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省卫生厅?*省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方法(试行) ?等等。四适用*围。本指南适用于我省境内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二、定义:

2、1.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畴,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但凡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因此,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引起的以急性病理过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的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3.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区别。食源性疾病包含了食物中毒的内容,是比食物中毒更广泛的概念,与食物中毒不同之

3、处:有些食源性疾病有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过程,如甲肝、痢疾;潜伏期较长,如旋毛虫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病症,如局部寄生虫病、甲肝等。食源性疾病有爆发和散发两种形式,群体性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形式。三、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根本类似,病程短;4.停顿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顿;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四、食物中毒分类及中毒表现 根据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通常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五类:1细菌

4、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一。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二。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三。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四。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见附件五。五、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一) 调查前的准备。 1.接到食物中毒报告、举报或投诉时值班人员应进展详细登记,内容包括:时间、*、单位、联系最好2个以上,可疑肇事单位的名称、地址,可疑食物,感染或中毒发生地,发病时间,发病人数,病症体征,就诊单位等,并作复述以核对记录。同时根据报告者提供的信息,向第三方进展事件核实。随后值班人员按规定通知有关人员,报告有关部门,并作具体记录。2.告知报告人或投诉

5、人保护好现场,留存病人粪便和呕吐物及可疑中毒食物以备取样送检。3.立即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队伍,携带事先准备好的物资或设备奔赴现场。尽早告知实验室人员突发事件的类型、食物样品和临床标本的大概数量及抵达实验室的时间,咨询有关收集、保存和运输样品和标本的方法。实验室人员也可到现场参与采样。 (二) 病人的救治处理。 中毒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救治病人并保全中毒线索:停顿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尽量在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标本,以备送检、协助医疗机构积极救治病人。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三) 流行病学调查。 到达现场,首先应了解事态根本情况,根据要调查的内容进展必要的人员分组和分工,各方面调查应尽

6、可能同时进展。 1.场所调查。 场所包括食物中毒发生地、患者治疗所在地、中毒食品流入地和其他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有关的地点。 所在地与事件发生地跨辖区的,应及时将中毒情况通报有关辖区,请求相关单位参与或配合调查。2.病人调查。对接报的情况进展核实,进一步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和简要情况,包括进食时间、进食食品、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病症、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通过个案调查情况初步判断可疑中毒餐次、食品、来源及其中毒病因。调查对象应尽可能是调查事件所涉及到的所有对象,包括有共同饮食史的中毒患者和非患者;与中毒发生有流行病学关系的其他人员,如厨师、原料处理人员和食品采购人员等。如

7、发病人数较多,可先随机选择局部人员进展调查。特别注意首发病例和了解情况的人员。调查患者发病经过,尤其是首发病例。重点观察与询问患者的自觉病症、精神状态、发病时间、可疑餐次的进餐时间、可疑中毒食品及食用量、呕吐、排泄物的性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病程及救治情况等,记录在?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上。只要有可能,应利用医院病历核实发病病症和体征。在与医院联系时,应先了解有关病历的法律法规,以便能够合法地索取病历资料。3.可疑食品调查。 根据事件发生的特点和个案调查资料初步判断中毒病因,围绕可疑中毒食品调查。根本情况如饮用水、食品原料的来源、可疑中毒食品的工艺配方、食品生产至食用前的整个加

8、工过程和现场环境,尤其应注意分装、储存的条件、时间及使用的工具和用具、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康状况(有无安康证、近期病史等)、培训情况及卫生习惯、其他与可疑中毒食品有关的生产经营环节、其它情况。沿着生产的流程,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展现场勘察,重点检查食品原料的来源、成分、质量、使用方法、保质期、包装完好程度、贮存环境等;检查配料、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生产过程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污染环节;检查加工方法是否能够杀灭或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检查食品的贮存条件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检查生产车间的消毒隔离和其他卫生管理制度;查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等。选择最了解事件情况的有关人员(包括患者),请

9、他们回忆可疑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工艺或方法改变情况,是否发现原料、辅料、水或食品在制作中出现过变色、变质、异味或其他异常情况,是否发现原料和食品受到过污染,是否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出现异常,仪器设备、工具、环境的消毒过程是否按规定进展等。必要时通过观察其实际加工制作的情况或食品加工时间及温度的实际测定结果,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环节进展危害分析。(四)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检测1.现场样本的采集。 根据已经得到的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病症,初步确定应进展现场或实验室检验的工程,有针对性地采集现场样品,以便能够尽快找到中毒因素。1采集样品种类:可疑食品的剩余局部、半成品和原料 。生产设备上

10、的残留物。食品加工工具、用具及食品容器、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物品的涂抹样。中毒患者的大便、血液、尿液、呕吐物或洗胃水等。从业人员粪便、肛拭子、咽拭、疮疖脓液等。其他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可疑样品。2采样本卷须知:应根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病症和检验目的选择样品种类。可疑食品的剩余局部、半成品和原料为必须采集的样品。患者的呕吐物要尽量采集;对腹泻患者要注意采集粪便;对发热患者注意采集血液样品。对可疑化学性食物中毒应采集血液和尿液无剩余可疑食物时,应采集生产设备上的残留物,食品加工工具、用具、炊具及食品容器、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物品的涂抹样等。3常见食物中毒样品采集量:见附件6

11、 2.样品的现场检测。 对化学性中毒食品,有条件时尽可能用快速检验方法在现场进展定性检验,以协助诊断,为抢救病人提供依据。3.样品运送与交接。 不能进展现场检测的样品应及时送回实验室检测,并注意以下事项: (1)样品必须贴上标签,填写名称或编号、时间、地点、数量、现场条件、采样人等,做到严密封闭包装,置冰箱内保存,温度通常控制在4左右,并应在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如无条件时,在样品采集和运送途中应用冰壶冷藏。 (2)如发现容器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 (3)送检材料必须注明材料件数、重量、采样的条件(容器是否灭菌、有无封印)、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送检时间。 (4)为使化验室明确样

12、品的送检目的,应注明送检理由,食物中毒情况以及食物中毒可疑原因等。 (5)化验室接到样品必须签字,注明接到时间,并应立即进展化验。4样品实验室检测。 (1)根据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尽快推断可疑致病因素*围,确定检验工程; (2)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时对采集的样品进展检验; (3)检出致病菌或毒素的,应对致病菌及毒素进展分型,并按规定进展鉴定并长期保存菌株; (4)必要时,对可疑中毒食品样品进展动物毒性实验,在现场应急情况下可采用简易动物毒性试验; (5)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联系和合作,当遇到困难时及时请求保证和支持。(五)资料分析。 1.分析患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根据已

13、得到的进食了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发病的潜伏期,计算各种临床病症与体征的发生频率,确定中毒患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此作为确定病例的主要依据之一。 2.分析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 (1)将病例发病时间制作成频数分布图或频数分布表,分析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特点,用于确定可能的致病因素。 (2)按照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分组,分析发病的人间分布特点,用于进展诊断和鉴别诊断。 (3)将病例发病场所或地点制作成区域分布图,分析病例发病地区分布特点及其联系,用于确定发病的涉及*围。3.分析事件可能的发生原因。 根据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

14、分析结果,分析和确定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中毒食品及其来源、中毒原因、中毒时间、地点和影响*围等,以指导救治患者和进步开展的调查及中毒控制工作。(六)食物中毒事故确实定。 依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对食物中毒事故进展确定。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患者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中毒的病因根据实验室结果确定:(1)中毒患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顿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顿。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骤,病程亦较短。(3)所有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

15、传染。(5)食物中毒确实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但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展评定。 2.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摄入细菌性和真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或真菌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患者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3)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患者的标本进展检验的资料。 3.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动物性或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患者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3)形态学鉴定资料。 (4)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进展检验的资料。 (5)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4.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