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1027370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物质的变化(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变化一、单元概述 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们故意识的活动导致的,学生时刻可以在感受到物质的变化。从与否产生了新物质的原则去辨别物质的变化,可以提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形状、体积、状态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变化,即产生了新物质。 本单元重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随着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如何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根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结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

2、我们结识的。概念的关系图可以表达如下: 第1课重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具体观测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辨别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特性。 第36课具体简介某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随着的现象。学生通过观测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多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重要特性: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简介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

3、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协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从学生结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规定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潮流早,她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规定的是,学生可以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与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多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措施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措施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盼望达到的重要日标。二、单元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

4、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结识的。 .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随着多种现象。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运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过程与措施.通过观测、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成果。学习通过“假设检查”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经历简朴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按规范规定完毕实验。.对观测研究成果进行简朴整顿、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渐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

5、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结识的。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边事物的爱好和好奇心。 .结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有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结识,修正、完善原有的结识的必要的。 .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协助我们结识事物的本质。 .体会辨别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成果的重要性。 .懂得拟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诸多的证据。.结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三、分学时教学建议第课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背景和目的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她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

6、化、燃烧、生锈这些常用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但愿学生进行摸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有关。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可以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当渗入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本。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似和不同之处。某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某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措施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措施,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通过具体实验,体验

7、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承认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二)教学准备每组一盒火柴、一枚生锈的铁钉、一根蜡烛、一张白纸,图片。(三)教科书阐明 本课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这部分的内容,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学生对身边的某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容易理解,对空气、火、电和声音与否是物质,接受起来也许会有某些难度。学生对感官容易观测到的、特别是触觉可感知到的实在物体,很容易接受为物质,如空气和火。由于学生对空气进行过观测研究,懂得空气的确存在、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确认空气是

8、物质比较容易,对火是不是物质的拟定也好解决。但是学生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测到的东西拟定为物质,接受起来会有难度。 如何解决声音、电、光也是物质?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本质,电的产生和本质上协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体振动就不产生声音,因此,声音可以看作是振动的物体,声波相称于把振动进行传递。电、光也可以用同样的措施进行解决。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教科书最后就直接告诉学生记住“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概念。 第二部分:物质在变化 这部分的内容,也是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编排的。从生活中观测到的多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同步,发既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教科书但愿学生通过讨论

9、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同步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观点。 教科书当中,规定学生比较归纳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学生的回答也许五花八门,因此,可以从与否变成了此外的材料(物质)上进行比较,这样思考的方向会更集中,也符合教科书设计的意图。 第三部分:让物质发生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绝对的,有些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是人们故意识的活动导致的。这部分的内容,解说的是人为因素可以导致物质的变化,规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背面的学习打下基本。 在这里可以重点对蜡烛燃烧的观测做点文章。由于燃烧的内容,在五年级教科书中删除了

10、,只有在这个单元浮现,因此对燃烧是怎么回事,可以插人到这里进行教学,这也是对教科书的补充。(四)教学建议 .世界由物质构成。 这部分内容应当以解说为主,辅助以举例例证的方式进行。 (1)我们的周边有哪些物质?让学生举例,例子越多越好,这样归纳的成果越有说服力。在举例的基本上,得出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讨论空气、火、声音、电、光是不是物质,为什么?对声音、电、光的辨别,从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进行辨别,最后拟定它们都是物质。得出间接观测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也是物质。 (3)总结:整个世界都是物质构成的。 2.物质在变化。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是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的。结合教科书的内容

11、,要区别出两种不同的变化,一种是变化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变化;另一种是实质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东西。并且要讨论,有些物质变化的速度相称缓慢。 (1)观测把易拉罐或者饮料瓶压扁,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不是变化了物体的材料? (2)观测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图片,回忆水的这种变化与否是变成了其她物质? (3)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似的特点? ()点燃火柴,观测火柴的燃烧,它发生什么变化?思考火柴燃烧后变成f什么物质? (5)观测生锈的铁钉,思考铁与铁锈与否相似? (6)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似的特点? (7)岩石、房屋、马路在发生变化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你觉得世界上有不变的物

12、质吗? 3.让物质发生变化。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某些符合学生认知构造和思维能力的、便于观测的、有典型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观测和体验物质的变化。如铁丝的弯折、观测燃烧的蜡烛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在观测中体会到物质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最后总结出物质变化,两类状况:一类是只变化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第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背景和目的 这是继前一节课观测了某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测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测物质的变化,懂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

13、生看到明显的变化。本课的重点在于观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与否产生。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互相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测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测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某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措施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测,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

14、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报告观测到的现象对于得出对的结论是重要的。(二)教学准备每组一盒火柴,一枚生锈的铁钉,一根蜡烛,一张白纸,图片。(三)教科书阐明 本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观测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测加热白糖的变化”。 第一部分:观测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沙和豆子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猜:不会。这是学生的经验。观测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发生变化了吗?豆子发生变化了吗?”学生判断:没有。这是学生的观测成果。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测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想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虽然学生的见解一边倒,但是“有什么证据阐

15、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想措施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测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 为了便于观测比较混合前后有无发生变化,一方面要观测描述沙和豆子在混合前的特点,教科书第2页的表格就起到了这个作用。观测后把样品留下,后来还要用它同分离出的沙和豆子进行比较。 在比较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过程中,会有某些学生纠缠于细微的变化,如沙子粘在豆子上,豆子仿佛变了一点颜色等,这是值得肯定的严密、细致的态度。但这是细节,从大方向来看,我们应当把握物质自身与否发生了变化,沙子还是沙子吗?豆子还是豆子吗?这是观测的核心。因此,用筛网分离沙子和豆子的混合物,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比观测,而分离混合物的多种措施不是本课的重点。 第二部分:观测加热白糖的变化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