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102488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产业集群强化工业支柱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开展 关于我市经济工作新战略思考 李建平 纵观我市工业开展的历程,凡活力比拟强,企业经营良好的,都是主动把企业开展融入了全球、全国、全省的主导产业链中去,逐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了生命力;反之,脱离开主导产业,产业链很短的,都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能融入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开展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也称“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城竞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面临国内外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在技术、资金

2、、规模和品牌上的优势,单打独斗难以取胜,只有采取产业集聚的方式,以整个群体的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形成集聚竞争优势。其竞争优势表达在本钱优势、创新优势、市场优势和规模扩张优势等方面。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性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开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开展模式,能够显著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开展,促使同一产业内局部工更为精细化,使每个企业可以集中于该产业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种中间产品的生产,节约本钱,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各企业在剧烈竞争中进行技术创新,使先进的技术、经验更为迅速地在区域内传播,产生技术溢出效果;核心产业的集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产生更为强烈的需求,从而推动关联产业的开展,

3、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开展能有效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促进农材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区域产业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开展空间。 一、国内产业集群开展状况、开展模式 产业集群在国内沿海地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省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长江三角洲地区尤为典型。据调查,浙江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经济,年产值超亿元的集群经济有519个,广泛分布于纺织、制衣、电器、机械、医药等一百多个大小行业,有工业企业23.7万家,吸纳就业人员380万人,年总产值达6000亿元,约占全省工

4、业总产值的50%。江苏已形成了机械、纺织、轻工、食品、电子信息等13个行业60多个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有工业企业3.2万户,从业人员168万人,产出规模达2500多亿元。从全国来看,浙江的产业集群程度最高,已成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开展的一大特色。集群经济的快速开展,提高了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全省有52个产业集群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调查,浙江有56种特色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居前10位的有336种之多,占总数的63%。产业集群的开展使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势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从1987年的124亿元开展到2022年的11243亿元,成为

5、继广东、江苏和山东之后我国第四个突破万亿的省份;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1805亿元和901亿元。从我国产业集群开展历史和形成过程看,产业集群开展模式分为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根底上的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基于“三来一补根底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三是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四是在中心城市出现的都市型产业集群;五是在政府规划下开展起来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二、结合我市实际应选择的产业集群开展道路 国内沿海兴旺地区开展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提升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开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

6、的指导作用。结合我市工业开展实际,选择适合我市特点的产业集群开展道路,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明确工业强市的“战术和“抓手,加快工业经济大开展的有效途径。 开展产业集群是强化工业支柱的客观要求。据对我市197户规模上工业调查统计,烟酒食品、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四大支柱工业2022年完成工业总产112.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37亿元,拥有固定资产净值77.0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4.7%、83.4%和81.30%。支柱工业支撑着我市工业体系,支柱工业的开展状况,直接影响我市经济开展、社会就业和财政收入状况。 开展产业集群具有较好的产业根底。197户各类企业可按行业

7、大类分为:烟酒、食品、冶金、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工具仪表八个产业,其中: 烟酒产业。有企业11户,年产值达12.44万元,年销售额达11.55亿元,资产规模达20.72亿元,从业人员5537人。 食品加工业。有企业36户,年产值达6.1亿元,销售额6.04亿元,资产规模达5.13亿元,从业人员3328人。 冶金采矿业。有企业46户,年产值达34.88亿元,销售额35.11亿元,资产规模达72.12亿元,从业人员22480人。 建材业。有企业38户,年产值达5.72亿元,销售额5.11亿元,资产规模达12.8亿元,从业人员22480人。 医药产业。有企业20户,年产值达4.87亿元,销售

8、额4.20亿元,资产规模达6.86亿元,从业人员3460人。 化工产业。有企业13户,年产值6.47亿元,销售额5.81亿元,资产规模达8.33亿元,从业人员6658人。机械制造业。有企业23户,年产值达15.67亿元,销售额13.79亿元,资产规模达45.23亿元,从业人员22493人。 工具仪表业。有企业11户,年产值达7.58亿元,销售额6.35亿元,资产规模达16.35亿元,从业人员10090人。这些产业目前已具有了产业集群的雏形,为我市培育、开展产业集群经济,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根底。 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开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的作用十分重要。一个企业在某个行业取得成功的示范效应,

9、会带动一批企业起而效之,引发竞争,并通过竞争,使一批企业脱颖而出,形成规模,创出品牌,进而带动更多中小企业配套和效劳型企业的开展,完成办企业到办产业的转变,实现产业开展的“榕树效应。在调查中,我们对全市各行中的优势企业,从现有规模、创新能力、品牌优势、管理水平、产业链延伸及开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目前,有汉烟二厂、汉中钢铁、略阳钢铁厂、汉中八一锌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汉川机床、汉江药业、汉王药业、陕西三粮液酒业公司、汉中顺鑫鹏程食品公司等20多户企业,近年来开展快、势头好,已成为所在行业的龙头,是产业集群开展的核心企业,是我市开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 开展产业集群,应结合我市实际选择正

10、确的道路。我市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区,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劣势:一是离中心城市远,交通不便,其产业集群开展在短期内不可能象珠三角、长三角、首都经济圈那样依托中心城市或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来开展。二是民间经济活力缺乏,也不可能象浙江温洲一带通过依靠民营企业和工商业传统精神开展产业集群。三是资源品种多、但经济批量小,也不可能通过资源大规模开发来形成产业集群。 我市开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一是经过方案经济时期国家“三线建设和多年来的开展,全市已成了八大产业近200多户各类企业,各行业目前已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二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开展的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在产业集群的开展过程中,将起着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

11、有利用集群经济的快速形成。三是市委、市政府已确立了工业强市开展战略,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工业开展的措施不断加强,加快工业开展已形成合力,完全可以通过政府产业引导,政策促进,加快产业集群形成与开展。因此,加快我市集群经济开展,应主要依据本地产业根底,充分挖掘原生企业优势,选择以龙头企业带动、大批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开展的产业集群开展道路。 三、我市开展产业集群的框架、目标 开展我市产业集群,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加快汉中开展为第一要务,以自然禀赋条件为根底,充分挖掘现有企业资源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开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形成产业集群的开展模式,拟实施对卷烟、食品、钢铁、

12、医药等十个产业集群的培育开展,进一步强化我市工业支柱,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竞争力。其框架、目标是: 1、卷烟制造产业集群。以汉烟二厂为龙头,以大河坎镇为中心,组建汉中卷烟厂,加快汉中卷烟制造业开展,带动烟叶种值、印刷、包装等行业开展。到“十一五末,卷烟制造产业集群总产值达30亿元,销售收入达28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上交税金9.5亿元。 2、饮料业产业集群。以陕西三粮液酒业公司、洋县酒业为龙头,开展白酒制造业;以青岛啤酒汉中分公司为龙头,开展啤酒制造业;带动我市白酒、啤酒,以及黄酒、黑米酒等饮料业开展。以陕西午子绿茶公司为龙头,以西乡县为中心,大力开展精制茶加工业,带动全市绿茶种植业,整合茶叶加工

13、业,形成区城知名品牌。到“十一五末,饮料生产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0亿元,销售收入达9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上交税金1.2亿元。 3、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汉中顺鑫鹏程食品公司、西乡长林肉类食品公司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开展肉制品加工业,带动全市养殖、包装等行业开展,引领农民致富;以陕西建兴农业科技公司为龙头,开展精制植物油加工业;以东方精制食品厂为龙头,开展方便食品制造业,加快农产品向工业产品的转化,提升附加值;以汉中成祥米业公司,汉中春雨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为龙头,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全市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到“十一五末,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4亿元,销售收入13亿元,实现利润4000万

14、元,上交税金5000万元。 4、钢铁产业集群。以陕西汉中钢铁、略阳钢铁厂为龙头,以勉县、略阳县为中心,开展钢铁产业,带动黑色金属采矿、冶炼及钢压延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到“十一五末,钢铁产业集群总产值达60亿元,销售收入58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上交税金4亿元。 5、有色金属冶炼产业集群。以汉中八一锌业公司为龙头,以勉县为中心,开展有色金属冶炼业,带动有色金属采矿业开展;以略阳县为中心,开展黄金开采业。到“十一五末,有色金属冶炼产业集群总产值达26亿元,销售收入24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上交税金1.3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6、建材产业集群。以中材汉江水泥股份公司为龙

15、头,开展普通水泥、特种水泥及新型建材产业。到“十一五末,建材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0亿元,销售收入9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上交税金5000万元。 7、医药产业集群。以汉王药业为龙头,以开发区医药产业园为中心,积极引进有较强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快中药产业开展,带动中药材种植业、印刷、包装业开展,形成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全市绿色产业开展;以汉江药业股份公司为龙头,引进国内外西药生产优势企业,开展化学原料药、西药产业。到“十一五末,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1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上交税金1亿元,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为龙头,积极开展飞机制造业;以陕西汉江汽车制造公司为龙头,开展汽车制造业,充分利用我市现有机械制造业优势,扩散汽车零部件,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培育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延长生产链。到“十一五末,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集群总产值达55亿元,销售收入51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 9、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汉川机床、汉江机床为龙头,以褒河镇为中心,开展机床制造业,扩散零部件,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逐步开展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机床生产基地。以汉中变压器为龙头,开展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到“十一五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