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沁园雪二课时导学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102488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九年级沁园雪二课时导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沁园雪二课时导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沁园雪二课时导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沁园雪二课时导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沁园雪二课时导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九年级沁园雪二课时导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九年级沁园雪二课时导学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沁园春 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 生形象思维能力。3、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博大胸襟,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学习难点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理解。2、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学法与使用说明:1、自查资料或网上搜集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2、用红色笔勾画出知识链接中的重要信息并记忆。3、查字典,给把握不准的字词注音,并读一读。4、大声朗读课文二、三遍,再结合课下注解说说词的大意。在书上标记出有困难、疑惑的 地方,

2、准备课堂交流。5、认真研读导学案,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书写要规范。(标的题,A、B层同学必做,C层同学鼓励做。 )知识链接1、背景简介: 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 在陕北的清涧县, 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 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 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 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2、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

3、这就是词谱, 词人依照词谱填词, 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 等。 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 “雪”是题目。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 就称为上下阕。自主学习一、预习检测1、你知道哪些咏雪的诗?请写出其中的一首或一句。2、你了解本文作者吗?毛泽东(1893-1976),字, 人,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书法家。其诗词作品气魄雄伟,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3、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情感。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惟余 m angm ang ()分(风骚( ) 稍逊( )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诗词集)外妖r

4、 ao() 折()腰成吉思汗() 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天ji e()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C. 山/舞/银蛇D.欲/与天公试/比高4、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注意下列加点词句的意思。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 ()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 ()风骚()。一 代天 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射大雕。俱往矣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诵读课文。 要求边读想象词所描绘的景色。 读完后,说一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也可用图画表现出来)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上下阙大意,并说说上下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词的上下阙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分别给上下阙分层,概括各层大意。说说“望”和“惜” 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3、全词的主旨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作者在下阕中为什么要评论历代帝王?其中的“惜”字应如何理解?5、这首词综合运用了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它们是如何有机结合的?、拓展延伸1、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我们也可以对毛泽东同志说: “俱往矣

6、,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那么,你认为,当今的“风流人物”是谁?试举例说说(可以是个人,亦可是群体) 。 2 、自古以来, 人们对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有各种评价。 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本 文,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1) 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2)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 “他们,出现于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 普希金在描述成吉思汗入侵俄罗斯时说: “蒙古人政府俄罗斯以后, 除了肆无忌惮 地攫取和破

7、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士多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疑惑或各小组同学的表现)五、当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沁()园春 w现 )余莽莽风 sao()谦 xun()2、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今朝()红装素guo()原 ch i()1 a()象)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惟:只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河:宽广的河流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称得上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米输:差,失3、根据课文填空(1)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柳亚子曾说这首词“虽苏、辛未能抗”,其中“苏“辛”分别指宋代词人和(2) 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题目是。(3) 词中

8、总写北国之景的句子是,其在文中的作用是(4 )上下片之间的过渡句是。(5) “稍逊风骚”中的“风”本指, “骚”本指。两者合称历来泛指。在文中的含义是。(6) 恰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4、 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5、写出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抱负的诗句。(1 )毛泽东: (2) 顾炎武:(3)陆游: (4)范仲淹: 沁园春

9、 雪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逐词逐句揣摩语言,体会词的语言的凝练、贴切及丰富的表现力。 2、美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博大胸襟,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 负。学习重点:学习目标 1。 学习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与使用说明:1、课前搜集有关毛泽东和古人咏雪的其它诗词,以备课堂交流。2、诵读本词,画出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字词及你认为精彩的词句或有疑惑的地方,并做上 批注。3、背诵课文并独立完成此导学案,要求书写规范。(标的题,A、B层同学必做,C层同学鼓励做

10、。)知识链接: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 形象的艺术语言, 往往要细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要反复推敲诗句,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欣赏经验, 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 品味语言可从 两方面入手:一是炼字,注意联系全诗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以品味 其妙; 二是语言风格,注意从整体上感受诗歌直白与含蓄,质朴与绮丽,沉郁与豪放等不同 的语言风格。自主学习:一、 复习检测:1、按要求填空:(1)沁园春 雪这首词,上阕主要写雪景,其中概括描写的句子是, 具体描写的句子是,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下阕从引出, 纵论, 抒发了(2)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二、读

11、课文,析疑点,局部探究。 1、上阙中作者“望”见了哪些景物?其中的“望”能否换为“看”?2 、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有什么表达作用?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 ,为什么这样写? 给你怎样的感受?4、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虚景?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 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5、“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中的“略”、“稍”、“只” 能否去掉?为什么?6、作者在评议成吉思汗时,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 么?三、读课文,赏靓点。 请说出你欣赏到的课文美点(在课文

12、上圈点勾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要 紧密结合课文说出理由、依据,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写景方法、角度和情感等方面欣 赏文章的美。并尝试用示例这样的句式说话。示例:课文美,美在词的风格既雄浑壮伟,却也不乏柔美,是刚柔相济。文中的“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写出了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而“看红装素裹,分外妖 娆”又展现了一种娇艳动人的柔美画面。课文美,美在,文中课文美,美在,文中。课文美,美在,文中四、读课文,传情意。“三分诗七分读。 ”在充分理解此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的基础上,再来美读课文,力求传 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角色读,注意重音、停顿、语气、语调

13、。示例:(男领)北国 / 风 光,(豪迈,高尔慢)(齐)千里 / 冰 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女)望长 城 /内 外,惟余 / 莽 莽。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下面两题中 C 层同学任选其一)1、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与沁园春雪在内容、情景和情感上的异同。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1930 年 2 月 )毛泽东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 十万工农下吉安。2、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

14、,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 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 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六、总结反刍(本节课的收获或各小组同学的表现)七、当堂检测(一)按要求填空1、沁园春 雪想象雪后晴日美景(虚写)的句子是;上阙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木兰诗中的“”也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3、词的下阕是评论 _,抒发 。其中前两句起 _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后三句属 。(二) 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4.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