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助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1014872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壶口瀑布》助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壶口瀑布》助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壶口瀑布》助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壶口瀑布》助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壶口瀑布》助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壶口瀑布》助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壶口瀑布》助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口瀑布助学案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等。二、壶口瀑布简介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吉县城西45公里,距临汾市16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

2、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骇浪翻滚,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其雄壮之势,无与伦比。与瀑布相关的景观还有“千米龙槽”、“水里冒烟”、“长虹卧波”、“旱地行船”等。壶口景色,四时各异,严冬则冰封河面

3、,顿失滔滔;春来则凌汛咆哮,如雷贯耳;盛夏则大洪盈岸,蔚为壮观;秋季则洋洋洒洒,彩虹通天。基础训练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咆哮( )瑰丽( )蕴涵( )真谛( )告诫( )吞没( )驰骋( )漩涡( )霎时( )刹那( )寒噤( )雾霭( )轧钢( )汩汩( )潺潺( )二、解释下列成语。1.身临其境:2.荡气回肠:3.震耳欲聋:4.深不可测:5.怒不可遏:学法指导全文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

4、那种猛烈。”作者把从壶口奔泻出来的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从空抖落”,又进一步强调“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既写出了瀑布“轰然而下”的“凝重、猛烈”,又写出它与众不同的特性。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河水奔涌向前的湍急和它的不可阻挡之势。“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一句句的排比,构成了强烈的语势,写出了瀑

5、布飞泻时水的各种形态,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不同形态,极好地渲染了水势。“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这一句连用四个“跌”字,形象地写出了水泻下来速度之快,让人反应不过来的形态。文中还有运用大量的动词,展现出壶口瀑布的动态美的还有很多。“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文章还用“我”的内心感受来衬托出壶口瀑布之险,给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窍门点击: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

6、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物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

7、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疑难汇萃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的最后一句“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文中作者又认为黄河的性格是伟大的,可为什么仅仅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壶口”才显现出来。那么壶口特殊在哪里?文中哪里体现黄河的“伟大”?2.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用到了哪几种?)3.作者先后对壶口瀑布进行了两次描写,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采用哪些修辞方法对壶口瀑

8、布进行描写?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本文用到了哪些?)4.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而是由于它能引起人们的思想。在作者的眼里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人以怎样的思想?在壶口瀑布的身上,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4我国的美学家认为,散文有三个层次的美,第一层次是描写美,第二层次是抒情美,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美。要达到这三个层次的美就要学会寻找事物的“联想点”,在文章中,这个联想点往往表现为一句话或是一个语段。试找出本文的联想点,说说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疑难问题收

9、集错题收集能力提升一、仔细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部分文字的表达效果。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2.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3.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漩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

10、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里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抉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遥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1.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具体语句。2.黄河“伟大的性格”是什么?请概括回答。3.文中画线句子起到什么作用?能不能去掉?4.为什么说“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5.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

11、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瀑布的诗句,搜集这些诗句并仔细品味其中的不同。四、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事物时时地感动着我们。请从“梅、兰、竹、菊”中选一景物写一段文字,描写出景物的美,展开联想,抒写出这些景物的性格,并由此联想到我们人身上的精神。参考资料基础知识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咆po 瑰gu 蕴 yn 谛d 诫ji 没m 骋chng 漩xun霎sh 刹ch 噤jn 霭i 轧zh 汩g 潺chn二、解释下列成语。1.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2.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3.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4深不可测:.深得

12、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5. 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能力提升一、仔细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部分文字的表达效果。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瀑布涛声如雷、万马奔腾的气势。2.一个“吸”字,将壶口之水的气势尽显无遗,省去不少渲染的笔墨。3.使用“齐齐”“切”“寸寸”“剁”等词语,体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定意志和不懈的伟力。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比喻,如:“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拟人,如:“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2.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3.引用徐霞客的记载更能突出揭示黄河千百年来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能去掉。4.因为冲出壶口是其伟力的集中展现,在山石逼迫之下,不屈不挠,力量更加强大。5.提示:二万五千里长征,坟川大地震后的重建等等。三、提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旧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将进酒中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对壶口瀑布的描写还有“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等诗句。四、写作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描写的景物之中,还要把握好联想点展开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