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1010031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 坐在电视机前看汶川地震电视直播节目,全国、全世界人民对灾民的那份真挚的爱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让我们珍惜这份爱,让我们的校园盛开爱的鲜花吧!因为,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 这次不幸发生在汶川地区的大地震,引发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热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抗震救灾日日夜夜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不由得引起人们对德育的根性思考,那就是:爱是德育的根,爱是德育的生命,没有爱就没有学校德育。 一、爱是弥漫在生活周围的空气 说到爱,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古老话题,电视机前的你为什么看到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不止一次地落泪?那是因为我们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如此惨痛的灾难而顿生悲悯之情,那是因为

2、我们内心深处自然激起了爱的情愫。爱是人的本能的冲动。爱不能被要求、被强迫,是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爱就是弥漫在我们周围的空气,爱是德育的核心。反观学校德育工作,没有一项不是以爱为基点,以爱为目的,以爱为过程,以培养爱为结果。罗素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学校德育回归生活,就要为学生营造高尚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学习做人的本领,陶冶高深的道德情操,从而成为德性素质高的人。高尚的生活离不开爱的激励,有了爱生活才更有情趣,更富意义。在地震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行动,温家宝总理迅速赶赴一线指挥救灾。无论是总理手持话筒鼓励仍被压在废墟里的群众的话语,还是在临时帐篷里安慰受伤儿童时

3、眼中的泪光;无论是在瓦砾堆上捡起书包、鞋子时伤心的泪水,还是回望北川县城凝重的神情。大爱,写在共和国总理的一言一行中,让人感受到什么是高尚。子弟兵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震区一线,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给灾区群众带去了党中央的温暖。他们争分夺秒,没有工具,就用双手刨开废墟,抢救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此情此景感人泪下。哪里最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很多官兵尽管自家也遭了灾,还不知亲人的安危,却还是在抢救群众。危难时刻见真情,危难时刻更见精神。子弟兵演绎的一个个爱的故事,让死神也望而却步。 二、爱是涌动在心灵深处的

4、波澜 爱的内涵十分丰富,学校德育首先应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次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快捷高效地调兵遣将抢险救灾,国家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形象,普通公民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感人行为,都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体现。学校德育还要关注那些凡人善举背后涌动出的爱的波澜。我们生活中相处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平时你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惊人之举或是骇世之言,但平凡的生活中同样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就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校生活中的师生也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身上闪现

5、的精神价值同样应引起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应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开发出来,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德性价值。汶川大地震后出现的种种平凡人的场景感人至深:一位女教师将三名孩子紧搂胸前,而自己的身体却被砸成了三段;一个男孩自救后爬过废墟背出两位同学;一位解放军上校在地震中失去了29位亲人,还是忍痛救人1个日夜,最后昏倒在地;一位75岁老人到骨科医院做志愿者,为地震伤员服务;一个刑满释放人员抛下已成废墟的家,到重灾区刨出了两名幸存者和20多名遇难同胞;一名衣衫褴褛的拾荒男子把7年捡垃圾换来的钱捐给了灾区儿童;众多外省“的哥”自费驾车赶赴灾区救人灾区抢险的救助车上挂着“我们是一家人”的横幅,废墟中的一群孩子举着“向

6、救灾英雄致敬”“向心灵天使致谢”的标语,灾区高速公路上大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四川人知恩诚谢!”的话语,全国各地许多高校献血站前排起的自愿献血者的长队所有这些都是平凡百姓所做出的举动,也许当时他们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就那么做了,这就是爱的力量的感召。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学者朱艺认为,现实社会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道德境界处于“道德允许”的平凡境界。这是人性本善的境界,是爱的原点。为此,我们的学校德育应能在这一平凡的境界中有所作为,点燃学生心中爱的火花,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爱自然,爱人类,这就是德育工作的生活价值所在。 三、爱是传递在彼此之间的火炬 北京奥运圣火继续在祖国大地

7、传递,与此同时,我们也分明看到还有一支不灭的火炬在传递,那是爱的圣火。和地震波方向正好相反,爱的火炬从四面八方经一站站传递汇聚到地震灾区。爱悄无声息地在人们之间不断地传递,将所有的人团结在爱的旗帜下,最终汇聚成爱的洪流。 在救人的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救援者还尽量顾及生命的尊严。救灾之后,要考虑如何让这些受灾群众能够更好地生活,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吃住,同样要关心他们心理的健康,因为灾难给民众带来的恶梦般的记忆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消除掉的。爱的起点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又是人性的起点,没有尊重也就无所谓以人为本。人们用歌声来表达尊重的意愿:唤醒耳朵应该用歌声,如果不会唱歌也没关系,就让那第一道阳光把

8、耳朵唤醒吧。唤醒耳朵就是唤醒心灵,那第一道阳光的名字应该叫尊重。学校德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爱,是否尊重学生,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密就是尊重学生。”因为有了尊重,爱的火炬就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传递。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成为爱的乐园,如此,我们的教育该会是多么地美好啊!爱的延续是理解,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路绿灯,从成都开往南通的列车,载着95位伤员提前到达了目的地。记者在车站进行了采访报道,按照新闻工作的要求,记者应该做深度报道。但是,考虑到伤病员的特点,以及他们曾经经受的生死考验和心灵的重大创伤,记者不愿触及伤者心灵的伤痛而选择了放弃。这一放弃,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是多么富有人性

9、的大爱啊。我们从事的学校德育工作,也需要这种理解之爱。我们要理解儿童作为人的整体性、差异性、超越性,理解儿童文化的特点: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好奇的、探索的建基于上述理解的爱的教育行为应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话语 爱的升华是感动,而感动又会汇成爱的海洋。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媒体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哽咽了,凤凰卫视的记者哭了,第一时间到现场采访的国外媒体记者回去后需要请心理医生治疗;被感动最多的是全国人民,短短的时间里捐款竟高达数百亿!爱心在不断传递,失去双亲的儿童一下子捐出自己全部积蓄15元,沿街乞讨者来到捐款箱前,捐出自己的全部所得,硬币、毛

10、票虽然代表的金钱数额不大,但爱心永恒,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恐惧和悲伤不是孩子们脸上该有的色彩。从电视画面中我们看到,地震发生十多天后,那些灾区孩子的脸上就有了笑脸。一群来自美国的志愿者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前跟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游戏。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暂时忘却了十几天前那场梦魇对他们心灵的创伤。爱是没有国界的,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这些美国青年是来中国云南旅游的,当他们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就改变行程主动到灾区当起了志愿者。他们用爱心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的行为,同样让人感动。 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爱让人类、让世界充满意义、充满和谐、充满希望。让我们的德育回归爱的原点,让我们的校园开满爱的鲜花吧!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川港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