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圆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100600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章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4章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4章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24章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24章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4章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章圆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4.1.1 圆教学目标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教学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教学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讨论完善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活动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图1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教师活动设计: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活动2:

2、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画圆)图2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同时从圆的定义中归纳:(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

3、上于是得到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活动3: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 图3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

4、,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活动4: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课件:车轮;课件:方形车轮)学生活动设计: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

5、稳定图4讨论完善讨论完善作业设计教科书P81:13教学反思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目标探索圆的对称性,进而得到垂直于弦的直径所具有的性质;能够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垂直于弦的直径所具有的性质以及证明教学难点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讨论完善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活动1: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课件:探究圆的性质)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操作结果,可以发现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直径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发现:圆是轴对

6、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过程中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二、问题引申,探究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活动2: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第一步,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第二步,得到一条折痕CD;第三步,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第四步,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如图1 图1 图2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为什么?(课件:探究垂径定理) 学生活动设计:如图2所示,连接OA、OB,得到等腰OAB,

7、即OAOB因CDAB,故OAM与OBM都是直角三角形,又OM为公共边,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则AMBM又O关于直径CD对称,所以A点和B点关于CD对称,当圆沿着直径CD对折时,点A与点B重合,与重合因此AM=BM,=,同理得到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操作、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活动3:如图3,所在圆的圆心是点O,过O作OCAB于点D,若CD=4 m,弦AB=16 m,求此圆的半径图3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图形,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分析图形条件,发现

8、若OCAB,则有AD=BD,且ADO是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弦长、半径、拱形高、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四个量中,只需要知道两个量,其余两个量就可以求出来解答设圆的半径为R,由条件得到OD=R4,AD=8,在RtADO中,即解得R10(m)答:此圆的半径是10 m活动4:如图4,已知,请你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的中点,说出你的作法图4师生活动设计:根据基本尺规作图可以发现不能直接作出弧的中点,但是利用垂径定理只需要作出弧所对的弦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与弧的交点就是弧的中点解答1连接AB;2作AB的中垂线,交于点

9、C,点C就是所求的点小结: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圆对称性讨论完善讨论完善作业设计教科书P83:12教学反思2413 弧、弦、圆心角教学目标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1)圆的旋转不变性;(2)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教学重点探索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定理并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定理中的“在同圆或等圆”条件的理解及定理的证明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讨论完善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活动11.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1)在两张透明纸上,作两个半径相等的O和O,沿圆周分别将两圆剪下;(2)在O和O上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如图1所示,圆心固

10、定注意:在画AOB与AOB时,要使OB相对于OA的方向与OB相对于OA的方向一致,否则当OA与OA重合时,OB与OB不能重合图1(3)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通过上面的做一做,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理由(课件:探究三量关系)师生活动设计:教师叙述步骤,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 由已知条件可知AOBAOB;由两圆的半径相等,可以得到OABOBAOAB=OBA;由AOBAOB,可得到ABAB;由旋转法可知在学生分析完毕后,教师指出在上述做一做的过程中发现,固定圆心,将其中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半径OA与OA重合时,由于AOBAOB这样便得到半径OB与OB

11、重合因为点A和点A重合,点B和点B重合,所以和重合,弦AB与弦AB重合,即,AB=AB进一步引导学生语言归纳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2根据对上述定理的理解,你能证明下列命题是正确的吗?(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优(劣)弧相等师生活动设计:本问题由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解决,可以证明上述命题是真命题二、主体活动,巩固新知,进一步理解三量关系定理活动2:如图2,在O中,ACB60,求证AOB=AOC=BOC学生活动

12、设计: 图2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对三量定理的理解加以分析由,得到,ABC是等腰三角形,由ACB60,得到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所以得到AOB=AOC=BOC教师活动设计:这个问题是对三量关系定理的简单应用,因此应当让学生独立解决,在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醒,最后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证明 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又 ACB60, 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CA AOB=AOC=BOC小结:弦、圆心角、弧三量关系讨论完善讨论完善作业设计P85:练习教学反思24.1.4 圆周角教学目标1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2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3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现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教学难点发现并论证圆周角定理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讨论完善活动1 演示课件或图片:问题1如图: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和)有什么关系?问题2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他们的视角(和)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教师演示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教师解释: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