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6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0995199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6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6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6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6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6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6(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21秋工程力学基础平时作业二参考答案1. 在动态测试中,电桥的输出量通常采用( )。A.电阻量B.电压量C.电流量D.电感量正确答案:B2. 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主要由自身决定,而输出功率的大小则取决于负载,只要不超出其额定功率即可。(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主要由自身决定,而输出功率的大小则取决于负载,只要不超出其额定功率即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3. 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只能列2个独立的平衡方程,解出( )。A.1个未知力。B.2个未知力。C.3个未知力。D.6个未知力。参考答案:B4. 辛烷(C8H18)在95%理论空气量下燃烧。假定燃烧产生物是CO2,CO,H2O,N2的混

2、合物,确定这个燃烧方程,并计算其空气辛烷(C8H18)在95%理论空气量下燃烧。假定燃烧产生物是CO2,CO,H2O,N2的混合物,确定这个燃烧方程,并计算其空气燃料比。辛烷在空气量为理论值时,燃烧反应方程为 C3H18+12.5O2+12.53.76N28CO2+9H2O+47.0N2 则在95%理论空气量下的辛烷燃烧方程可写成 C3H18+0.9512.5O2+0.9512.53.76N2 aCO2+bCO+dH2O+eN2 (1) 代中a,b,d,e为待定系数。 根据氢平衡 2d=18,则d=9 根据氮平衡 e=0.9512.53.76=44.65 根据碳平衡 a+b=8 (2) 根据氧

3、平衡 2a+b+d=0.9512.52=23.75 (3) 联立解式(2),(3),得 a=6.75,b=1.25 将a,b,d,e代入燃烧方程(1),可得辛烷在95%理论空气的方程,即 C8H18+11.875O2+44.65N26.75CO2+1.25CO+9H2O+44.65N2 用摩尔作单位时,空气燃料比为 用质量作单位时 5. 在深水中进行炮弹模型试验,模型的大小为实物的115,若炮弹在空气中的速度为500kmh,问欲测定其在深水中进行炮弹模型试验,模型的大小为实物的115,若炮弹在空气中的速度为500kmh,问欲测定其黏性阻力时,模型在水中试验的速度应当为多少(设温度均为20)?正

4、确答案:按雷诺准则设计:按雷诺准则设计:6. 隔离体(或分离体)是指_。对某一隔离体作受力图时一般要画上两部分外力,一部分是_,另一部分是_隔离体(或分离体)是指_。对某一隔离体作受力图时一般要画上两部分外力,一部分是_,另一部分是_。从结构中选取合适的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卸去相邻构件对它的约束后将它从结构中分离出来,以便分析它所受的全部外力。$作用力(或载荷)$支承反力(或约束力)7. 动力学普遍方程中应包括内力的虚功吗?动力学普遍方程中应包括内力的虚功吗?动力学普遍方程不应计入内力的虚功。8. 依据力的可传性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以沿作用线移动;B.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任何

5、一点;C.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物体内的任意一点;D.力可以沿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的任意一点。参考答案:D9. 某一空气动力计算中,允许压强的相对误差p1.5%,对于15的空气流,其速度值在多大以下方可按不可压缩流体处某一空气动力计算中,允许压强的相对误差p1.5%,对于15的空气流,其速度值在多大以下方可按不可压缩流体处理,并求此条件下的密度变化。由,当p1.5%时 又声速 则 =Mac0.245340.1783.34(m/s) 10. 等直径送风管道输送亚音速气流,在管道某处装有一毕托管,测得静压为35828N/m2(表压),总压和静压之差为40cmHg等直径送风管道输送亚音速气流,在管道某处

6、装有一毕托管,测得静压为35828N/m2(表压),总压和静压之差为40cmHg,气流温度为25。试按不可压缩流体和可压缩流体两种情况计算该点的流速。设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不可压缩流体时,v=229.4m/s或258m/s; 可压缩流体时,v=242m/s。 11. 作图(a)所示简支梁的内力图 利用整体平衡条件:作图(a)所示简支梁的内力图利用整体平衡条件:(1)求支座反力 X=0, XA=0 MA=0, 161+444-YB8=0, YB=10kN() MB=0,YA8-167-444=0, YA=22kN() Y=0, 22-16-44+10=0 (2)作剪力图 用截面法计算控制截面内

7、力。控制截面有A、B、C、D、E等荷载不连续点,将梁AB分成四段:AC、CD、EB段无荷载,Q图为水平线,用一个值就可确定;DE段内有分布荷载,Q图为斜直线,用两个值就可确定。 QA=QC左=YA=22kN QC右=QD=YA-P=22-16=6kN QE=QB=-YB=-10kN 作Q图 先作Q图横坐标轴AB(图(b),在横坐标轴上各相应位置标注控制截面(A、C、D、E、B),在A点和C坐点的坐标轴上面取22kN为纵坐标,得到A1点和C1点;在C右和D点的坐标轴上面取6kN为纵坐标,得到C2点和D1点;在E点和B点的坐标轴下面取10kN为纵坐标,得到E1和B1点。将各纵坐标A1C1、C2D1

8、、D1E1、E1B1连以直线,在坐标轴上面注明正号,在坐标轴下面注明负号,即得剪力图。剪力图见图(b)。 (3)作M图 用截面法计算控制截面弯矩。仍选A、B、C、D、E为控制截面,各控制截面弯矩值为: MA=0 MC=221=22kNm(下边受拉) MD=222-161=28kNm(下边受拉) ME=102=20kNm(下边受拉) MB=0 作M图 在横坐标轴上各控制截面A、C、D、E、B下方标注各相应截面弯矩的纵坐标值0、22、28、20、0,它们对应的点为A1、C1、D1、E1、B1,见图(c)。 在梁上无荷载段,即AC、CD、EB段,将A1C1、C1D1、E1B1分别连以直线,即得这些段

9、的弯矩图。 在梁上有均布荷载段的DE段,弯矩图为抛物线。抛物线应根据三个纵坐标定出。现已有D1和E1点,在D1和E1之间所缺少的一个纵坐标值,可取DE段中点F的弯矩值,也可取DE之间的Mmax值,现分别计算如下: DE段中点MF值: MF=224-163-421=32kNm(下边受拉) Mmax值: Mmax发生在的截面,设该截面为G,先利用AG隔离体平衡(图(d),计算Q=0截面(即G点)的位置。 QG=22-16-qx=0 得到MF值和Mmax值后,就可在横坐标轴上F点下面取纵坐标为32kNm,得到F1点,或在横坐标轴上G点下面取纵坐标为32.5kNm,得到G1点。将D1、F1、E1三点或

10、D1、G1、E1三点连成一抛物线,即得DE段的弯矩图。 AB梁的弯矩图见图(c)。 (4)内力图形状特征的校核 由图(a)、(b)、(c)给出的荷载图、Q图和M图分析:AC、CD、EB都是无荷载段,剪力图是水平线,弯矩图是斜直线;在P作用点C,剪力值有突变,突变值为P值,弯矩图在C两侧斜率不等,形成尖点,尖角指向同P方向;DE段有均布荷载q,剪力图是斜直线,斜率值即q值,弯矩图是二次抛物线,注意在D1和E1点直线和曲线之间为光滑过渡。 还可看出弯矩图切线斜率的数值和方向,与剪力图的剪力值和符号是一致的,M图曲线的凸向与q的指向相同。 12. 当收缩喷管的出口截面成为临界截面时,背压连续下降不能

11、使喷管内的流量增加,造成“壅塞”现象,其物理原因可能当收缩喷管的出口截面成为临界截面时,背压连续下降不能使喷管内的流量增加,造成“壅塞”现象,其物理原因可能是A与超声速流流过收缩管道的原理一样;B喷管外为开放空间,降低背压对管内不起作用;C喷口处达到声速,形成马赫线,喷管内相当于寂静区。C喷口外为扰动区,扰动区的压强扰动传不到寂静区;故对喷管内流动没有影响。13. 静止的带电介子的寿命为2.6108s,从加速器中产生的单能竹束经过10m的路程后,衰变了10%,求介子的动量和能静止的带电介子的寿命为2.610-8s,从加速器中产生的单能竹束经过10m的路程后,衰变了10%,求介子的动量和能量14

12、. 在分布载荷作用处,剪力图是斜直线。( )A.对B.错参考答案:A15. 试分析比较经典热力学中不同理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的主要差别。试分析比较经典热力学中不同理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的主要差别。经典热力学可归纳为如表0-1所示的、有代表性的理论体系:建立在热力循环基础上的CJKCP体系;建立在绝热过程基础上的喀喇氏(Caratheodory)体系;以稳定平衡态定律(LSE, The Law of Stable Equilibrium)为基础的单一公理法体系(The Single-Axiom Approach);从分析非耦合系统(The Uncoupled Systems)着手的MIT体系;“起点

13、提高”、“重点后移”后的外界分析法(SAM,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体系。 不同理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上。前四种理论体系分别在不同的范畴内、按不同的逻辑结构、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内能”及“熵”的存在,并用它们的定义表达式作为基本定律的表述式。SAM体系是在承认“内能”及“熵”存在的基础上,把论证的重点后移,引出一系列SAM体系所特有的新概念以及基本定律的新的表述式。 16. 在两向应力状态下,已知其最大剪应变max=50010-6,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正应力之和为27.5MPa,材料的弹性常在两向应力

14、状态下,已知其最大剪应变max=50010-6,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正应力之和为27.5MPa,材料的弹性常数E=200GPa,v=0.25,试确定主应力的大小。极大=53.8MPa,极小=-26.3MPa17. 核电厂燃料芯块内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变成热能输出,可以当作有内(部)热源的材料。若通过微元表面的传核电厂燃料芯块内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变成热能输出,可以当作有内(部)热源的材料。若通过微元表面的传热量(如图所示)可以表示为,假定燃料芯块的物性是常数,且各向同性,试证明燃料芯块内式中,为密度;c为比热容;为时间;为单位体积燃料芯块的生成热;a=/(pc),为热扩散率(又称导温系数)。在芯块内取微元立方体,如图所示。核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传导,传输给外界。这是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