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99493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7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设定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对该条课程标准的理解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要会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本条标准并未将学习的要求定位在完整掌握目前广为承认的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如同心圆地带理论、梯度理论、扇形理论、城市内部的中心地结构理论等)上,而是定位在

2、能用这些理论中反映出来的地理原理来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差异。至于“要学习几个理论”、“学习哪个理论”、“要掌握某个理论中的哪些概念或原理”等问题,该条标准亦未作出具体的规定,而是强调“运用实例”,对具体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而理解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地理思想。基于以上理解:对本条标准进行细化,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运用城市地图,辨析其空间形态类型(集中式:团块状、条带状;分散式:组团状)。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3、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

3、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4、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功能分区的结构及各个功能分区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5、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6、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发展和变化着的。7、掌握运用城市地图,进行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地理思想。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对该条标准的理解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本条标准涉及人口和城市两部分内容。其中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可放在第一章处理。第二章

4、应重点放在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讨论上。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域集聚的特定文化现象,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其中最显著例子是不同的宗教文化形成不同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寺庙教堂等建筑物的形态和风格。学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和日常的媒体接触中,已对世界和中国的一些城市文化景观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实际的体验,因此这条标准的达成,可以通过举一两个具体的典型实例来讨论。基

5、于以上理解,对本条标准的达成,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举例说明不同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和城市域结构的影响。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考虑到本章讨论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知识,也为了温故新,本节教材把与自然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形态”放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照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发现,本节教材并未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作专门的讨论

6、,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补充这部份内容。考虑到课时关系,在补充这一内容时,不必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可在讨论完“城市形态”或“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后,举一两个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适当讨论即可。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教学实施要点1、引入:在地理必修1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从宏观的角度讨论过河流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和聚落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进

7、一步的学习,对聚落中的城市进行一些较深入的讨论。2、讨论:展示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教材P18,图2.1)。让学生观察三幅城市地图,说出三个城市外部几何形态的特点及其差异,并讨论三个城市形成这样的城市形态的原因,教师作适当点拔。3、巩固:再展示洛阳、北京和莫斯科城市地图,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城市的城市形态,然后重点引导学生就北京和莫斯科两个城市形态的形成与两地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4、小结:交通线水系集中式分散式团块状条带状地域文化5、转入下一内容:我们刚才对城市的外部几何形态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再对城市内部的结构进行讨论。人们要在城市的内部进行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土

8、地利用方式也有不同,而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使城市内部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展示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图引导学生分析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类型,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类型中,人类主要从事哪些生产生活活动?展示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分区举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在城市各部分地区中,人类主要从事的生产生活活动,归纳各功能区的结构和分布特点,并讨论这些功能区形成的原因。6、小结: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其他形状区位特点集聚效应7、巩固:教材P21“活动”8、转入下一部分学习: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城市

9、地域结构一般有哪些模式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22页的“阅读”部分。9、讨论: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城市地域结构受什么因素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学生的讨论结果也会出现很多见解,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的多因素讨论后,注意引导学生在多个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经济因素,尤其是其中土地租金这一要素,在这个过程中,也应渗透地理思维地理分析方法的培养。在引导学生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讨论时,可采用以下思维顺序: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城市地域结构;主导因素分析经济因素土地租金影响土地租金的要素:交通通达性和距市中心的距离。10、讨论:城市地域结构是不变的吗?展示某市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引导学生讨论在不同时期,该市的各功能分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1、小结:形成模式发展变化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经济因素地租工资水平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其他12、巩固:P38“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