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98880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一、目的1、学习应用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2、验证叶绿素的理化性质。3、了解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皂化反应等理化性质。二、原理1、叶绿体色素:植物叶绿体色素主要有三类:1)叶绿素 2)类胡萝卜素 3)藻胆素。高等 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藻类植物中。高等植物体内叶绿素(chlorophyll两种)主要有两种:叶绿素a、b (简写为chia、chib,其 结构式见图7-3),chia通常呈蓝绿色,而chib呈黄绿色,chib是chia局部氧化的衍生物。 chia是chib的三倍,二十世纪30年代,知道了叶绿素的分子结构,50年代末期,

2、人工合成 了叶绿素a,其它色素也几乎在同时发现。叶绿体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carotene)和叶 黄素(lutein)两种,前者呈橙黄 色,后者呈黄色。叶黄素是胡萝卜素的二倍。一般植物叶绿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到四倍; 胡萝卜素:C40H56 (有a、B、Y三种同分异构体) 叶黄素: C40H54(OH) 2 (同分异构体很多)。2、理化性质:这二大类四种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通常用 80%的丙酮或丙酮:乙醇:水为4.5: 4.5: 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绿素。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在碱的作用下,可使其酯键发生皂化作用,生成叶 绿酸的盐,能溶于水,但

3、由于它保留有Mg核的结构,仍保持原来的绿色。而类胡萝卜素中, 胡萝卜素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B 胡萝卜素水解可生成2分子维生素A,叶黄素是由胡 萝卜素衍生的二元醇,不能与碱发生皂化反应,根据这一点,可以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 开。此外,叶绿素还可以在酸的作用下,其中的Mg被H所代替形成褐色的去Mg叶绿素: 去Mg叶绿素能与其他金属盐中的铜、锌、铁盐等代H,又重新呈现绿色,比原来的绿色更 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3、功能:1叶绿体色素的功能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色素蛋白复合体, 根 据功能来区分,叶绿体色素可分为二类:(1)作用中

4、心色素: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部,”呈蝌 蚪型,大卟啉环由四个小吡咯环以四个含有双键的甲烯基(CH=)连接而成。镁原子居于卟 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其“头部”具有 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而其“尾部”是叶绿酸的双羧基被甲醇和叶醇 所酯化后形成的脂肪链,具疏水亲脂性,可以与膜上的双卵磷脂层结合,因此,这决定了叶 绿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是有规则的定向排列。极少数具特殊状态的 chia 分子,其卟啉环上 的共轭双键易被光激发而使电子与电荷分离,引起光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反应,因此这些 chia 分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

5、色素,称“作用中心色素”;(2)天线色素(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包括大部分chia和 全部chib、胡萝卜素、叶黄素。这些色素排列在一起,象漏斗一样,把光传递集中到作用中 心色素,引起光化学反应。类胡萝卜素还是一种保护性色素,在光过强时,可耗散过剩激发 能,消除活性氧自由基,防止光合器官被氧化损伤。3、形成条件:叶绿素的形成叶绿素在植物体内,能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如菠菜的叶绿素72 小时更新95.8%;烟草 19 天后更新 50%,其合成与分解受植物遗传控制(如吊兰叶的白边),也与环境关系密切。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形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由a-酮戊二酸(或

6、由其和 氨形成的谷氨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合成叶绿素的前身物质无色的原叶绿酯;第 二个阶段:原叶绿酯在光下被还原,成为绿色的叶绿素。叶绿素形成的条件1光照 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原叶绿素必须经过光照后才能合成叶绿素。缺乏光照 或其他某些条件,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黄化现象。由于黄化部位,机械 组织不发达,肉质细嫩,生产上常用于遮光培育韭黄、蒜黄、葱白等;而光太强对叶绿素也 不利,会使叶绿素氧化、褪色、去镁,并形成对膜有害的自由基。有些植物或植物部分无光照条件也能形成叶绿素,如松、柏,莲子胚芽等,推测这些植物中 含有代替可见光促进叶绿素合成的物质。2温度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7、叶绿素合成酶的活性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一般叶绿素形成的最 低温度为24C,最适26-30C左右,最高约40C。早春植物幼芽、叶呈黄绿色,是低温 影响了叶绿素的形成的缘故。3.矿质营养矿质元素对叶绿素形成也有很大影响。N和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Mn、Cu、 Zn 等在叶绿素合成过程中也是必不可缺少的元素,缺少这些元素会引起缺绿症。特别 是氮素,植株体内氮水平高低可影响叶绿色的深浅,生产上以此来判断氮肥的丰缺。4水分和氧气植物缺乏水和O2,不仅抑制叶绿素的形成,还会促进原有叶绿素的分解。 所以严重高温、干旱缺水和涝害缺O2时,叶子常表现黄色褪绿现象。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许多条件的影响,所以叶

8、色是反映植物的营养情况和健康状况的一个很 灵敏的指标,成为肥水管理和调控作物生长发育的依据之一。5、提取:叶绿体色素为有机酯类化合物,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常用有机溶剂提取。如酒精、 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等。分离:薄层层析法是将吸附剂均匀的涂抹在玻璃板上形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作为固定 相,把待测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作流动相,将薄层板的 下端浸入到展开剂中。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由下而上逐渐浸润薄层板,并带动样品在板上 也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成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脱吸附、再吸 附的过程。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能力强的物质相对

9、移动慢 一些,儿媳妇能力弱的物质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 类,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 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 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便将混合色素分离.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 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

10、素与类胡萝卜素分 开;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 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 ,因而产生荧光.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 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成为绿色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 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6、叶绿素是一种有叶绿酸与甲醇形成的复合酯,故可发生皂化反应。叶绿素化学性质不稳 定,见光分解。叶绿素中的Mg可以被H+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去镁叶绿素遇铜则 变成铜带叶绿色。纸层析法测定叶绿素 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

11、流动相 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 吸 20% 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 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 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 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 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 离。 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 溶于有

12、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 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3. 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 有的 Mg 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态,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 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 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 过滤纸; (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

13、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 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 增强实验效果。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 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 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 剪去两个角。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 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

14、的水为固定 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 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 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 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 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物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 叶绿素 ,位于类囊体膜.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

15、它在光合 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包括叶绿素 a、b、c、d、f 以及原叶绿 素和细菌叶绿素等.叶绿素不很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酸性条件下, 叶绿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去镁叶绿素.叶绿素有造血、提供维生素、解毒、 抗病等多种用途。化学性质: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 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叶绿素a分子式:C55H72O5N4Mg;叶绿素 叶 绿素荧光仪。b分子式:C55H70O6N4Mg.在颜色上,叶绿素a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呈黄绿色.按化学性质 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

16、发生皂化反应.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 一个被叶醇所酯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 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叶绿素a分子式:C55H72O5N4Mg;叶绿素 叶 绿素荧光仪b分子式:C55H70O6N4Mg。在颜色上,叶绿素a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呈黄绿色。按化 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发生皂化反应。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 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巴”。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 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卟啉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 以与蛋白质结合。叶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 叶绿素的脂溶性。叶绿素不参与氢的传递或氢的氧化还原,而仅以电子传递(即电子得失引 起的氧化还原)及共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