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098839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 中风偏瘫的中西医康复意义摘要中风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病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那么是运用多种康复手段减轻患者的疾患程度,对残疾人残留的功能进行代偿、恢复和重建,使他们残而不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训练;中西医护理1.偏瘫的康复治疗意义及治疗1.1偏瘫的概念 偏瘫多由急性脑血管病及其原发病引起。急性脑

2、血管病人产生原因,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两侧大脑半球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内囊。因为这里主要是由一个叫豆纹动脉的小血管供给血液,而豆纹动脉是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的,管径小,压力大,受血流冲击时,容易破裂出血【1】。所以,又叫做出血动脉。是发生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但当血压下降,血流缓慢时,又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而内囊区神经纤维排列很紧密,上行和下行的纤维都从此处穿过,一旦受损,便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所谓三偏征。中风偏瘫具有

3、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存活患者中约80%-90%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偏瘫康复治疗的意义 偏瘫是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的常见病症之一,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部血管疾患。中风偏瘫患者早期、正规、全面的综合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最大限度的恢复工作能力,能够使其尽早地回归家庭和社会。1.3中风偏瘫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干预措施 中风偏瘫患者病后肢体不同的功能的最正确康复时间是在3个月以内,中风偏瘫患者恢复的次序是先上肢后下肢。脑

4、功能障碍都有各自不同的专门康复技术。由于患者障碍的类型,障碍的轻重程度,所存留的脑功能背景不一致,所以我们要根据患者自身功能障碍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方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针灸治疗、推拿疗法等中国传统疗法。评定方法: 采用目前康复界公认的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定、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级、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改进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ADL指数等分别评定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Brunnstro

5、m脑卒中恢复等级、痉挛程度、上下肢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反映患者的各种功能水平和障碍程度。2.训练方法2.1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根底【2】;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那么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

6、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到达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2.2作业疗法 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功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那么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方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

7、生活能力。 2.3语言治疗 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响【3】。2.4心理治疗 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工程及娱乐工程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

8、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2.5传统的物理疗法 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2.6中医康复护理 偏瘫在中医内科中称为“中风,中经络。在中药治疗首以辨证论治为先,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中风偏瘫主要是由于肝、肾、心、脾等脏器功能失调,产生风内风,以肝风为主)、火心火、肝火、痰风痰、湿痰、气气虚、气逆、气滞、血血虚、血瘀一系列病理产物,终至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而发为本病。针灸治疗以中

9、医理论为根底,结合经络腧穴,对症治疗,分期治疗软瘫期、痉挛期、改善期;推拿疗法那么运用各种推拿手法,到达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缓解痉挛的目的。3.偏瘫后康复治疗最正确时间及考前须知3.1康复治疗最正确时间 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3个月以内为最正确功能恢复期。如果已经并发了其他疾病,如心肌堵塞、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那么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3.2早期体位 过去认为偏瘫一旦发生,大幅度的肢体被动运动可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正确的床上体位【4】,对

10、防止患者将来出现异常的痉挛模式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被动的床上患肢姿势摆放和定时变换体位等护理工作,就成为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4.考前须知4.1康复训练期间,如并发了其他疾病,如心肌堵塞、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那么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4.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那么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4.3实时适度适量训练,患

11、者做到其最大限度即可,不可强求。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更难的动作。4.4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过劳。 4.6假设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那么应暂停训练。 4.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4.8频度至少每周2-3次,最好每天1-2次,每次约30分钟。 4.9康复训练时,着装以宽松为宜,应防止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

12、环和肢体活动。4.10偏瘫患者在恢复期行针灸治疗时,因其肌张力逐渐增高,选穴应注意尽量防止刺激优势肌群,以免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可采用拮抗肌取穴。5.偏瘫患者后期康复训练 后期康复以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使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为最终目的,此阶段为康复治疗的最后一关,患者一定要坚持到底。 5.1康复目的 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侧肢体,相当Brunnstorm恢复阶段5-6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在保证运动质量的根底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5.2康复方法 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稳固,提高

13、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2.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屈膝加强训练。 3.改善步态训练:踝背伸牵伸。 4.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离地。 5.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6.站立位两足轮流交叉运动。 7.家庭ADL指导。 8.居室改造。 9.辅助器具 1)足托足下垂 2)腕背伸夹板屈腕痉挛。 3)拐杖,助行嚣。 4)轮椅等。 此阶段为康复的最后一关,以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此段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作用是进一步稳固。小结 1、控制好患者的血压,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自行停药减药,防止

14、血压反弹。 2、合理调整饮食,饮食以清淡、温补为主。 3、患者应注重主、被动运动等家庭保健方面的配合治疗,增强患者信心。医务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心理变换,及时对其进行心理治疗,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克服各种不利于功能康复的心理。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康复功能训练中,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1南登昆,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8-212.2王新德,谭铭勋,郭玉璞等主编.脑血管疾病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9,202.3杨诒均,刘凤珍,沈芃等. 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M.中国康复,1994,94:124 -125.4王茂斌主编.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0.112-120,235,247,260- 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