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982148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幼儿园的管理家园共育做好科学育儿的知识一、有效途径1.利用家长学校:由老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或由园长或专家等给家长授课,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层次的小型讲座,分别授课,并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2.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方法:由幼儿园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该方面教育有方的家长摆观点,谈经验作骨干发言,进行传经,让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启发,取得共识。3.进行家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幼儿在园和家中的情况。4.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信息和教育方法。5.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更方便,互动性的家园沟通桥梁6.我国幼儿园门

2、户网的电子幼儿成长档案,可以让老师和家长同时互评幼儿的表现,并可将幼儿的相片,视频,成长故事记录。并可下载到本地电脑使用,是一种永久保存,并可更新的家园共育新桥梁。二、互联网在家园共育中的形式在互联网兴起后,网络应用进入了各个行业。部分先进的幼儿园也以先进的网络形式进行家园互动,深受老师家长欢迎。目前幼儿园利用网络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点:1、幼儿园与家庭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联系。优点是充分保证了隐私性,缺点是缺少一对多的互动,以及交流的不方便性2、幼儿园班级以传统的BBS或Blog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内容,家长进行观看浏览。优点是家长真正的参与进来,可以互相交流,通过图文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状况,缺点

3、是操作不便捷,对于家园交流也有很大的局限性3、很多幼教方面的网站专为幼儿园设计的网络虚拟幼儿园。幼儿园通过该站可轻松搭建平台,家长和老师能进行各种图文交流,满足各种需求。是幼教领域的一种趋势。4、幼儿园可以通过校讯通服务,利用互联网给家长发送即时短信息,令家长和幼儿园联系更加紧密,也很方便!三、家长为什么会宠坏孩子首先应该说明的是,容易受宠的往往都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对于多数人来说,第一个孩子是世界是最好玩的玩物。但喜爱不是唯一的因素。父母除了容易把自己的希望和担心转嫁于这个孩子身上以外,还有其他的操心事,比如,要为一个无能为力的小生命地幸福和安全负起全部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感是陌生的。婴儿的

4、哭声就像一种强烈的呼吁,使你不得不做点什么,然而你仍然会不明白该怎么做好。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后,那么养育第二个孩子,就比较有把握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如,你知道为了孩子,有些事情必须拒绝他,而且,当你确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由于自己的铁石心肠而感到自豪了。哪些家长容易把孩子惯坏呢?他们通常都是:1、大龄青年养孩子或等了很久才有了孩子,而且怀疑自己可能生不了第二胎的父母。2、缺乏自信心,甘愿做孩子的奴隶,期望孩子能够成为他们理想中的父母。3、孩子是抱养来的,所以想通过超常的努力来完善自己的父母资格的父母。4、曾在大学里学过儿童心理学,并在心理学领域工作过,而且信心百倍地想证实自

5、己能力的人,实际上,当他们把理论真的弄懂以后,就会明白育儿是一件倍加艰苦的工作。5、由于对孩子发脾气而感到内疚,因此想采取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方式来满足心理平衡的父母。6、听到孩子哭就忍受不了,因此时而愤怒,时而内疚的父母。无论内在因素是什么,这些家长都是孩子想什么就给什么,所以自己牺牲的安逸和权利太多。假如孩子知道要东西的时候要明智一些,情况还不至于太糟糕。可惜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有好处。其实,听从父母的指导是孩子的本性,因为这能使他们得到安慰。当父母表示迟疑不决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到不安。结果只要孩子一哭,家长犹如听到“领导”的命令一般急忙把他抱起来,好像如果不管他们,结果就会很糟糕

6、。长此以往,孩子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所以,家长越是向孩子的“屈服”,孩子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时的家长就会感觉到自己像个奴隶。麻烦的是,一到这时,家长就会感到生气,接着又会感到自责,然后再次让步。四、孩子发烧 烧着了家长育儿过程中,问及家长最最头痛的是什么,答曰“孩子感冒发烧、头疼脑热”。是呀,孩子一生病,家长会又慌又急,乱了手脚。尤其是孩子发烧时,看到小脸红彤彤的,怕烧出什么病来,于是就给孩子吃药或物理降温。一阵折腾下来,孩子的烧是退了,可是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家长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发烧对健康有着另一面价值。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幼儿经过一场发烧后,好像长大了,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均明显提高了。这是因

7、为发烧加快了脑细胞的代谢和新生。由此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发烧,不要因为孩子发烧也“烧着”了自己。正确对待孩子发烧要纠正几种错误认识。发烧有时是好事发烧是机体的一种积极防御反应,是人体免疫细胞和外来病菌抗争的过程,人体可以通过发烧促进新陈代谢;发烧时,如果体温不是太高,体内的白血球和抗体会增多,吞噬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也大大提高,升高的体温对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也不利;发烧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控制感染、促进病体恢复的作用;发烧时,肿瘤体内温度高出正常组织的5-10摄氏度,这足以置肿瘤细胞于死地;许多重要疾病引起的发烧还有自己的特殊“热型”,通过对“热型”的识别,可帮助医生做出正

8、确诊断。但是,如果体温过高或发烧时间较长,体内能量就会消耗过多,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这对人体就非常不利了。高烧、低烧病重、病轻好多人都以为发烧的温度越高,病情越严重。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由于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很小的刺激都会引起发烧。引起发烧的另一个原因是细菌、病毒。细菌、病毒中有一种制热源,到了机体里就变成一种抗原,机体因此产生抗体来抵抗这种外来物,抗体、抗原产生相互反应,就会引起发烧。发烧的高低不能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机体进入严重衰竭状态,反应能力低下,常是应该发烧却并不发烧,应该高烧而呈现低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有的孩子机体反应比较激烈,发烧也比较厉害,有的孩子机体

9、反应不激烈,发烧的温度就不高。所以,温度高,不一定说明孩子病重,温度低,不能说明孩子病轻。比如,有的孩子身体平时很棒、很壮,不经常生病,但是一旦发起烧来很怕人;有的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弱,身体素质很差,对制热源的反应也就很差,即便是生了很重的病,也不一定会发烧。所以,发烧只是一个症状,是机体对细菌、病毒制热源的反应过程,不能用发烧的高低来衡量病的轻重。当然,发烧的温度过高,对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会带来危害,引发并发症。服退烧药有时是坏事由于人体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最为娇嫩、敏感,孩子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过高可诱发抽风、昏迷,使脑细胞受到损害,影响智力,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好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发烧先烧

10、脑子,孩子稍有发热,就忙着找退热药,或请求医生打退热针,以为热退了,病就好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一发烧,就赶紧给服退烧药,一片不行来两片,如果过一段时间还是温度高,再加服,最后孩子出汗不止,衣服湿透,四肢发凉,软弱无力,出现虚脱。发热时,血管扩张,血液加快,局部和全身新陈代谢加强;肝脏解毒能力增强,可以抑制致病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消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提高,可以促使炎症消退。因而,对于38摄氏度以下的发热,不必匆匆降温退热。有一些疾病的发病前期会出现发烧症状,如果见烧就退,有时会掩盖疾病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家长不要自作主张,以免伤

11、害了孩子。发烧发炎家庭小药箱里,消炎药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药。有的家长会把发烧和发炎联系起来,以为发烧就是由炎症引起的,把消炎药当成退烧药。发炎会引起发烧,这是正确的认识,但是引起发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发炎(感染性),还有非感染性的,如药物反应、溶血、组织坏死、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等等。因此,家长不要把发炎和发热等同起来。遇到孩子发烧时,要先看医生,不要乱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以免引起体内的菌群失调。不要凭感觉行事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用手来衡量孩子是否发热。有时看到孩子精神很差、老想睡觉、不想吃饭,伸手一摸,哎呀,孩子发热了,赶紧退热吧。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对额头

12、的温度,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你摸后认为不发烧,他摸后可能觉得发烧。这就对了。人体各部位的体温是不同的,各部位对热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手部皮肤上的冷点比热点多,因此对冷的感觉比较敏感,对热的感觉较差。个人之间的差异也较大。特别是发高烧的病人有发冷期,皮肤血管收缩,体内产热增加,此时通过肛门测温可以发现体温增高,而额头温度不一定高。另外天冷时,手常常暴露在外面,温度很低,用手去摸不发烧人的额头,也会感觉额头发热,容易产生误差。科学的方法是用温度计来测量。家里备个温度计是很方便的。五、小儿腹泻多 家长要留意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日前又接收了一位小患者,男孩,1岁2个月,发病当天腹泻20多次,明显脱水

13、,精神萎靡。主治医师于四景大夫介绍,这是典型的轮状病毒肠炎(又叫秋季腹泻)。秋冬以来儿童医院收治了多名轮状病毒肠炎病人,高峰时,一天门诊量达5060人次,年龄一般在6个月2岁左右。接近年关,医生提醒家长注意小儿腹泻,如治疗不及时,该病严重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专家建议33于四景大夫说,小儿发病初期,会有轻微的呼吸道表现:发烧、发热、呕吐,接下来拉肚子,大便很像蛋花汤样,一般次数每天1020次,每次量多。如不控制,容易引起脱水。 一旦有脱水症状,患儿会口渴、精神差,小便量明显减少。但家长们也不要着急,大夫建议孩子得病后,注意以下三点: 1.只要患儿想喝水,尽量多喂白开水。 2.不要吃含糖分的食物

14、,包括母乳、奶粉(不含乳糖奶粉可以)、水果等。 3.小孩明显脱水,要尽早看医生。 于四景大夫还说,此病的自然病程在12周左右,即使病毒消灭,部分孩子对糖的消化能力要46周才能恢复,期间可能还会拉肚子,因此,要限制吃糖。 专家提醒,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播途径除食物外,还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因此,平时小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特别是过年过节,不要带小孩扎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六、宝宝得了疝气家长怎么办笔者经常见到年轻父母抱着孩子来询问有关疝气的问题:孩子得了疝气,到底该怎样治疗呢?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

15、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斜疝,只是发病率非常低。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躯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一岁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手术,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或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棉线束或用绷带压住腹股沟管内环,既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又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常能避免手术治疗。如果超过一岁,最多观察至三岁还不能自愈,则多半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小儿疝气最大的危险是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或有些患儿长期应用疝带使疝囊颈经常受到磨擦变得肥厚坚韧,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再行急症手术,其风险要大得多。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疝气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三岁以内的患儿可暂不手术,但需密切观察;三岁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