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097780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卷】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同步测试 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A卷课内练习时间: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共24分)1下列气压带或气压中心,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高压中心答案:B解析: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冷热不均造成的,属于热力原因;而亚洲大陆高压中心也是由于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所形成的,也属热力原因。下图为“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24题。2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A1、2月 B5、6月C7、8月 D10、11月3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4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

2、,反映了()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B大气环流的多样性C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答案:2.A3.D4.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海陆间的大气环流。由图看出,海洋上出现低压,陆地上出现高压,因此图示为北半球的冬季,时间为1、2月;A地为高压中心的南部,应该吹西北风;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反映了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5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答案:A解析:南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属于无风带。4060为中纬西风带

3、,80附近为极地东风带。下图为气压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下列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答案:D解析:从图甲中可以看出,20N3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所以30N40N盛行西南风。7图乙反映北半球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B解析:图乙30N4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图乙反映北半球的季节为夏季。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89题。8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

4、带9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答案:8.D9.C解析:由图中近地面风带1风向为东南风、风带2风向为西北风判断,图中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新西兰受风带2(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湿润。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012题。10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答案:D解析:图中A、B、C三个季风区分别是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三地的季风成因

5、和性质不同。东亚1月吹西北风。11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答案:D解析: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性质湿热,其强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性质温和干燥;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12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答案:D解析: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吹西北风;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南风。二、综合题(共16分)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6、)(1)在上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B_,C_,D_。(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4)极锋是_风带和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5)此图表示北半球_(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气压切断,只保留在_上;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_状分布。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6)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变为_。答案:(1)如下图:(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3)见上图(4)西极地东(5)冬季亚洲高海洋带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6)西北风解析:此图考

7、查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据图中纬度位置可判断气压带的位置,进而可绘出风向。风向的绘制应注意的是图示为南半球,向左偏;从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以看出,各气压带位置偏南,因此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此时,北半球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故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将变为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则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将变为西北信风带。14读“季风分布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两图中为1月份的是_图,判定理由是_。(2)东亚季风:其成因是_,该地冬季受_高压控制,盛行_季风,受其控制形成_的气候特点;夏季受_低压控制,盛行_季风

8、,受其控制形成_的气候特点。(3)南亚季风:冬季盛行_季风,夏季盛行_季风,其成因既与_有关,也与_有关。答案:(1)A亚欧大陆上分布着高压(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洲西北低温干燥亚洲东南高温、湿润多雨(3)东北西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卷课后作业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下面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图中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正确的是()AA为20N BC为30NCD为40S DE为60S答案:B解析:图甲中N为北极点,该地区为北半球,故C、D项错误;A处气流

9、上升,故A为赤道低气压带;C处气流下沉,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B项。2关于图甲中字母B所表示的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为东北信风带为西风带与图乙中a处风向一致与图乙中b处风向一致A B C D答案:A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B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的风带,应该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图乙中根据风向向右偏,可以判定图示半球为北半球,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可知,a为东北信风带,b为西风带。3受图甲中字母C和D所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在图乙所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C温和湿润 D低温少雨答案:B解析:由图甲可知,字母C表示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字母D表

10、示的是西风带,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故乙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读下面4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热带气候B属于亚热带气候C属于温带气候D属于寒带气候5上述4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BC D答案:4.B5.C解析:图中属于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气候类型成因相同,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季风影响显著造成的。6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变化图,下列现象发生的时间与下图表示的时间相吻

11、合的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北京寒冷干燥甲图全球昼夜平分乙图罗马温和多雨丙图长江中下游平原伏旱天气甲图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时期乙图我国黄河枯水期丙图A BC D答案: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甲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的夏季,乙图太阳直射赤道,应为春、秋分日,丙图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冬季,因此北京寒冷干燥冬季,全球昼夜平分春、秋分,罗马温和多雨冬季,长江中下游平原伏旱天气夏季,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时期夏季,我国黄河枯水期冬季,正确的应为、。读“某地1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78题。7甲、乙两个气压系统的形成原因是()A夏季海洋较冷,形成了冷高压B冬季海洋较热,形成了暖高

12、压C因海洋地势较低而形成的高气压D高空气流堆积,重力下沉形成的高气压答案:D解析:甲、乙两高压系统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后形成的,从成因上看都是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高气压。8P地此时的盛行风没有给沿岸带来大量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P地沿岸此时的风向主要由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BP地沿海地势低平,没有迎风坡CP地沿海有寒流经过,对该气流有降温减湿作用DP地沿岸此时为冬季,空气中所含水汽少答案:C解析:此时虽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但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910题。9该日,北半球正处于()A春季 B夏季C秋季

13、 D冬季答案:D解析:读图知副热带高气压在30S以南,故为北半球冬季。10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A下沉,热干B上升,暖湿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答案:B解析:带为赤道低气压带。下图为大陆西岸五个不同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图中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地受信风带控制的时间为4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时间为8个月,故地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时间为7个多月,受西风带控制的时间为4个多月,故地为地中海气候;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故地为温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