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湘教版必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9760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湘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湘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湘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湘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湘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湘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湘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后训练提能达标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8分)(2018吉林梅河口五中期末)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B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C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解析: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A

2、项正确;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温带地区高于热带地区,B项错误;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易被侵蚀,不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C项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质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D项错误。答案:A2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复杂性解析: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项正确。答案:A(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露土层,土层沙粒较大,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读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完成34题

3、。3该裸露土层物理性状特点的成因主要归结为()A气候 B生物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解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答案:C4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C有限性 D无序性解析:库布齐沙漠种植甘草,起到固氮、固沙的作用,改善了土壤性状,有利于牧草生长和瓜果蔬菜种植,促进了沙漠地区良性循环。故该生态治沙模式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项正确。答案:B(2019四川射洪入学考)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56题。5三幅图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甲、丙C丙、乙、甲 D乙、丙、甲解

4、析:读图分析可知,该演变过程图体现的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形变化,从而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其先后顺序是乙、甲、丙,B项正确。答案:B6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解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乙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甲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丙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荒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B项正确。答案:B(2018浙江绍兴期末)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

5、完成78 题。7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 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 D成土母质解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水热条件影响植被;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所以形成图中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与植被,C项正确。答案:C8对、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A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B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C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D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解析:根据图中两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分析,土层深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大。青藏高原是高山高原气

6、候,降水少,植被稀少,不可能有这么厚的土壤,A项错误;内蒙古东部是温带草原气候,草原植被覆盖,土壤有机质丰富,多集中于土壤表层,B项正确;海南岛中部为热带森林,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茂盛,有机质丰富,但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C项错误;东北地区为温带森林,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丰富,而且较深厚,符合图,D项错误。答案:B(2019吉林梅河口开学考)亚高山草甸土发育在较平缓的高寒山地上,表层富含有机质,下图为典型的亚高山草甸土剖面。完成910题。9亚高山草甸土表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有()昼夜温差大成土母质富含有机质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A BC D解析:昼夜温差大对土壤有机质含量

7、没有多大影响,昼夜温差大可以使农作物有机质含量增多,错误;土壤中的无机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错误;有机质积累多可能因为微生物分解少造成的,正确;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正确。故D项正确。答案:D10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A成土母质 B降水C生物 D地形解析:土壤中的石块等无机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所以影响亚高山草甸土含石块较多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A项正确。答案:A读“风化与气候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关于风化与气候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越高,风化越强B降水越多,风化越强C寒区、旱区以生物风化为主D高温高湿地区以化学风化为主解析:图示气温越

8、高,不考虑降水可能呈现微弱风化,A项错误;降水多主要是化学风化强,降水少物理风化强,B项错误;寒区、旱区即低温状态和降水少时,以冻融风化为主,C项错误;高温高湿地区化学风化强,D项正确。答案:D12热带四类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小的是()A热带雨林地区B热带草原地区C热带沙漠地区 D热带季雨林地区解析:热带沙漠气候区,气温高,降水少,微弱风化,风化壳厚度最小,C项正确。答案:C二、综合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甲、乙两区域图。(1)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甲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

9、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_作用的结果,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从上至下依次为A、B、C(2)流水侵蚀由于植被的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使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沟谷发育,地表变得支离破碎。14(26分)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甲_,乙_,丙_(填序号)。(2)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牵一发”是_。(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这种特性表现在(答两点即可):_;_。答案:(1)(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