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96009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美术史 汉代织绣印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代织绣印染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作品。生产的形态等同与手工业, 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而工艺美术是个后起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 百年。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与原始美术相比较,原始工艺 美术更加成熟!在中国历史上,汉是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 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则各地的工艺美 术面貌趋于统一。然而在汉武帝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不断发展, 令国土和中国文化疆域不断扩张,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中国开始以文明、富 强的大国文明于世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至尊地 位和

2、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个举措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在工艺美术,丝绸是最重要,其次是毛织物。两汉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 也正体现于丝绸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大大提高。不仅官府织造 兴旺发达,民间织造也迅速发展。因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幸封 禅,“所过赏赐, 用帛百余万匹”, 而那一年, 国家能够得到 “诸均输帛五百万匹”。 在汉代诗文和画像石、墓室壁画里, 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以丝织、蚕桑为题材的作 品,尽管织物易腐难存,但两汉丝绸仍有大批出土,实物资料远比前代丰富,这又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织造的发达。西汉织物主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江陵凤凰山 168 号汉墓出土东汉方织物 主

3、要出土于新疆及甘肃, 此外, 在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也有发 现。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衣物以品种分, 有绢、纱、绮、锦、绦等, 装饰方法则有织纹、刺绣和印染。汉代丝绸品种众多, 织造精良, 装饰丰富。由于 须遮羞蔽体,服装不可或缺,而中国古代的高档服装基本以丝绸为面料,所以,从 两汉开始, 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 而汉代丝绸的巨大成就又为后代的灿烂辉煌奠定了基础。绢衣汉人称洁白的平纹丝织物为“素”, 那时的“绢”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的丝织物图片为汉代绢衣长约15CM。新疆罗布泊高台土墓出土。此件为殉葬所用,图为服装的模型。因为穿用方便,在汉漠至

4、北朝流行,为“胡服”的式样。素纱禅衣素纱襌衣轻雾般的纱縠 , 对 轻薄的丝绸 , 汉人怀着 特殊的爱恋 ,因为有资 财的支持 ,富贵人家自 然是榜样。禅衣为仕宦 平日燕居之服,禅为上 下连属,样式与袍略同, 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 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 时穿的衬衣,也可以解释为罩在外面的单衣。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素纱禅衣,衣长 128 厘米,通袖长 190 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 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 2。6 平方米,重仅 49 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5、也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文化的骄傲。这件素纱禅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 素纱襌衣。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锦、绦 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 显花的多重丝织物。由于用料已费 做工更繁。导致锦价若黄金 ,锦的 做工精美使它是丝绸中声誉最隆 的高档品种,其也往往是丝绸以致 工业美术装饰的代表, 出土的起绒锦实物,锦面上绒 圈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看去有层次感,丰满而美丽,有锦上添花的立体效果。它是后世提花丝绒的前身。汉代起 绒锦织造技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纺织技术的一大贡献。今天美丽而柔软的绒 类织物,均是由此发展而来的。绦是一种带状的编织物,常以丝为质料。与江

6、陵马山 1好墓中的纬编绦不同, 今见的汉绦都被认定为经编织物。汉代的绦有无纹的,也有带花的。如同最受称 道的马王堆 1 号墓出土的“千金绦” 千金绦”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机 械编织的时候,以精巧的双手,高超的技术,编织出来的。织物结构上具有正反 面相同的图形,用不同色彩的经线编织,是汉初提花绦带画意写实的典型代表作 品。可以说“千金绦”带是量小、费工、结构复杂的高级工艺品,它充分体现了 古代劳动人民的技艺,为我们研究绦带织物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史料。印染若不染色,的多数织物仍非成品, 印花丝绸则出土有印花敷彩纱和泥 金银印花纱等,其中印花敷彩纱上印 出的植物枝蔓,蓓蕾,花蕊和花叶,

7、共使用了五种颜色,包括朱红、粉白、 墨、银灰、深灰,这应是多次套印的 结果,印花线条婉转,色彩十分鲜明。 另一件泥金银印花纱的图案由一些 小圆点和细密的曲线组成,小圆点为 金色和朱红色,曲线为银白或银灰,点与线的套印十分准确,而且没有渍版,胀 线的情形,这种印染工艺已远超前代技法之上。以往文献记载秦汉间有夹缬、绞 缬、蜡缬三种印染法,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花丝绸。刺绣 制作刺绣费工耗财,用绣常被认做是奢侈 ,秦汉刺绣 最集中的发现是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里40件绣品。其中, 数量最多也最美丽的是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她们的 命名都是根据遣策的记录。三种刺绣的花纹虽不尽相同, 但无论

8、纹样还是构图,都飘逸俊秀、缭绕漫卷,大有风云流动之感,信期绣的花纹尤其细密,表现也最突出。三种 刺绣上都有涡旋状纹样。同时在马王堆 1 号墓里,还 有茱萸文绣和方棋文绣,如果说前者花纹形象依然婉 转优美,映出的审美感受和信期绣等相似,那么,后者 则周正单纯,表现车严整规矩的追求。在马王堆 1 号墓里的若干绣品上,依稀可见 以细线打稿的痕迹,但修文并不拘泥于稿样,刺绣中还时时修正调整,显示了绣工 的精湛技艺和良好修养。丝绸图案除印花和刺绣外,带图案的两汉丝绸主要是锦。西汉的丝绸图案以马王堆的 出土物为代表。其中,几何纹样的最多,菱纹则为典型即以大菱纹居中,两侧各套 一个小菱纹,形象累死耳杯,释名

9、所谓杯纹当即指此。复合菱纹以粗细线条间 隔表现,即严明精致,又有虚实相生,农贷相间的意趣,形象虽然单纯,变化却相当 丰富。菱纹还坐轮廓,以包围对鸟等主权。在汉代,丝绸以致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中 ,出现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的是云气 纹。它以线形的舒卷起伏为代表形式,成熟不晚于战国,而大圣于两汉,其流行显 然同神仙思想有关。云气纹较少单独组成图案 ,往往用以串联瑞兽灵禽等题材 , 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进具有分割画面的作用,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 汉代工艺美术的重要体现是够构图满密、大量采用动物题材,特别是其丝绸图案 的重要现象。西汉丝绸以长沙马王堆为代表,东汉作品多出土于游牧民族生息地 的西北和

10、北方,西汉丝织图案常取用散点式构图,而到东汉则多取四方连续,题材 繁满紧凑。至于其动物形象,则每每夸张变形,强调动态表现,省略细节刻画,极富 装饰性,丝绸是最具展示性的高档服用面料,其装饰荟萃了艺术的精华,标志着时 代的潮流,积极传播着新样式,对其他工艺美术每类影响巨大。汉代艺术设计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以其优美的 器物造型和卓越的性能为后人所仰慕,更因其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塑造了中国 古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品格而光被后世。无论是从文化史还是从艺术设计史角度 看,建立文化背景下的汉代艺术设计思想研究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汉代艺术设 计所展示的就是在这一思想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特点。在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下 我们不难发现,汉代的文化观念不仅对政治、经济、法律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 它们还使汉代艺术设计具有文化观念的痕迹。它们往往借助于各类艺术设计形式 表达他们的思想。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设计师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着这一社 会中的文化观念。同时,汉代艺术设计诸形式,又以物态文化符号的形式反作用 于文化观念。实际上这也正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 存在原理的最好注脚。 历史在延续自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回顾历史。这促使汉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丝绸工艺美术的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