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使用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095518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站仪使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站仪使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站仪使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站仪使用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站仪使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使用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使用方法全站仪简介:仪器面板外观和功能说明 面板上按键功能如下: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键,进入距离测量模式键,ANG 进入角度测量模式键,MENU 进入主菜单测量模式键,ESC 用于中断正在进行的操作,退回到上一级菜单,POWER电源开关键 , 光标左右移动键 , 光标上下移动、翻屏键 ,F1 、 F2 、 F3 、 F4 软功能键,其功能分别对应显示屏上相应位置显示的命令,1-9 代表数字字母键,其功能分别对应输入数字与其下面所对应的字母。显示屏上显示符号的含义: V 竖盘读数;HR 水平读盘读数(右向计数);HL 水平读盘读数(左向计数); HD 水平距离; VD 仪器望远镜至棱镜间高差; S

2、D 斜距; * 正在测距; N 北坐标,x ; E 东坐标,y ; Z 天顶方向坐标,高程H 。测站点:仪器对中器对准的点就是测站点。(例图B:测站点C)后视点:仪器用来确定现场北方向的点就是后视点。(例图B,已知点A,当用全站仪望远镜瞄准A点后,就是确定了仪器所对的北方向为N1方向。)放样点:只知道图纸上坐标,而不知道现场位置,需要把坐标所对应的位置在现场标定出来的点就是放样点。(例图B,放样点P1)全站仪坐标表示跟图纸坐标对应关系:N(北坐标) X , E(东坐标)-Y , Z(天顶方向坐标)标高。测站点和后视点必须满足的条件:知道两个点的现场位置和坐标,两点之间必须相互看得见。全站仪的两

3、个最基本的功能:放样和数据采集。放样:已知现场两个点的位置和坐标:把知道坐标而不知道现场位置的点在现场的位置标定出来的工作就是放样。 如图B所示,我们已知点A和点C两点在现场的位置和坐标,还知道P1点的坐标,我们可以通过在C点架设全站仪作为测站点,在A点放置棱镜作为后视点,瞄准A点后,把在全站仪上把角度差dHR调为零,再指挥跑棱镜者在C到P1的连接线上前后移动,直到距离差dHD为零时,棱镜杆尖所对的点即是放样点P1的现场位置。 放样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南方测绘NTS-302系列为例)1、 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2、 按电源键开机。屏幕显示垂直角过零。3、 转动望远镜,屏幕显示V,HR

4、,进入角度测量界面。4、 按S.O键,进入放样程序,屏幕提示:选择一个文件。5、 按F3选择跳过,屏幕进入坐标放样1/2菜单。6、 按F1选择输入测站点,屏幕显示测站点。7、 按F3选择坐标,屏幕进入测站点的N,E,Z坐标输入界面。8、 按F1输入,进入集体坐标输入状态,在输入位置显示-,再按数字键输入具体坐标。每输完一个坐标后按F4回车确认输入。重复此项操作依次输入N,E,Z的坐标值。当输入完Z数据并回车后,屏幕显示输入仪器高。9、 按F1输入,进入具体数据输入状态,在输入位置显示-,再按数字键输入具体仪高值。完成后按F4回车,仪器确认对点器所对坐标值,屏幕返回坐标放样1/2菜单。10、 按

5、F2输入后视点,屏幕显示后视点界面。11、 按F3坐标,屏幕进入后视点的N,E坐标输入界面。12、 按F1输入,分别输入后视点的N,E坐标(方法同第8步),然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照准后视点。此时,松开水平和垂直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精确瞄准后视点。(当测站点仪器望远镜与后视点棱镜杆尖满足互相通视,尽可能照准后视点棱镜杆尖位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13、 按F4是,仪器确认现场方位角,屏幕返回坐标放样1/2菜单。14、 按F3输入放样点,屏幕显示放样点。15、 按F3坐标,屏幕进入放样点的N,E,Z坐标输入界面。分别输入放样点的N,E,Z坐标(方法同第8步)。输入完毕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输入棱

6、镜高度。16、 按F1输入棱镜高,完成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放样参数计算。17、 按F4继续,屏幕显示角度差调为零。18、 松开仪器水平制动螺旋调整水平读数直到dHR值为0。指挥跑棱镜杆者,把棱镜杆放置到望远镜十字丝竖线的方向上。19、 上下转动望远镜,知道瞄准棱镜中心,按F3距离,屏幕显示HD,dH,dZ,(HD为测站点到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dH为棱镜到放样点间的水平距离(即为测站点到棱镜的距离与测站点到放样点的距离之差),dZ为棱镜杆尖到放样点的高差,详见图B)20、 指挥跑棱镜者在望远镜十字丝竖线的方向上前后移动,直到dH为0,此时棱镜杆尖所在位置即为放样点。21、 按F4换点,屏幕返回

7、14步,重复操作即可。支点:当放样点被遮挡无法直接放出时,通过测设新点,达到测设放样点的操作就叫支点。如图C,用测站点C,后视点A,放样点P1点时,因为有房子挡住,测站点无法通视P1点,无法直接放样P1点,所以只能测出一新点D的坐标.(新点D既可以通视C点也可以通视P1点)测出新点D坐标后,把D点作为新的测站点,C点作为后视点,即可放出P1点。 支点的具体操作:(以南方测绘NTS-302系列为例)1、 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2、 按电源键开机。屏幕显示垂直角过零。3、 转动望远镜,屏幕显示V,HR,进入角度测量界面。4、 按S.O键,进入放样程序,屏幕提示:选择一个文件。5、 按F3

8、选择跳过,屏幕进入坐标放样1/2菜单。6、 按F1选择输入测站点,屏幕显示测站点。7、 按F3选择坐标,屏幕进入测站点的N,E,Z坐标输入界面。8、 按F1输入,进入集体坐标输入状态,在输入位置显示-,再按数字键输入具体坐标。每输完一个坐标后按F4回车确认输入。重复此项操作依次输入N,E,Z的坐标值。当输入完Z数据并回车后,屏幕显示输入仪器高。9、 按F1输入,进入具体数据输入状态,在输入位置显示-,再按数字键输入具体仪高值。完成后按F4回车,仪器确认对点器所对坐标值,屏幕返回坐标放样1/2菜单。10、 按F2输入后视点,屏幕显示后视点界面。11、 按F3坐标,屏幕进入后视点的N,E坐标输入界

9、面。12、 按F1输入,分别输入后视点的N,E坐标(方法同第8步),然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照准后视点。此时,松开水平和垂直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精确瞄准后视点。(当测站点仪器望远镜与后视点棱镜杆尖满足互相通视,尽可能照准后视点棱镜杆尖位置,使 测量结果更精确。)13、 按F4是,仪器确认现场方位角,屏幕返回坐标放样1/2菜单。14、 按F4翻页,屏幕显示坐标放样2/2菜单。15、 按F2新点,屏幕显示新点菜单。16、 按F1极坐标法,屏幕显示选择一个文件。17、 按F4回车,屏幕显示极坐标法。18、 按F1输入,再按数字键输入点名。19、 按F4回车,确认输入,屏幕显示输入棱镜高度。20、 按

10、F1输入,在按数字键输入棱镜高。21、 按F4回车,确认输入,屏幕显示HR,HD,VD。再转动全站仪精确对准棱镜中心。22、 按F1测量,仪器显示目标点的N,E,Z.数据采集:已知现场两个点的位置和坐标,求得现场某些位置的点的坐标的工作就是数据采集。(如图D,已知点A、点C两点的现场位置和坐标,待求点D我们只知道现场的位置,不知道它的坐标,我们可以把C点作为测站点,在上面架设全站仪,在A点放置棱镜,做为后视点,再在D点放置棱镜,即可直接测得D点的三维坐标。) 数据采集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南方测绘NTS-302系列为例)1、 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2、 按电源键开机。屏幕显示垂直角过零

11、。3、 转动望远镜,屏幕显示V,HR,进入角度测量界面。4、 按面板上MENU键,屏幕显示菜单1/2.5、 按F1数据采集,屏幕显示选择一个文件。6、 按F1输入进行文件名的输入,再按面板上的数字键将在屏幕下方显示该键所代表的字母和数字,分别对应F1,F2,F3,F4.完成文件名的输入后按F4回车,屏幕返回数据采集1/2菜单。7、 按F1输入测站点,屏幕显示点名,编码,仪器高的输入界面。8、 按F1输入,依次输入点名,仪高后,按F3测站,屏幕进入测站点界面。9、 按F3坐标,屏幕进入测站点坐标N,E,Z输入界面。10、 按F1输入,分别输入对应的坐标值,完成后按F4回车,屏幕返回第7步界面。1

12、1、 按F4记录,屏幕显示记录?是否,按F4选择是,屏幕返回数据采集1/2菜单。12、 按F2输入后视点,屏幕显示后视点点名,编码,棱镜高参数设置状态。13、 按F1输入,依次输入后视点点名,棱镜高各参数,完成后按F3后视,屏幕进入后视点界面。14、 按F3坐标,屏幕进入后视点坐标N,E,输入界面。15、 按F1输入,分别输入对应的坐标值,完成后按F4回车,屏幕返回第12步界面。16、 按F4测量,仪器显示角度斜距坐标。在转动全站仪精确瞄准后视点棱镜。17、 按F1角度,仪器显示当前竖直角V和方位角HR。18、 按F4记录,仪器返回数据采集1/2菜单。19、 按F3测量,屏幕显示待求坐标点的点名,编码,棱镜高输入界面。20、 按F1输入,依次输入待求点点名,棱镜高各参数。完成后按F3测量,屏幕显示角度斜距坐标偏心。转动全站仪对准待测点棱镜中心。21、 按F3坐标,仪器显示待求点的N,E,Z值。22、 按F4记录,仪器返回第18步,输入新的待求点的参数,按F4同前即可进行新的待求点的数据采集工作。 支持 (0) | 反对 (0) | 举报删除 如何使用? 发送短信 加为好友 -复制自天工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