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095202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部分5-1 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09山西太原5月)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0亿大关。2008年,印度已经拥有11亿人口,在8年时间里印度人口净增一个亿。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7亿,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读下图,完成13题。1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期间人口增长了3倍多B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类型属于过渡型C每年净增人口有下降趋势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左右【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目前印度人口由1951年的3.8亿增长到2008年的11亿,增长了

2、7.2亿,增长了2倍多,故A项错。根据题意“8年间人口增长了1亿”,故年增长率远远超过1%,应属于过渡型,故D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净增人口有增加趋势(8年人口净增1亿),故C项错。【答案】B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BCD【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出生率较高,另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控制人口增长能力较弱,医疗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故A项正确。【答案】A3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压力主要有()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劳动力充足,积累多失业问题十分严重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A

3、B C D【解析】可用排除法,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但由于人口多,消耗也多,积累较小,故错。【答案】C(2009辽宁营口5月)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45题。4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A3% B6% C6.2% D3.2【解析】读图知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答案】A5该城市近30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青壮年人口的负担逐渐加重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解析】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答案】C(2009

4、湖北5月)根据统计,美国每7秒钟迎接一个新生命,每31秒钟进入一名新移民。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在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7时46分,美国人口总数突破3亿大关,这是美国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结合下面甲、乙两图完成68题。6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低【解析】美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处在图中阶段,该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所以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B7下列能正确反映美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机械增长较缓C人口的自然增长较缓,机械增长较快D主要

5、受国内移民的影响【解析】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在图甲中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人口的机械增长较快(外来移民较多)。D项国内移民不影响美国的人口机械增长。【答案】C8人口增长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B减缓就业压力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解析】人口增长特别是机械增长,填补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就业压力、环境压力等不利影响。【答案】A(2009长沙5月)读下面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910题。9图中信息反映()A2010年以前劳

6、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最大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解析】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往后则持续下降,年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在2035年后开始回升;201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应该最大。【答案】A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解析】我国人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另一方

7、面是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就业。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低于零,我国也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答案】D(2009河北石家庄5月)2008年7月11日是第19个世界人口日。结合下图分析完成1113题。11现在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A亚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欧洲【解析】欧洲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老龄化现象严重。【答案】D12全球人口将在末来43年间增加25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A北美洲 B欧洲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解析】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所以未来增加的人口主要在发展中国家。【答案】C13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可能是()A中国、日本 B科威

8、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解析】德国劳动力不足,科威特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也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两国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答案】B(2009青海西宁5月)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完成1415题。1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A增速在不断减慢 B增速在不断加快C增速先加快后减慢 D增速先减慢后加快【解析】在分析时,既要注意不同柱状图数值的差异,又要注意年份的差异。【答案】C15图示情况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的()A人口老龄化严重 B人口素质低C婚姻困难加重 D劳

9、动力缺乏【解析】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会导致末来婚育年龄男女比例失调,婚姻问题突出。【答案】C(2010安徽合肥2月)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1617题。16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A出生率下降B自然增长率下降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解析】2030年老年人口显著增多,而70岁以上人口和2003年相差不大,是死亡人口增多造成的,最不可能是死亡率下降,故选择C。【答案】C17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A就业压力大 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D劳动力短缺【解析】近几年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而B、C、D都是老龄化所带

10、来的问题。【答案】A二、综合题18(2009青岛5月)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式中,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下图)。(1)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两种途径是_和_。(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

11、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_(填序号),原因是_。PGCY0PGCY0PGCY0(3)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_、_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分别带来的问题是_、_。(4)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_(科学)技术。【解析】第(1)题,直接从公式PGCY中可得出答案。第(2)题,PGCY0表示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人们就会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第(3)题,直接读材料可知,人们主要通过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会使水资

12、源更为紧张,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第(4)题,由题中提示可知。【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生产率(2)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小(3)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水资源更为紧张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酸化、水体污染)(4)生物(基因工程)19(2009长春5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年8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材料二材料三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

13、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70年的3.343%和2.585%下降到1999年的1.523%和0.877%;我国育龄妇女初次平均生育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上升到1999年的23.57岁。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3万人,出生率为1.299%;死亡人口823万人,死亡率为0.642%;全年净增人口761万人,65岁及以上的人口9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6%。(1)由材料判断,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2)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次生育年龄的变化与我国人口数量的关系和原因。_。(3)2004年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0.02%,其原因是什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