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094982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与研究 龙孔小学 周芳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的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出现以及在课堂上广泛的推广和运用,直接改变和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有两个关键要素:积极互赖和个人责任。积极互赖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不同学习者知觉到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必须相互合作。个体的成功有赖于他人或整个小组的成功,若他人或小组失败,自己也就失败,从而使学习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与他人或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个人责任是指每个学习者与他人或小

2、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都尽到自己的责任,都必须为别人或小组成员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这种责任和贡献必须能得到确认和评价。不同的学习者之间,或两人、或一个小组、或一个集体,只要存在着积极互赖的心理倾向,每个成员的个体责任都能得到实现,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成效。一、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了更好地研究合作学习中积极互赖和个人责任这两个要素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并根据课堂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不同需求,我们把合作学习分为三种:同桌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一)同桌合作1、学会倾听、学会互说、学会交流和表达。一年级刚入校的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对

3、于同桌合作一起学习,互相倾听、互相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也都比较弱。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合作、倾诉的对象,教师在有意识的渗透、培养中,使学生初步产生积极互赖的心理倾向。以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为切人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在思维相对活跃的过程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如在教学一年级图画应用题时,要让学生明白大括号表示什么,在图上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要训练学生说三句话,包括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可以采用同桌互相说一说的办法,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同桌之间的互相学习可以培养彼此的耐心,学会互相提醒,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借助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所有的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而且在参与中发展了学生的

4、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学生获得了个体责任得以实现的愉悦心理体验。2、学会互相检查,促进共同提高。让学生相互检查学习情况可以更好地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做练习的速度有快有慢,有的学生虽然做题快,但是准确率不高,或者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得轻松的学生,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给个别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同桌互查做完的情况。(二)四人小组合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成效,将同桌合作学习难以完成的任务放到四人小组内完成适时适宜地让学生互动,展开合作交流。在研究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1、同桌不能解决或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开展四人合作学习。学

5、生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后,教学内容的难度逐渐加大。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同桌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互赖的心理发展,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二年级教学“克和千克”时,当学生认识了1 克,并感受了1 克、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后,要让学生感受l 千克的质量时遇到了困难,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四人小组把自己带的物品合起来,再算一算,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所带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 千克,感受l 千克物品的质量。活动中学生深深体会到:单靠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力量很难凑成

6、1 千克的物品,这时就必须借助于四人小组的力量,完成对工千克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体会到了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的力量,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个人责任感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深化,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四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习障碍的关键。如一年级下学期的 认识钟表 一课,从学生认识整点和半点的知识延伸到了认识钟面上的任意一个时刻,这也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当时还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因此记忆钟面上的每一个大格表示多少分钟成了教学的难点。基于对这节课教学重点、难点的考虑,我们在练习环

7、节安排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每人轮流说时刻,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拨时刻。比一比,谁拨得又快又准。在彼此的纠错、检查、互帮和比赛中,教学的重点、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学生在四人小组学习中获得了成功体验。3、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时,组织合作交流。在二年级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某些问题涉及诸多因素,解决问题的角度和策略非常多,而个体思考却很难考虑周全,这时组织学生四人合作交流,使思维发生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往往会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二年级下学期教学“估算”时,要解决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在估计92 + 219 时,有多种估计的方法。估算时既可以把一个数估成

8、整百数,也可以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估成整百数容易一些,估成几百几十的数更精确,两种方法各有所长。通过四人小组的交流学习,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拓宽了思路,学生积极互赖的心理得以发展,个人责任感得到了增强三)全员合作全员合作学习以全体同学作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形成课堂全员参与并合作的学习过程。当小组合作学习结束进人全班的汇报学习阶段,就是全员合作学习的开始,教师这时要注意带动所有的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全班的交流、讨论中,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推广到全班,从而正确地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得结论的正确性。这时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已由小组内延伸到了全班,在全员合作交流中使个体的责任感

9、得以延伸和扩展二、指导合作学习,切实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习惯的养成 它意味着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来鼓励学生,追求1 + 1 2 的效果;意味着要求学生能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同时也意味着希望学生在面临个体难以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能够更多地选择合作。教师要更多地给学生创造于机会,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必要性,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一)渗透合作学习的意识1交往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心理倾向。(常用语: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我先说我的想法,然后你说说你的想法;你听我

10、的想法有没有道理)2互助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主动愿意帮助他人或者希望他人帮助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倾向。(常用语:别着急,我来帮你;你有更好的办法帮帮我吗?) (二)明确目标,提高合作效率合作目标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每一次合作之前,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将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是进行有效合作的保障。这样学生就会把合作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减少合作学习的干扰和盲目性。(三)教给方法,培养合作技能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小组每个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分工,明确各自在小组内的职责。在低段教学时,先让优等生充当“组长”的角色,

11、发挥组织管理、辅助的作用,中等生起参谋、协调的作用,学困生则应树立“我能行”、“积极参与”的信念。要适时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位学生对小组中的各个角色都有所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分工是合作学习中缺一不可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年级数学教学时,合作学习的指导要从小、从细着手。要指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评价他人的观点;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与他人进行交往:着重培养学生的“四敢”:敢说 积极主动地发言,说话声音响亮,有条理,不怕说错;敢想要想别人想不到的,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敢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向教师质疑,养成有问题就问的习惯

12、;敢争论有不同意见,要敢于指出来,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看法。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技巧已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实施合作学习方式的反思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但还存在着理解与执行上的偏差。反思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以下思考。(一)改变重形式、轻方法的教学现状在合作学习的实施中,如何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不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合作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的小嘴中耗费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得不到实

13、质的转变,最终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合作学习的方法不是生来就会的,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来培养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他们逐渐地学会了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像研究教学内容一样研究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将基本的、规范的合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二)转变重学生、轻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学习方式的变革过程中,不是通过学生的变来带动教师的变,而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变

14、,除了在教学方式上引人新的形式之外,关键还在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钻研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新方法。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教师当旁观者不去参与,就不会了解学生在合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教学中就会无的放矢。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要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形成并掌握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要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积极互赖的心理和个人责任感得到激发,才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三)避免重教学、轻研究的教学行为合作学习不同于以前教师习惯与熟悉的个体学习形式。从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来看,它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变化。“教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继承已经成熟的、基本的有关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还有许多相关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这对教师的观念与意识、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