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教育精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0947061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教育精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水煤气 D.天然气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如煤、石油等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两种元素C.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D.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4.化学

2、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沼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6.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C.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D.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7.分别加热等质量的KMnO4;KClO3(另加少量MnO2);HgO。完全反应放出氧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B

3、. C. D.8.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甲烷)爆炸事故,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通风并严禁烟火 B.进矿井前先用明火检查是否有甲烷C.戴防毒面具 D.用大量水吸收甲烷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BaL氢气和b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a+b)L水 C.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引燃密闭容器中的ag氢气和bg氧气,冷却后得到水的质量一定等于(a+b)g10.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有( )氧气的体积分数 可燃物的性质 可燃物的形状 燃烧空间的大小A. B. C. D.

4、11.下列发生的反应中,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A.白磷自燃 B.塑料老化 C.火药爆炸 D.夏天煤堆自燃1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工作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发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1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说明空气中肯定有氧元素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中能燃烧D.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

5、,可能有氧元素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MgO2 B.HgOHg+O2C.2H2+O22H2O D.6Fe+4O22Fe3O415.已知4.6g酒精完全燃烧可生成8.8g的二氧化碳和5.4g的水,则下列关于酒精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33分)16.(4分)根据以下一些变化,回答有关问题:动物的呼吸;长期堆放的受潮柴草堆突然从中间起火;燃放鞭炮;食物的腐败;把浸透了液态氧的棉花封闭在石洞内点燃;铁器在空气中锈蚀;把木条带火星的一端伸入盛有氧气的集

6、气瓶中;给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加热至40以上。上述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用序号回答,下同);属于自燃的是 ;属于燃烧的是 ;属于爆炸的是 。17. (4分)由某学生书写的下列化学方程式:点燃A.HgOHg+O2 B.KClO3KCl+3O2 C.C+O2CO2 D.Mg+O2MgO E.3Fe+2O2 Fe3O4 F.2P2+5O2 2P2O5 其中化学式写错的是 ,未配平的是 ,“”、“”符号使用不当的是 ,反应条件不正确的是 。 18(5分)下列消防安全标志: (1)请各举一例回答: 禁止烟火的标志适合使用的场所是 ; 禁止燃放鞭炮的目的是 ; 必须当心爆炸的化学实验是 ; (2)发生火

7、灾时,灭火依据的原理是使可燃物 或使可燃物 。19. (6分)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现象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CO2、SO2、CO、CH3OH(甲醇)、CaCO3等物质填空:(1)饮用假酒引起中毒失明,原因是假酒中含有_;(2)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内_排放不畅而引起的。(3)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_;(4)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因含有大量的_,故进入前必须要做灯火实验;(5)用做建筑材料的大理石,其主要成分是_ _,它同时也是实验室中_气体的制取原料之一。20. (6分)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

8、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催化剂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 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风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希望了解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于是在环保科研人员的帮助下,采集了一定量的汽车尾气,并把它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下面该同学该怎样将二氧化碳和氮气分开呢?并设法计算出一氧化碳的含量(已知尾气总量为mg)? 。21. (8分)目前上海大

9、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浦东新区居民开始使用东海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的碳氢化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2CO+O22CO2 ,2H2+O22H2O;CH4+2O2CO2+2H2O。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计量数之比等于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之比,试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 。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燃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 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 。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除甲烷外,还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

10、些性质见下表:乙烷丙烷丁烷熔点()183.3189.7138.4沸点()88.642.10.5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 。三、简答题(共7分)22. (4分)某学生用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D、BAC、BCD经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制造出人类现在还未知的物质X。该学生在科技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制造出一种新元素X。”该学生的话是 (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因为 。23(3分)用粗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一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有12mm空隙。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罩在铜线

11、圈里面。蜡烛的火焰熄灭了,请解释其原因 。白磷氧气氧气四、实验题(共11分)24. (7分)为探究燃烧的有关条件,小红设计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在装置A中通入氧气,观察到白磷 。把A装置放入B的热水中,先不通入氧气,观察到白磷 ;再通入氧气,片刻后观察到白磷 。由此小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 , 。反之,灭火的两种方法是 , 。25. (4分)在实验室里通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作原料,经研磨均匀后加热来制取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Na2CO3+CH4制取甲烷时,应使用下图中的(填标号,下同) 装置;收集甲烷时,可以用 装置。五、计算题

12、(共4分)26. (4分)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1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量,称得其质量为21.4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及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第四章单元基础训练卷一、1.C 2.B 3.C 4.C 5.D 6.C 7.A 8.A 9.C 10.D 11.C 12.A 13.C 14.C 15.B二、16. 17.F ABD CE E 18. 加油站(或林区、或化工厂、或仓库) 防止噪音污染(或防止SO2污染大气、或防止发生火灾) 点燃H2(或H2还原CuO、或点燃CH4和O2的混合气体) (2)与空气隔绝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9.CH3OH CO SO2 CO2 CaCO3 CO2 20.NH3 2NO+2CON2+2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称量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和吸收二氧化碳后干燥管的质量,求出其差值ng,则一氧化碳的含量为: 21.天然气;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