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093822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力大小教学反思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1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丰富,课前游戏活动看似随意,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了解了弹簧的特性“受力大伸长长”,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了学生的心情。接着让学生感受物体落地而引出了重力,任何物体都有重力,但学生很容易把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混淆起来,引出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研究重力的大小,给了学生一个悬念,进而让学生更加向往进一步学习。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以及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2、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受挫,使学生明白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后,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课后,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整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组织,我较多地考虑了如何落实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概念,整节的设计,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以自己心中的预设为主线的,没有能够做到放开来让学生探究。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2因为课时比较宽松,我有意地把这节课分成两节课来上。今天第一课时,就着重带量孩子们好好认识弹簧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通过大量的估计、测量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建立“牛顿”这个单位的概念。所以我给每个小组

3、都分别准备了两种弹簧测力计,以利于比较观察并认识其原理、结构。然后把课堂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感受1牛顿,预测、实测各种物体的重力大小上!课堂感觉展开的还是比较充分和到位的,孩子们也感到非常的尽兴!针对有些比较轻的物体用这样的测力计无法测量的问题,(这节课上孩子们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挑选物体测量的时候已经有意在回避比较轻的物体了。)下节课我准备组织孩子们讨论、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课文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制作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3教材分析p 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

4、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2、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学情分析p 学生们对力和弹簧测力计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如1厘

5、米有多长、1秒钟有多长等问题的答案,但很少有学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力的单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力的大小应该怎样表示。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尺子、温度计、量筒、天平、钟表等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基于此在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中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发展需要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回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建构有关“测量”的知识框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知道测量不同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手操作,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6、。同时学会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统计梳理已有知识,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自己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4本课的活动有三个,难度逐渐增加。最有意思的是第三个活动。这个活动是运用所学的好的实践机会。这牵涉到测力计的刻度与橡皮筋的弹力相匹配的问题。在动手之前,让学生充分交流,弄清原理显得格外重要。另外,本课当中制作一个测力计的大的演示模型是必要的。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个测力计制作的演示,酌情使用,以解决学生制作中的困难,打开思路。测量力的大小

7、教学反思5本课的设计对教材安排有了比较大的调整,把原来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作为本课的重点,因为只有当学生亲身经历了制作测力计的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测力计的原理,那么在使用时就更得心应手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地告诉学生测力计的原理,不如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出来印象更深刻,学生获得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的。本课在导入部分设计比较新颖,通过两位学生比力气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立刻调动起了课堂氛围。同时,导入部分也立刻指向本课的核心概念。弹簧测力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如果一上课就很突兀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当下会使用,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忘了。而本课的安排循序

8、渐进,从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到发现橡皮筋测力计的缺憾,学生明白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此时再呈现弹簧测力计则水到渠成,学生的认知发展也不会太跳跃,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本课概念,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习目标同时又指向学习目标的。在实际教学后,发现学生对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掌握较扎实。本课让学生经历了制作测力计的过程,但不能把这种活动局限于课堂内,因此课后希望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换成两根橡皮筋,测力计该如何改进制作,这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科学家会发明不同量程的测力计,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让学生像个科学家一样去研究,经历一样的过程,对科学产生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活动设计也是指向并服务于学习目标的。本课的设计是立足

9、于“学本课堂”,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一步一个脚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6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2、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科学规范地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教学重点: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善的过程。教学难点:正确,科学地使用测力计。教学准备:小组(橡皮筋,回形针、硬纸板,砝码,等)教学过程:一、看一看,你知道了多少回顾前一天傍晚教师发给学生的学习资料(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力的了解几乎没有所以安排了提前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说一说,看看学

10、生的了解情况。二、猜一猜,说说理由1、出示铃铛、卷尺。2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所产生的重力更大?说说你判断的理由。(预设学生会根据大小,材质等进行猜测。)三、想一想,小组之间比一比1、前面我们对铃铛和卷尺的重力进行了猜测,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大致地比较出来吗?教师展台出示橡皮筋,回形针。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能不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这两个实验材料比较出这两个物体哪个产生的重力更大。3、学生汇报测量比较的方法。(预设:将物体挂在回形针上,利用橡皮筋的拉伸度进行比较)四、做一做,我们的工具更好了吗1、前面的装置是能初步的比出铃铛和卷尺哪个所产生的重力更大,但总觉得有缺陷,能比较出来但不够准确。2、如果让我

11、们制作一个能比较准确测出力的大小的工具,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个工具进行改良?(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单1)3、汇报交流改良的建议(预设:需要刻度比较,安装提环方便测量等)4、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小组合作完成改良简易测力计的活动。并画出你们小组的测力计。5、展台交流各组的测力计,提出意见。五、认一认,实验室里的测力计。1、教师出示实验室的测力计,PPT出示弹簧测力计各个部分的名称与作用。2、对比自己设计的测力计,进一步加深感受。六、用一用,测测身边的物体产生的力的大小1、PPT出示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2、测一测身边的物体所产生的重力。(PPT出示测量要求,完成实验记录单表格3的

12、填写)3、交流测量结果。七、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教学反思: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基于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本课是科学工具的教学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工具,学生可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测力计的使用,但教学失去了深度。每一种工具的出现,肯定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经过人们不断地尝试和改良才最终形成的。基于如此,本课的科学核心概念目标定为:学生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良完善的过程。体会到工具的产生自于生活的需求,又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基于科学的核心概念本课设计了猜测“两个物体重力大小”、“想办法比较重力大小”、“设计改良我们的测力计”等环节,目的是为了让

13、学生亲身感受到工具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测力计又安排了“认识实验室测力计”和“利用测力计测量身边的物体两个活动”。上完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1、实验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入时运用的铃铛和卷尺并没有一直沿用到往后的教学环节中,以至于学生对于往后的设计测力计的活动感觉茫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导致整个教学环节的脱节,环节之间的跳跃感太明显。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被打断。2、对于测力计的设计改良活动不够深入:本课中当学生设计完成具有大刻度的测力计以后,我就将课堂教学转入实验室的测力计认识和使用上。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再出示一个重力界于两个大刻度之间的物体。激发矛盾,

14、再次让学生引发思考,进一步改良。将自己设计的测力计贯穿于整节课堂,那么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将进一步的得到发展和提升。3、课堂细节处理不够: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简练、科学。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有待提高,当学生的表现优异时缺乏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导致整节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4、实验记录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本课中我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单,分成三个表格。第一个写建议和改良的措施;第二是画设计图;第三是记录身边物体的重力。实验记录单是能够很好地记录下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但本节课中,记录单可有可无,学生对记录单的填写不知所措,以至于下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的记录单是空白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老师的指导不够细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完成。记录单的本身设计可能在存在着问题。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