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093338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 物 化 学 习 题 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氨基酸的等电点: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分子上的-NH3+基和-COO-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方式。包括-螺旋、-折叠、-转角和自由回转等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影响,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结构发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所改变,但并不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变性作用 4、蛋白质的别构作用

2、: 蛋白质分子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其构象发生改变,并引起性质和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别构现象。 5、盐析:加入大量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盐析。 6、核酸的变性:核酸变性指双螺旋区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线团状态的过程。变性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 7、增色效应: 核酸变性后,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8、减色效应: 核酸复性后,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减少的现象,称减色效应。 9、解链温度: 核酸变性时,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温度值称熔解温度(Tm)。 10、分子杂交: 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互补区形成双链,或DNA单链

3、和RNA链的互补区形成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分子杂交。 11、酶的活性部位: 活性部位(或称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12、寡聚酶: 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13、酶的最适pH: 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 14、同工酶: 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15、必需基团: 酶分子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如氧化、还原,酶化、烷化等)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即称为必需基团。 16、单体酶: 只有一条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 17、别构酶: 生物体内有许多酶也具有类似血红蛋白那样的别构现象

4、。这种酶称为别构酶。 18、辅酶: 是酶的辅助因子中的一类,其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酶蛋白结合得相对较松,用透析法可以除去,其作用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基团的载体参与并促进反应。 19、辅基: 通常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基。 20、酶原的激活: 某些酶,特别是一些与消化作用有关的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21、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氧化称为生物氧化。 22、呼吸链: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呼吸链。 23、P/

5、O比值: P/O比值是指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酸的摩尔数。 24、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ADP生成ATP。 25、氧化磷酸化: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作用。 26、糖的有氧氧化: 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最后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27、糖酵解(作用):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经酵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28、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部分是通过一种循环,在有氧条件下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的。这种循环称为三羧酸循环,也称柠

6、檬酸循环。它不仅是糖的有氧分解代谢的途径,也是机体内一切有机物的碳链骨架氧化成CO2的必经途径。 29、糖原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等能在肝脏中转变为糖原,称糖原异生作用。 30、乙醛酸循环:存在于植物及微生物体内的一种利用乙酸(乙酰CoA)净合成琥珀酸的循环,因乙醛酸是关键重要中间代谢物,故称乙醛酸循环。 31、必需脂肪酸:动物或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 32、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不彻底所形成的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 33、酮血症:肝脏产生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氧化能力,致使血液中呈现过量酮体的病症叫酮血症。

7、34、脂肪动员:人体在饥饿状态时,体内贮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水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叫脂肪动员。 35、-氧化: 动物体内在进行脂肪酸降解时,是逐步将碳原子成对地从脂肪酸链上切下,生成乙酰辅酶A和比原脂肪酸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的反应过程。 36、转氨基作用: 一种-氨基酸的氨基可以转移到-酮酸上,从而生成相应的一分子-酮酸和一分子-氨基酸,这种作用称转氨基作用,也称氨基移换作用。 37、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酮酸,此时消耗氧并产生氨,此过程称氧化脱氨基作用。 38、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相配合进行的一类

8、脱除氨基的作用方式叫联合脱氨基作用 39、必需氨基酸: 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必需的从食物获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40、一碳单位: 就是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41、多核糖体: 一个mRNA分子与一定数目的单个核糖体聚合,构成的念珠状复合体,叫多核糖体。 42、翻译: 根据mRNA分子上每三个相毗邻的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规则,生物体内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肽链的过程称为翻译。 43、P部位: 核糖体大亚基上肽基连接的部位称为肽基部位,简称P部位 44、A部位: 核糖体大亚基上,氨酰tRNA进入的部位称为氨酰基部位即A部位。 45、遗传密码: 指中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

9、中氨基酸序列的关系。 46、诱导生成作用: 某些物质(诱导物)能促进细胞内酶的生成,这种作用叫做酶的诱导生成作用。 47、诱导酶: 是指细胞中正常时没有或只有很少量,但在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诱导物的作用而有可观的量被合成的酶叫诱导酶。 48、阻遏作用: 某些代谢产物能阻止细胞内某种酶的生成。这种作用叫阻遏作用。 49、激素: 激素是由多细胞生物(植物、无脊椎与脊椎动物)的特殊细胞所合成,并经体液运送到其他部位显示特殊生理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 50、操纵子:是DNA分子中的特殊区域,该区域包含一个操纵基因、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以及在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之间专管转录起始的起动基因。 51、顺式作用元件: 基因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活启动子(promotor)和增强子(enhancer)两种特异性DNA调控序列。 52、反式作用因子: 基因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主要是各种蛋白质调控因子,这些蛋白质调控因子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域。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