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源问题分析及对策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093104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生源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生源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生源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生源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生源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生源问题分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生源问题分析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学校生源问题分析及策略目前,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市农村中小学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农村学校的面貌日新月异,城乡教师实现同工同酬,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得到充分保障,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逐步提高。但是在农村学校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诸如: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农村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农村社会“读书无用论”有所泛滥。笔者就农村学校生源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着这一问题寻找对策。一、农村学校生源问题分析1.本地学生人数锐减,优质生源流失严重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近十年来本地户籍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由十年前的近千人,减少到目前的四百人左右。农村义务

2、教育学龄人口减少,除区划调整这一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义务教育学龄人口也随之逐年下降。最近十多年来,民办教育招生人数相对较多,而且几乎所有的民办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而海陵区公办学校包括农村初中几乎都不是寄宿制,一些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如果家庭经济状况稍可,且子女成绩不错的话,他们往往将子女送到民办学校。这样既可以减少家长的监护压力,又可以让家里的老人减轻负担。所以民办学校的学生会比公办学校的学生要多,且生源质量相对较好。2.外来学生数逐年增多,生源质量不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涌入城市。近几年来,来我校报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数

3、量渐渐增多,现已由五年前的几人,增多到现在的数十人。虽然总量不多,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般存在不少的问题。由于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家长到泰州地区谋生,平时工作忙碌,几乎没有节假日,家长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认为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可以了,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此外,由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把更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往往抱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平时的教育更多的是喋喋不休的唠叨,一旦发现孩子的不足,往往是简单粗暴的斥责甚至于一顿暴打。生活环境和家长的生活方式,子女耳濡目染,外来学生身上往往具有较多的不良习惯,诸如学习基础差,家庭作业经常不做,书写马虎等等

4、。3.留守学生占半数,心理等问题突出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外出务工者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形成大批“留守儿童”。我校学生家长中父亲在外省市打工的大约占半数左右,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大约占三分之一。由于长时间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在心理、学习、思想道德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是心理问题。留守学生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他们孤独

5、、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 少年时期的学生,自律能力很弱,需要他人的监管和约束。然而在农村,大多数临时监护人自己的法律意识都很淡薄,对于孩子的行为,只要不犯大错,他们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对老师的要求熟视无睹。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重视,他们多数自暴自弃,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络游戏,甚至以虚拟的网络世界逃避现实。其次是学习成绩。根据权威调查,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尤其部分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

6、外婆年老体弱,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农活,导致一些儿童体力的透支、精力不集中,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的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待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二、农村学校生源问题的应对策略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和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推进均衡教育的力度,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降的现象。但由于城市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远高于农村,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二元对立的现象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为此,为了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以人

7、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农村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有必要、也应该面对这一不争的事实改革创新,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出力流汗。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教育落后、农村学生厌学的现状,就学校单方面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改变农村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任何阶段的教育,都不应一刀切,都不能与实际相脱离。如果没有个性,就失去了发展性。现在的中学教育大多还是升学教育、拔尖教育。对于我们农村学校而言,升学教育应该是脱离实际的教育。像我校每年中考,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而三分之二的毕业生要进入社会,或就读于职业高中。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农村教育模式。农村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取向,应该既不抛弃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应忽视

8、个人发展的需要;既要给予少数农村学生以同等的升入普通高中直至高等学校教育的机会,又要让那些绝大多数升学无望、高考无望的学生受到对他们而言的良好职业技术教育,而初中恰恰是培养他们职业技术兴趣的时段,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江苏的教育事业是相当发达的,教学要求相对于外省市来说相对较高,为此我们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解放教育教学思想,降低教学难度,相应增加能服务于生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校本教材、本地教材,以此调动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农村教育,我们应该旗帜鲜明的提出要为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响亮口号。同时,初中三年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分段,因材施教

9、。有的放矢的教育才是最好的,也才是最人性化的教育。2.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农村学校学生普遍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差,由此衍生了较多的学生不良心理问题。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科任教师要对本班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班主任应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和学生的自尊心。要相信每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都是能

10、够教育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关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一个教师越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越严格。俗话说的好“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当然严格要求学生,不是苛求学生,不是对学生的每一个过错的严厉指责与惩罚。教师所提要求,要符合学生实际,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不矛盾,而是相统一的,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帮助和教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急不得,粗暴不得。宜从“细”字入手,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即要弄清后进生产生消极思想和行为的根源,更要细致入微,循循善诱,洞

11、悉学生心理,打开学生心扉,把帮教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尤其在批评教育问题学生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可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场合与时机,并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以采用单独聊天的方式,或在开展活动时让学生在无戒备状态下接收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再进行教育,这样往往会收效甚佳。对于性格暴躁的问题学生,教师切忌“顶牛”,应先缓冲降温,再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3.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发挥农村学生的特长作为绝大多数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他们往往会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容易形成自卑感。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

12、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生都喜欢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都愿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观察了解世界、都愿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生活、都愿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智,体验成功的乐趣。实践证明,在开展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旅游活动中,后进生包括问题学生比班里的其他同学还要积极、还要热情。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表现欲都是很强的,如果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向上精神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在体育活动中他们积极拼搏;在文艺演出中积极上台表演节目,展示风采;在参观旅游中和学生打成一片,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实践证明,在活动中能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觉性和责任感。在中国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是不可忽视的一方天地。无须讳言,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块短板。学校里的电脑、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只需以经济投入为后盾即可以武装成现代化,而人包括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在这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业兴,则中国兴;农村教育兴,则中国教育兴!请相信: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我国农村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